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一代雄主冒顿单于去世,他的儿子稽粥即位,号称老上单于。根据汉匈两国的和亲传统,老上单于就向汉朝提出让汉朝派公主到匈奴和亲,为了继续维护汉匈两国的友谊,汉文帝刘恒就以皇族的女儿为公主,与匈奴和亲。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原本是正常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一代雄主冒顿单于去世,他的儿子稽粥即位,号称老上单于。

根据汉匈两国的和亲传统,老上单于就向汉朝提出让汉朝派公主到匈奴和亲,为了继续维护汉匈两国的友谊,汉文帝刘恒就以皇族的女儿为公主,与匈奴和亲。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

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的关系)

原本是正常的两国和亲,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和亲,不仅没有缓和汉匈之间的矛盾,反而给大汉北方边境带来深重灾难。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汉朝的一名宦官——中行说。

中行说只是汉朝宫廷里的一名普通宦官,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只能在皇宫为皇帝服务,终此一生,只求有口饭吃而已,但中行说却遇到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转机。

这个转机就是前面提到的汉朝要派公主与匈奴和亲,大汉公主要出嫁,而且是远嫁匈奴,自然丰厚的嫁妆不说,另外会有大量的随行人员,做为公主的陪嫁,一起远赴匈奴。

在公主随行陪嫁人员的名单里就有中行说,朝廷之所以选中中行说,很有可能就是看中他是燕地人,对匈奴的风土人情应该有所熟悉,便于公主将来在匈奴生活。

塞北苦寒之地,又是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哪有长安的后宫里舒服,所以中行说就不想去,可是朝廷定下名单,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宦官能随便说改就改的吗,朝廷根本就不同意中行说的申请,他仍被强制派往匈奴。

中行说十分生气地说道:“朝廷若一定要派我去匈奴,那我定会成为汉朝的祸患。”大家听了之后,都觉得这只是中行说发泄不满情绪的抱怨而已,一个陪嫁的小宦官,还能给大汉朝带来祸患,这真是笑话。

中行说到了匈奴后,投靠了老上单于,并迅速取得了老上单于对自己的信任,中行说也开始实施报复汉朝的计划。

首先,中行说帮助匈奴人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

匈奴人的生存主要依靠牲畜,他们吃的穿的都来自于此,所以对于中原汉朝的丝绸、食物都非常向往,所以在经济上十分依赖汉朝。

中行说对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中行说认为,匈奴的人口还没有汉朝一个郡的人口多,但匈奴仍能强盛不衰,让汉朝一直忌惮,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与汉朝的衣食习惯不同,而如今单于要改变匈奴的习惯,向往汉朝的东西,这是十分危险的,长此下去,匈奴就有灭亡的风险,所以中行说就建议让手下的人穿着汉朝送来的丝绸制作的衣服,在草丛岩石中攀爬,在荆棘中奔驰,这样衣服裤子就全弄坏了,以此告诉人们,汉朝的布帛没有匈奴的皮毛来得结实耐用。中行说建议单于把汉朝的食物都扔了,以此显示匈奴的牛羊奶酪远比汉朝的食物味美。

中行说还教会了匈奴人如何记录和统计匈奴的人口以及牲畜,并以此为统计数据来征收税收。

中行说不仅生活和经济领域帮助匈奴人,在政治上,他还想尽办法压制汉朝。

汉匈两国常有官方书信往来,每次汉朝皇帝写给单于的信件,都是用一尺一寸长的木牍书写,上写“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安然无恙”等字样。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牍给汉朝皇帝写信,上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朝皇帝安然无恙”,而且把印章和封缄都弄得特别大。因此在双方官方书信往来中,通过信件的形式以及文字表述上,力压汉朝皇帝一头。

有一次,汉朝派遣使者出使匈奴,使者指责匈奴人对老年人不尊重。中行说听说后,极力为匈奴辩护。中行说表示,汉朝年轻人如果要去戍边打仗,他们的父母都会把最好的食物和衣服拿出来,交给这些士卒。对于匈奴人来说,征战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老人因为身体状况的限制,不能参战,所以把好的食物拿出来给这些强壮的年轻人,这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年轻人,所以这不能认为匈奴人不尊重老年人。

汉朝使者见这个问题说不过中行说,就转换到伦理问题。

汉朝使者指出,匈奴人父亲死了,儿子竟然可以娶后妈,兄弟死了,其他的兄弟竟然可以娶嫂子,而且匈奴人没有像样的官帽服饰,毫无朝廷礼仪。

这分明是想表达匈奴人落后野蛮,没有人伦礼仪。

但中行说毫不示弱,他反驳到,匈奴人的习俗就是以牲畜之肉为食,以牲畜乳汁为饮,以牲畜皮毛为衣,所以所有一切皆以牲畜的习性而来,根据季节气候,逐水草而居,为了迁徙方便,匈奴人人都擅于骑射,生活简单,国家政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在运动一样。匈奴人之所以子娶其后母,弟娶其寡嫂,这是为了种族人口繁衍的需要,这也使得匈奴家族成员异常团结,而不像汉人,时间越久,亲属间就越疏远,最后导致自相残杀,甚至改朝换代。汉人确实讲礼仪,可是结果呢,朝廷建造了奢华的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整日耕田稼穑,就只是为了温饱,汉人只会通过修造城墙以自卫,根本就不会打仗。而那些住在房屋里的人,每天只知道在那里高谈阔论,阴谋算计,就算把头冠戴得再高又有什么用。

这些话驳得汉朝使者无话可说,中行说还威胁使者,警告汉朝每年交给匈奴的布帛粮食要保质保量地上交,否则,匈奴大军将会自己来拿了。

在军事上,中行说不断劝说老上单于向汉朝主动进攻,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亲率十四万匈奴大军,打下大汉的朝那城,攻破萧关,杀死北地都尉孙卬,匈奴大军烧杀抢掠,抢走了汉朝许多的百姓和牲畜后,匈奴大军兵锋直指彭阳,匈奴的先锋侦查兵甚至已经到了甘泉宫。

汉文帝刘恒紧急抽调了十万大军布署在长安城周边,严防匈奴大军进攻长安,还调集将领,整顿人马,准备向匈奴大军发起反击,可是没有人敢和匈奴大军正面交战,匈奴大军就在大汉的地盘上逗留了一个月,才满载而归。之后几乎每年,匈奴人都要来汉朝边境洗劫一番,大汉朝廷也很是忧虑和无奈,只能拿出老办法,继续和亲。

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40年),老上单于去世,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此时中行说仍做为匈奴的谋臣服侍于匈奴单于。

中行说在匈奴这么多年,的确履行了他会给汉朝带来祸患的诺言,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奸。

上一篇: 何福圣(何福圣自述)
下一篇: 什么的湖水(什么的湖水填上合适的词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