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荷花翠鸟图朱耷简介)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荷花翠鸟图朱耷简介)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荷花翠鸟图朱耷简介)明末清初画坛,出现了一位胸怀落拓,画风狂放,诗、书、画俱精的怪杰。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个儿子朱权的八世孙朱耷(da)。封辅国中尉。当时,朱耷的父亲封于江西南昌称宁献王。由于孩子生下来耳朵大,父母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套(音搭)子”,因此后

明末清初画坛,出现了一位胸怀落拓,画风狂放,诗、书、画俱精的怪杰。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个儿子朱权的八世孙朱耷(da)。封辅国中尉。当时,朱耷的父亲封于江西南昌称宁献王。由于孩子生下来耳朵大,父母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套(音搭)子”,因此后来名字就叫朱耷。

他原名统林,又名中桂,号彭祖。明朝灭亡后他隐没了原来的名字,逃到南昌西边新建县的洪崖当了和尚,才起用朱耷这个名字。此外,他还起了很多僧名和别号:雪个、个山、驴、人屋等等。后期他在书画作品上落款最常用“八大山人”四个字。起这个名字,一说他曾收藏《八大觉经》;一说八大是四方四隅唯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之意。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荷花翠鸟图朱耷简介)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荷花翠鸟图朱耷简介)

一个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名字?这是因为朱耷忠于明室,明亡后,他为避人耳目的缘故;有的名字则是他另有用意而起的。

清朝统治者夺取政权以后,残酷地镇压汉族人民,使这个失去了家国的贵族子弟朱耷受到极大刺激,思想感情起了很大的变化。

故而他用“八大山人”四字落款的方式也很奇特。他把“八大”二字紧密联缀在一起,“山人”两字也如此。看起来像“哭之”又像“笑之”。他以此寄托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

他画里还常见一个奇特的签押。这签押不是一个字,隐约像“3月19”四个字组合而成。据一般推断,3月19日是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日期,他也藉此表达不满之情。

又由于朱耷有口吃病,所以他每用“个”字题画时,下面就联缀着“相如吃”三个字,用的是汉代司马相如也有口吃的典故,以此说明自己也有同病,别有趣味。

八大山人由于悲伤、愤懑,一生采取了许多反常的行径,以发泄痛苦,也因此留下不少怪异的事迹。

八大好饮,一般贫苦人、小贩请他喝酒,他从不推辞,酒后就给他们画画。有一回,庙里一个小和尚对他很没礼貌,缠着要他作画,他毫不介意画了给他。平日里和他往来的,多半都是穷苦人以及和尚、道士,唯独对投降清朝的大小官吏,他的态度完全相反。

那些官老爷慕他的画名,即使出很多钱求他哪怕画块石头,他也不答应。

有一回有个官僚托人求他画一堂四条屏,他画了三幅就不画了。说道:“江西真个俗,挂画挂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渔樵耕读。”八大特画三幅,说是为江西老俵出口气,让人无可奈何。

有一个“贵人”拿了十分精致的绫绢求他作画,他不得不收下,但说:“准备做袜子穿。他从来不给有权有势的人画画。他坚定不移的态度,使许多人很不理解,把他叫作“狂士”。

有一次,临川县令胡亦堂倚仗权势把八大山人请去,以上级之礼待他,要他为清朝效劳。他却趁势装起疯来,大哭大笑,把僧袍撕毁烧掉。他在城里乱跑,鞋破了,绽裂了脚、肿了也不顾。他甩袖乱舞,惹来许多孩子看热闹。有人请他喝酒,他也只顾缩着颈子拍手傻笑。

没过几天,他写了个大大的“哑”字贴在家门口,从此再不开口跟人说话。据说八大的父亲、朱元璋的八世孙朱谋,就是个哑子,八大自小口吃,故而装哑还是掩得过一般人耳目的。

康熙29年(公元1690年),八大65岁时,画了一幅题为《孔雀》的画,开始时许多人读不懂它,使人们迷惑不解。

画的内容是这样的:画幅上部是三角形尖角向下的崖石,石下垂着竹叶和牡丹花;画的中部偏左画着两只蹲在卵形危石上的秃毛、丑陋的孔雀,一缩肩一伸颈,神情卑鄙,其中一只孔雀的尾巴上拖着三根稀稀拉拉像似花翎的秃毛。画的最上端题着一首诗:

鑫里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

恰是逢春坐二更。”

读了这首题画诗,人们再细细观赏画中的形象,联系到八大的思想感情,终于读懂了这幅画所表达的隐晦曲折的含意。

八大这幅画画于清王朝政权逐步趋于稳定,康熙皇帝下江南以笼络人心的时期。当时江南一些大臣纷纷忙于“接驾”,抓住这个大好机会,不少卑躬屈膝的奴才乘机向皇帝献媚讨好。本来按老规矩每天是五更上朝朝觐皇帝的,但有些人迫不及待,二更时分就在门外恭候了。上面提到八大在画上的题诗,就是针对这些丑行写的。

诗中的“三耳”是称呼奴才的隐语。普通人只有两只耳朵,奴才善于逢迎拍马,耳朵特别好使,像多长了一只耳朵一样,故戏称“三耳”。

清代官员以孔雀尾巴做的“花翎”帽子为级别的标志,由皇帝赏赐。“花翎”有一翎、二翎、三翎之分。三根花翎名之为“三眼花翎”,是最高官职的标识。

这幅画的孔雀尾巴上恰好画了三根翎毛,那意思是很明显的。至于孔雀呆呆地蹲在像竖起的鸡蛋一般不稳的崖石上,画家显然是借喻清王朝根基不稳,随时有倾倒的可能。这些讽刺是何等的辛辣与深刻!

