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1973年12月,尽管这时候已经是隆冬,但在广州却依旧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孙洪宪而言,这也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一年,原本已经计划要回到山东老家结婚的他,竟然被意外之下,调到了许世友身边当秘书。何福圣(何福圣自述)虽然孙洪宪之前就曾听说过许世友

1973年12月,尽管这时候已经是隆冬,但在广州却依旧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对于孙洪宪而言,这也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一年,原本已经计划要回到山东老家结婚的他,竟然被意外之下,调到了许世友身边当秘书。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

虽然孙洪宪之前就曾听说过许世友的一些事迹,可真要调到他身边工作,心里还是感到惴惴不安。

许世友的传奇轶事是有不少,可还是有着不少夸张的传言,早年民间盛传许世友虽然打仗时候十分勇猛,也不怕死,但脾气十分暴躁,轻则骂人,动辄打人,有时候还会“掏家伙”。

孙洪宪担心自己小身板,一旦惹火了许世友,后果不堪设想。

战友们似乎也有有意和他开玩笑,在他赴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他“要小心啊”,这让孙洪宪赶到更加的忐忑。

许世友与工作人员合影右三为孙洪宪

不过事实上,孙洪宪的担心完全是多余,许世友虽然个性十足,日常时候也会生气,但他不会随意对身边的人撒火,孙洪宪后来也坦言:“百闻不如一见,许世友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凶。”

孙洪宪虽然在许世友身边只有3年多的时间,可对许世友的脾性却摸得十分清楚。

不过偶尔有些时候,许世友还是会“大发雷霆”。

孙洪宪在许世友身边工作,偶尔也有些许的失误,一般能让许世友“大发雷霆”的事儿,都是涉及到一些原则上的事儿。

1975年秋,许世友外出视察部队,孙洪宪留在家里值班,许世友在外地服役的儿子回到了家中,向他提出要求,希望能用一下许世友留在家里备用的吉普车,孙洪宪心里有两个担忧,一是许世友来回要用车,万一车不在怎么办,还有另外一个担忧,路上路途遥远,万一开车出去路上有什么事儿,怕是会非常麻烦。

孙洪宪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后,许世友的儿子又提出,要他在部队里给他找辆车,孙洪宪提出要先向许司令汇报,许世友的儿子知道,如果这件事情一旦报告给了许世友,借车这事儿就不成了,于是他不赞成报告,而是自己到军区机关车队借了一辆吉普车上路了。

许世友

孙洪宪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车开出去以后人虽然没事儿,却撞了老乡家里的一头牛,人还没回到广州,军区机关车队就已经接到了消息,车队随即报告了管理局,很快许世友就知道了这件事儿。

许世友一向对子女要求很严格,由于他对部队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认为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于是将自己七个子女都送到了部队中。子女参军以后,许世友也从来都不给子女特殊照顾,许世友认为:“孩子参了军,就是部队的人了,是组织的人了,好坏都由部队去管,路子由他们自己去走。”

许世友的长子许光参军当了海军,在部队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可许世友却想到了在河南老家的老母亲没有人照顾,于是许光按照自己父亲的吩咐改当了陆军,到了家乡武装部工作。也因此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兵30多年的时间,依然只是团级干部,许光在武装部副部长的位子上转业,到了县人大担任副主任。

许世友与长子许光

许世友在空军工作的女儿在对越反击战前夕,还在度蜜月阶段,许世友大发雷霆:“就要打仗了,还度什么蜜月”。许世友给部队打电话,要求女儿三天内到部队报到,不然开除军籍,女儿接到指示以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部队之中。

也因为许世友严格的家庭教育,子女们也从来都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这一次许世友的儿子开着车撞了老百姓的牛,除了批评自己儿子外,就连孙洪宪也一起遭到了批评。

许世友看见孙洪宪,就立刻火冒三丈的猛批:“胖子,是你给那小子派车了。”

孙洪宪自然是有些冤枉的,立刻当场辩白:“不是我派的。”

许世友给长子许光的一封信

许世友一见他敢反驳,气不打一处来:“你说不是你,我看就会你派的,你是罪魁祸首。”

不过许世友后来亲自打电话了解了情况,知道确实不是孙洪宪派的,气也就消了一大半,可即便如此,许世友也依旧没有要道歉的意思,还是一脸严肃的对孙洪宪说:“你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最大的帮凶,你不要给我帮倒忙。”

