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统治风雨辟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说来也怪,关乎清代末期流传的故事尤其多....
女人在历史上能够权倾朝野的,无外乎两个,先有武则天,后有慈溪太后,不过提起后面我们都能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垂帘听政”。
同治和光绪什么关系(宣统和光绪什么关系)
光绪名字的由来跟垂帘听证又有什么联系呢?
话说清朝末期,不说国运不盛吧,统治阶级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往前捋捋,当年清代皇家祖上也曾经为了华夏民族的版块完整贡献过一定的功劳。当然,屋漏偏逢连夜雨,就连生育能力这一块也一代不如一代,从早期的努尔哈赤到末期的光绪皇帝,后代子女数量也是骤减,从十六名逐渐到无子女。
由此,终于在内忧外患中,各路英豪粉墨登场..
同治十三年的冬天,这哥们终于还是扛不住,撒手西归了,也不知道大清的国运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跟生育能力有关系,当然,到现在也没什么有利的论证,撒手西归后,也没留下一男半女,那年十九岁,注意,是1874年底,一百多年前,十九岁也不算小了,这是后话。
国不能一日无君啊,更何况作为政治权力中心的皇宫内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群,乐此不疲;太后当然也不能闲着,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紧急召见了各路亲王、郡王、什么王等。
各位看官,那年雪下得也不算大,反正挺冷的,嗖嗖的只往脖子里钻,不过议事厅里还是很暖和的,大家烤着暖炉,正经的坐着,着急之情溢于言表,当然了,内心还是比较平静的,有时候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在大家鸡一嘴鸭一嘴地讨论与建议中,太后终于在集中了所有人意见后,英明决策道:就让那个谁,醇亲王的孩子继任吧!大家面面相觑,心怀鬼胎齐声说道:太后英明。
曾经有人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确实是,以史为鉴,确实可以正衣冠。
当年的清朝皇家是比较注重血统的,太后老佛爷思前想后得找个理由啊,毕竟不是嫡出,怎么办呢?同治皇帝是我的儿子,哎,可惜去得太早了,要是从辈分上论的话,同治跟后来的光绪是一辈人,还是表兄弟。怎么办呢?
那年那月,太后老佛爷也会有辗转反侧孤枕难眠的时候,诚然,大人物都会如此,何况我们小人物呢,虽然我们的压力对于大人物来说小很多,谁不是为了五斗米而养家糊口呢?跑题了。
言归正传,当年,为了平复大家心中的疑问,当然,大家表达出来的勇气还是不太敢的,也就是在心中扯呼扯呼,毕竟察言观色,指鹿为马之徒比比皆是。就算是为了维护表面的师出有名,太后将光绪认作了自己的儿子,对于老佛爷的任何决定,朝野之上基本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情景。
后来老佛爷还说:我儿是同治,可惜英年早逝,为了让我儿的光辉能够永远普照在中原大地上,能够保佑我们世世代代的万里江山,我们就用“光之继续”来命名吧!当然对于反对的人必须清楚的明白,我们并没有破坏老祖宗的传统,我们大清朝之所以能够不断强盛,巍峨屹立于东方乃至世界,就是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遵守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为什么说没有破坏老祖宗的传统呢?因为继承皇位者与被继承皇位者,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这是一种延续,辉煌的延续,血统的延续,伟大的延续,这是同治皇帝的再生。那就是光绪。
于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几位的光绪皇帝职业生涯开始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