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

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

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我想,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样,第一次打开战国前期的地图,都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那个幅员最为辽阔的南方大国——楚国。所谓“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楚国常常被认为是中原统一进程中秦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正如《史记·苏秦列传》所言:可是,在一手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样,第一次打开战国前期的地图,都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那个幅员最为辽阔的南方大国——楚国。

所谓“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楚国常常被认为是中原统一进程中秦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

楚国历史简介(楚国历史多少年)

正如《史记·苏秦列传》所言:

可是,在一手策划了弱楚强秦的纵横家张仪看来,楚国并没有这么可怕:

张仪的话让我想起了1941年发动侵苏战争的希特勒:“苏维埃就是一所四处漏雨的破房子,我们只要照着门板踹上一脚,它顷刻就会坍塌!”疯狂的希特勒最终没能一脚踹垮苏联,但精明的张仪却实实在在帮助秦国在丹阳之役中斩首八万,夺取汉中,奏响了楚国衰亡的丧曲。

战国时代的楚国是摧枯拉朽的霸主,还是外强中干的乱邦?它究竟有没有压倒秦国、统一中国的可能呢?在给出最终的判断之前,我们首先得承认,战国时代的楚国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强盛。

《史记》载:

公元前389年,屡为三晋所困的楚悼王任用客卿吴起主持变法,整军经武,拓土开疆,让并世六国侧目而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对整个战国时代中楚国最辉煌的这一笔,《史记·楚世家》中竟然没有一个字的记载。——这很不正常。

自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之后任用李悝变法,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六大强国魏、赵、楚、韩、齐、秦先后开启了变法图强的进程,以期适应战国时代更为惨烈的大国竞争。

这些变法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它终结了三代以来松散的宗法封建制的国家形态,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领导力更强、战斗力更强的中央集权制的官僚帝国。

因此,司马迁在《秦本纪》、《魏世家》、《赵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中对各国变法的历史都做过记载。

唯一的例外是《楚世家》。

“吴起”——这个当代人修战国史时绕不过去的改革家的名字在《楚世家》中压根儿就没有被提到,司马迁仅仅在《孙子吴起列传》的最后一段做了简短的记述。

虽然从“互文法”的角度看,《史记》仍然为我们保留了吴起变法的历史数据,但它似乎也暗示着司马迁的这样一种评价,那就是这次变法虽是吴起本人晚年的重要经历,却不足以在楚国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因为正像《韩非子》所说的那样:

吴起变法的政治遗产没能深刻影响楚国后来的历史走向,司马迁的这个观点在整个《楚世家》的撰述过程中是贯彻始终的。

公元前380年楚悼王去世,吴起随即被作乱的楚国贵族所杀。而悼王之后的两任楚王——楚肃王与楚宣王,在司马迁的笔下几乎无所作为。

尤其是楚宣王在位的这段时间,即公元前370年到公元前340年——也就是韩国、齐国和秦国密集推进变法运动的关键时期——《楚世家》的记载是:

司马迁对宣王一朝历史的这两段概述似乎是要告诉我们:在历史大变革最关键的30年中,楚国的内政乏善可陈,在国际舞台上也完全没有存在感。回顾《左传》中那个同晋国一道构成春秋争霸主旋律的南方霸主,进入战国之后的楚国,在史书中露脸的机会少得有点儿难堪。

司马迁为什么对吴起变法和战国楚史的评价这么低?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战国与春秋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特点。

春秋政治的主旋律是争霸,并世几大国晋、楚、齐、秦、吴、越的竞争焦点是对中原政局的主导权。兼并只存在于大国与周边小国之间,基本不会在大国与大国之间上演(勾践灭吴大概是唯一的例外了)。

进入战国时代以后,作为大国缓冲地带的若干小国早已被渐次吞没,大国与大国之间的贴身肉搏已是不可避免,由此,中原政坛的主旋律遂由争霸转为兼并。

为了在这样血腥的大国搏杀中占据优势地位,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国家都需要通过变法来解除残留的制度桎梏,而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两样:提高政权的开放性和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说:

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是朝气蓬勃还是日落西山,首先取决于顶层设计的能力。

对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国家来说,要提高政治领导层的决策水平就必须尽可能吸引天下四方政治精英的加盟,将政府的高级领导职位对他们开放,无论这些人是来自哪个国家。

而要让客卿们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为国家出谋划策,前提是必须废除从前的世卿世禄制——以少数血缘宗亲和军功贵族把持政权并世代相袭的制度就像一辆破旧的老爷车,已经无法拖动国家前进的脚步了。

其次,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争资源就是两样:土地和人口。

土地产出粮食,为对外战争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而要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就必须拥有相当庞大的人口基数。

在世卿世禄制下,因为官爵世袭,故而充当官禄的采邑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卿大夫们的私邑。私邑的田产和人口归入私家贵族,那国家能直接控制的土地与人口必然相应减少。世卿世禄制越发达,国家能调动的战争资源就越少,战争动员能力也就越弱。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战争动员能力,就必须将私门侵吞的田产和人口全数充公,划入国家的直接掌控。

如果我们以提高政权的开放性和增强国家的动员能力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战国前期各主要国家的变法效果的话,无疑秦国是变法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而变法最失败的就是楚国。

上一篇: 六镇之乱(北魏六镇之乱)
下一篇: 2023款3系宝马(2023款3系宝马内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