基于以上的解释,用今天的话来说,《孔雀》图实际上是一幅政治性极鲜明、强烈的漫画。我们设想,如果清政府知道了这幅画的含意,画家会获“罪”甚至杀头的。

像《孔雀》这样以隐晦的方式寄托画家强烈的政治见解与爱憎感情的作品,八大还创作了许多许多,逐渐成了他的绘画的一种独特风格。

比如他画鸟,从来不画春光花影下喜悦欢叫的鸟,而专画一些“枯柳孤鸟”、“竹石鸟”,用以讽刺清王朝统治者的孤立,画鱼则画昂着头,显得十分倔強的鱼,有时还把鱼眼画成方形,眼珠小而且顶在眼的正上角,显露出一种“白眼向人”的傲岸神态,以表示对统治者的蔑视。画石大都上大下小,或作卵形,有岌岌可危倾倒之势。

八大山人是一位富有天才、极有创造性的画家。由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会画画,所以自小得到熏陶。他在山水、花鸟、竹木、怪石、芭蕉、芦雁、水鸟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成就。

他的画能打破明代模仿古画成规的风气,用简练的笔墨、豪放的手法,创造出概括性很强,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形成他自己特有的雄健奔放的绘画风格。他常常能通过绘画,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八大山人生于明朝天启6年(1626年)。8岁便会吟诗作画。少年时代参加过科举考试,做了一名“诸生”,受到很多人的赞扬。

明朝崇祯17年(1044年)灭亡时,他才19岁。在清兵入关后的第5年,即清顺治5年(1648年),清兵过九江,控制了江西,八大就剃发当了和尚。目的是逃避清朝的迫害和表示反抗。

他出家后,法名传启,号仁庵。他把母亲迎奉到离新建县西40里的洪崖,在那里住了好多年。至顺治10年,他正式在耕庵老人那里“正法”,称为“宗师”。至顺治18年(1661年),八大已36岁,他的兄弟把母亲接回南昌居住后,他不久也回南昌探望,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回过洪崖。

八大在南昌城南15里处,筑了一所道院叫“青云谱”,自己当了主持,还编修了《青云谱志》。直至康熙26年(1687年),他62岁时,才把青云谱让别人主持。

此后,他常住南昌北兰寺,后又自构“狎歌草堂”,以卖画度日,孤苦伶仃。他的一生亦禅亦儒,习静修真,参研书画。他的绘画真迹流传到今天的颇不少见。

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都比较容易见到他的作品。至康熙44年(1705年),八大81岁时,悲寂而终。

八大的一生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大变化,他个人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如此颠连困厄的际遇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在诗、书、画的艺术领域里奋斗了6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后世的景仰。这是极为罕见、极为难能可贵的!

八大山人的书画,早年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他临摹的董其昌画册,至今还流传在世。而且直到他晚年,还经常寻索董其昌的作品。但八大山人绝不会因师承而受到限制。八大以他独特的生活道路、独特的艺术感受,冲破了传统的藩篱,走出一条迥然与“正统”相异的新路,取得远超别人的大成就。

八大的山水,远不及花鸟画得多。他所作山水,苍茫凄楚,残山剩水,折塞之情满纸尽是。恰如他在题诗所写的,“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他在水墨写意画的创作上,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笔墨的运用,都达到人所难及的高度。

他对前人的花鸟画传统也不是狭隘的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比如他画的鹰,可以看出是从明代画家吕纪、林良的体系中来的。而徐渭的水墨画竹,对他也很有吸引力,但到了他的笔下,既可以寻出渊源线索,但又能别开生面,自创一格。

他画的荷花,荷茎挺拔,生气勃勃,荷叶如刻出来的一般,很有气势力量,表达出倔强而不随波浮沉的品格。八大特别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超出于真实的美。他的写意画,形象精练生动,简无可简,不拘形似而又神完气足,这恰是他个性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人们认为八大画鱼特别成功,可以说是进入了化境。看他画的鱼,仿佛置身池畔,满幅空灵广阔,鱼儿表现出欢快自在的情绪,很富艺术感染力。

八大山人的画构思丰富奇特,造型别致,不落窠臼。加上他能诗,书法亦极佳妙,致使每幅作品都是完整的艺术佳品,令人神驰难忘。八大山人的艺术给予后人的影响特别大。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艺术不落俗套而自有创造。有人说他的大写意画,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收,八大则严整而能放。

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八大干擦而能明洁滋润。一个画家,学前人又能够不同于前人,超越前人,这就更见其可贵。

故此,八大山人的绘画创新精神,使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受到极大启发,且对后人产生久盛不衰的影响。

上一篇: 郭昌毕骨科医院(郭昌平)
下一篇: 渡湘江杜审言拼音版(渡湘江杜审言朗读视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