宇文泰(公元507年-公元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宇文泰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宇文泰简介)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贺拔岳麾下。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被推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统一关陇。公元534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二十二年。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其亲自指挥的小关之战、沙苑之战皆是以寡胜多的军史典范,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宇文泰的先祖出自南匈奴,后来和鲜卑族融合,改称宇文部,宇文部原来被慕容鲜卑所灭,后来北魏击败后燕,宇文部余部归顺了北魏,迁徙到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公元526年,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省唐县)起义,宇文泰参加了起义队伍,鲜于修礼死后,宇文泰又加入葛荣军中,被任为将帅,葛荣失败后,由于宇文泰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有旧且是同乡,宇文泰因此被收编在贺拔岳部下。
公元530年,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副帅,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随贺拔岳入关,因镇压起义军有功累迁至征西将军、直阁将军。同年孝庄帝元子攸诛杀尔朱荣,但大权仍握在尔朱氏手中,公元532年,高欢攻灭尔朱氏,拥魏孝武帝元修即位,他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任命宇文泰为行台左丞,领府司马,加散骑常侍。
孝武帝元修想牵制高欢,于是秘密与贺拔岳联系,并派宇文泰到洛阳见孝武帝,公元533年,孝武帝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贺拔岳以宇文泰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公元534年,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讨伐曹泥,结果中了侯莫陈悦之计,贺拔岳被谋杀,贺拔岳部三军无主,惶惶不安于是宇文泰立即赶赴凉州接管了贺拔岳的部下,而且击败侯莫陈悦,向东进据长安。
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以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成为仅次于高欢的人物。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起兵伐高欢,结果孝武帝不敌高欢,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同年十月,高欢又拥立魏孝静帝元善见即位,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继续控制着东魏朝政。而孝武帝迁徙到长安之后,政令全部决于宇文泰,孝武帝仍受制于人,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宇文泰仍控制着西魏朝政实权,担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爵安定郡公。
宇文泰善于谋略和指挥,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来自北镇尤其是武川的镇人,他们以后成为西魏、北周政治上的支柱。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作战,互有胜负。公元537年,东魏攻潼关,宇文泰率精锐出潼关左面的小关,攻其不备大败东魏军,东魏大将窦泰自杀。同年东魏与西魏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大战,宇文泰以不满万人的弱势兵力获得大胜,俘虏七万人。公元543年,邙山之战中宇文泰大败而回,本来西魏财力兵力就不如东魏,这样一来更是以守势为主,公元546年在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曾多次抵抗东魏来攻,高欢军最后用尽心计仍未攻克,军中的高欢急得旧病复发,于是东魏撤军。
公元547年高欢发病而死,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执掌东魏朝政,高澄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高澄忌惮侯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是侯景太过奸诈,宇文泰分派大军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要求侯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之后发动了侯景之乱,而在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乘机瓜分南朝梁的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自此宇文泰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公元552年,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破,梁元帝被处死,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这一系列的胜利为以后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是为西魏废帝,但不立年号,一些元氏宗室不甘心朝政由宇文泰把控的局面,想从宇文泰手中夺回大权。尚书元烈阴谋发动政变诛杀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废帝对宇文泰更加不满,再次密谋诛杀宇文泰,于是公元554年,宇文泰废杀元钦,立其弟齐王拓跋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并重新恢复皇室旧姓拓跋,此后,西魏皇帝手中只剩下皇帝的空名,西魏共存在22年,宇文泰始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染疾,宇文泰知自己病重,派人急招侄子宇文护前去托付大事,之后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受托。同年十月乙亥(初四)日(11月21日),宇文泰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时年五十岁,葬于成陵(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谥号文公。其子宇文觉嗣其位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护辅政。公元557年宇文觉称帝,国号周,是为周孝闵帝,北周建立。
宇文泰对官制进行了改革,公元556年,宇文泰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这套新官制抛弃了魏晋以来的官职名号,仿《周礼》设立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丞相;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称号也都仿《周礼》,但并不是将秦汉官制一概废除,而是参照使用,尤其是地方官职仍行秦汉旧法而不变。
在官制改革前,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将官吏的等级分为十八命,正九命和九命,命数多者官高,如柱国大将军为正九命,骠骑、车骑大将军为九命,现在看来命实际上就是品,不过品以正一品为最高官,命以正九命为最高官,宇文泰在改革官制的同时,还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宇文泰还对军队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采取鲜卑八部制,除宇文泰自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外,另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统率六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个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个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
府兵建立时,采用了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在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于是宇文泰能在东西魏战争中慢慢成长起来,并且越战越强,最后兼并东魏,这和宇文泰对军队统进行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宇文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