1976年,许世友交代孙洪宪,要求他从海南购买一千个椰子运到广州,并要求是在两天之内。

孙洪宪有些讶异,虽然日常许世友也常买一些椰子,却也从来都没有买这么多、这么急过,后来他打听以后才知道,是代人购买的。不过买椰子相对而言并不算是太难的事儿,最难的地方在于运输缓解,以现有的海运、陆运手段,无论如何两天之内也到不了广州。

思来想去只有动用空军的运-5飞机,孙洪宪联系到了广州的岑村机场,岑村机场工作人员反馈说,机场运-5飞机确实可以起飞到海南,却无法从海南返回,因为海南缺少运-5的航空煤油。如果强行起飞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

1977年12月,许世友与长孙女许道江在广州合影

孙洪宪如实报告给了许世友,许世友一听也很无奈。

可过了几天以后,许世友却把孙洪宪叫来批评了一顿:“孙秘书,你说没有航空煤油,据我了解是有的,你想干什么?”

孙洪宪知道许世友是真的生气了,因为以往许世友喊他,通常都会叫他的外号“胖子”,可这一次直呼孙秘书,可见事态确实是不小。

不过孙洪宪也有自己的道理,因为他确实是打听了机场的实际情况,海南机场确实是没有可供使用的航空煤油。

许世友一见孙洪宪还敢还口,更加生气:“你官不大,僚不小,连这点事儿都办不好,还能干什么。”

这一席话骂的孙洪宪有些紧张,难道真的是自己搞错了。

许世友与女儿许华山

许世友走后,孙洪宪再次联络海南机场等单位,海南机场汇报,确实没有可供使用的航空煤油,后来调查了才知道,原来许世友也派出了调查人员去询问机场燃油的情况,可派出去的调查员只问了岑村机场的,却忘了问海南机场有没有,因为情况没有搞懂,惹得许世友十分生气。

孙洪宪不愿意背这个“黑锅”,于是写了一份报告交给许世友,时隔多年后孙洪宪回忆称,这件事儿是他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许世友接到孙洪宪的报告以后,脸色十分难看,足足有三分钟没有说话,后来怒骂了一句:“这些饭桶,只会吃饭。”

不过,许世友后来并没有把这份报告退回去,而是撕碎了直接扔到了厕所里。

许世友与士兵在一起

曾经有一次,孙洪宪弄错了来访的客人是王诤还是王震,差点让许世友出了洋相。

许世友与王震,是阵前比武打出来的缘分。

许世友8岁时就进入嵩山少林寺学武,一身的功夫自然是没得说,后来参加红军以后,许世友这一身功夫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许世友也好与人比武,往往是听说一个人练过三拳两脚,就要与人家较量,当然也吃了不少的亏。

许世友与王震

1932年5月,许世友与王树声大将的警卫员何福圣较量,何福圣自幼也是随师父邱固元习武,一身功夫没话说,一开始同许世友较量,何福圣没敢还手,许世友用激将法激何福圣出手,结果两招就被撂倒,许世友站起来连声说:“厉害!厉害!我许世友甘拜下风啊!”

王震其实也是自幼习武,他的外祖父董香桃就有一身不错的武艺,王震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外祖父学习,而姑父赵明让更是出身于著名的拳脚世家,大正拳传人。王震可以说也是一个武功高手,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

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许世友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王震是大正拳的高手,心心念念找到王震,非要同他比试。王震一开始不答应,只是婉拒说:“不要比,我们谁倒在地上都不好。”

许世友一看王震推拒,也不客气,上来就是一招,王震伸手挡住,随即跃开,伸脚就这个一勾,许世友立刻被勾翻在地。自此以后,许世友一见到王震就作揖:“你的大正拳好厉害。”

建国后王震和许世友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在排名上,王震位列第五,许世友位列第六,两人虽然在革命战争年代,并不是在一个地方,相互之间来往并不多,却始终记挂着彼此。

许世友与士兵一起站岗

许世友病逝以后,临终遗言要求葬在母亲身边,为她尽孝。这一要求后来被报上去以后,作为原来129师的老上级,邓小平亲自批示了“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6日,已经78岁的王震到南京军区向老战友许世友告别,并在小会议室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

1974年年初,孙洪宪刚调到许世友身边不久,有一次接到珠江宾馆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的是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过来想要看望许世友。

也许是因为口音的问题,孙洪宪接到电话的时候,误把“王诤”听错成了“王震”。以为是延安时期三五九旅的旅长王震,接到电话以后,孙洪宪立刻向许世友报告:“北京的王震同志到了广州,要来看望您。”

