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是名震千古的大书法家,而且知道《兰亭序》也是他的惊世之作。但是要问他是如何成为大书法家的?《兰亭序》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未必有多少人清楚,下面我们一探究竟。
你未必知道的典故(你未必知道的典故是什么)
王羲之乃东晋大书法家,东晋始于317年,止于420年,所辖地区是长江以东,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南方江浙一带。当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所以,东晋与五胡十六国并存。
王羲之于公元303年出生,当时还处于西晋时期,据说他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了。
王羲之小时候是个听话的孩子,一开始父亲觉得他天资聪颖,也喜欢写字,于是产生了培养他练字的念头。虽然自己是一个带兵的,但多少还有些书法基础,有时间就指导他写几下。后来便安排他跟随卫铄学习。
那这个卫铄是谁呢?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卫铄其实就是王羲之的姨母卫夫人,不过可不敢小看这个卫夫人,卫铄生于272年,是东晋的一个女书法家。今山西夏县人,称卫夫人。师从钟繇,深得其法技。
卫夫人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明确有记载的女性书法家,也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她的起笔收笔,干净利索,毫不迟疑,行止自如,势若和风。
《急就帖》(稽首和南帖)
跟随卫夫人学习,这一学就是5年,12岁的王羲之觉得只临卫铄的书法,已经没有可以再提升自己的空间了,于是又找到了很多关于张芝的书法资料,加以练习。
那张芝又是谁呢?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书法家,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连笔,连笔是从张芝开始的,对于当时也是一个较大的突破。
当代书法狂草大家李志敏说:“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遗憾的是张芝没有真迹传下来,《八月帖》等是碑刻帖。
张芝草书碑刻作品
对张芝的书法,王羲之是爱慕不已,非常喜欢张芝的草书笔法。听说张芝写书法的时候,每天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非常感叹地说,我们如果也那样练习,未必得不到他的水平。
于是他便日复一日地练了起来,几年之后,他写字要的一池水,成了墨池,王羲之也成了天下闻名的“书圣”。
在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50岁的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41位,到兰亭的河边相聚。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这也是每年的一种习惯。
这是东晋时期的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3月3日这天,人们都要去河边转转,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就像我们现在,每逢正月十六的时候,都要出去溜达,据说是去百病的。
人们作完了诗后,把所写的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由于王羲之字写得好,于是大家就让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一篇序文。
这时王羲之已醉意朦胧,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即来。于是一篇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就这样诞生了。
《兰亭序》全文
此帖为草稿,一共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因当时王羲之兴致高涨,半醉半醒写得十分得意,几十年的笔力功夫全部跃然纸上,是一篇非常精美的作品。
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达不到这个水平了。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犹如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大白鹅。宋代书法家米芾称王羲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人”。
《兰亭序》局部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兰亭序》后,非常惊讶,视为珍宝,死的时候,将其原文一起殉葬。留下来的都是后来各代书法家的摹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也只能是《兰亭序》临摹本,有的更是集字而成,故称《兰亭集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