听说老战友王震到访,许世友十分高兴,两人在战争年代虽然很少在一起共事,彼此之间却有相当的感情,不仅仅是那一摔的缘分,王震还是当年毛主席倡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的标杆,许世友特意吩咐:“王震同志是湖南人,通知食堂多加几个辣子菜,晚上请他到家里吃饭。”

开国中将王诤

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以后,许世友亲自到门口去迎接,结果一见面,许世友脸上的神情有些变化,不过好在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许世友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许世友回头看了一眼孙洪宪,那个表情令孙洪宪也赶到奇怪,他也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由于孙洪宪自己也没见过王诤和王震,因此当王诤到来的时候,孙洪宪还是把他当做王震。

两人一同推杯换盏,要说起来王诤也是红军时期的一员干部,不过区别在于,王诤是红军打张辉瓒部俘虏过来,经过教育改造成为红军战士的。

王诤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王诤被红军俘虏,一起被带走的还有隶属于十八师的一部英国造的军用电台,两箱电讯器材和资料,这部电台在当时并不先进,却极大地改善了红军的通讯条件,王诤加入红军以后,更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屡立功勋,1934年王诤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王诤被授予中将军衔。

要说起来,许世友和王诤之间共事也不多,毕竟两人的专业领域就不同,但两人之间都非常的熟悉彼此,好在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许世友与王诤一见面,虽然一度十分尴尬,却很快被遮掩过去。

许世友与工作人员在一起

吃完晚饭后,许世友送客人下楼,孙洪宪陪同一起,等到客人走后,许世友转过身子,一脸严肃的对孙洪宪说:“你真是个笨瓜,连王震和王诤你都搞不清楚,他是王诤,不是王震。”

孙洪宪这才明白,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

许世友后来给孙洪宪耐心地讲了王诤的事迹,并对他说:“幸好我和王诤同志也是很熟悉的,要不然非出洋相不可。”

不过出乎预料的是,许世友并没有对孙洪宪太多的苛责,只是告诉他:“以后要把情况搞准了,不要再张冠李戴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骂人“笨瓜”,也是一种独特的“发明”,许世友从不骂人笨蛋,而是骂人“笨瓜”,他认为“笨瓜”不算是骂人。

1976年8月,孙洪宪被调离许世友身边。

孙洪宪离开许世友之前,曾被他叫到留园7号会议室。这一次许世友一改往日严肃的表情,而是充满了关爱之情。

许世友对孙洪宪说:“胖子,我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你还能加你却能够,应该到部队去锻炼,也可以去院校学习深造。”

“你在我身边工作差不多三年了,大错没出、大情没漏,我是满意的,就给你打八十分吧,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许世友

这一席话说下来,孙洪宪不禁热泪盈眶,要说起来孙洪宪对自己在许世友身边工作,并不是很满意的,一来自己没什么经验,二来日常的时候小错误也是有的,孙洪宪认为自己最多是个及格线。没想到临离别时,许世友对他说了这样一番深情的话,这让孙洪宪感动之余,内心深处也有些愧疚。

在许世友的关爱下,孙洪宪后来去了桂林军政干校学习,后来又被调回了军区机关工作,一直做到了师政委,还曾立过三等功两次。

只是有个比较遗憾的事,孙洪宪没能参加许世友的葬礼。

1985年10月,孙洪宪带领工作组到湖北黄冈开展老兵退伍工作。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第二天田普吩咐许世友治丧办公室以她的名义给孙洪宪打电话,对于许世友在外地工作的好友和下属,只发讣告,不一一邀请到南京参加悼念仪式。

得知这一消息的孙洪宪十分伤心,恨不得立刻赶到南京去,可一来治丧委员会打电话对在外地工作的许世友的好友不邀请出席悼念仪式,二来孙洪宪负责的退伍工作正在关键时候,一想到许世友生前嘱咐他“任何时候都要以工作第一”的教诲,孙洪宪没有赶赴南京,可没有为自己的老首长送行,也成为了孙洪宪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孙洪宪与妻子在许世友墓前

一直到2008年10月,许世友去世23周年,孙洪宪已经60岁,成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许世友同妻子申奎英商定,到许世友的家乡去看望。

要说起来,当年许世友选中孙洪宪当秘书,就是因为他是个山东人,不仅如此,孙洪宪妻子申奎英到广州看望丈夫的时候,还蒙许世友亲自招待,临别之时还赠送照片留作纪念,在许世友的心里,始终记挂着当年山东人民。

两人为许世友敬献花圈后,孙洪宪打开了一瓶茅台,绕着坟墓撒了一圈,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对许世友的无限哀思。

上一篇: 荷兰是哪个国家(荷兰是哪个国家的)
下一篇: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