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金文日课(铜材质墨拓)之32015年
刘光世(刘光明)
也说我的退步
◇刘光
之所以是“也说”,是因为前不久刚读了龙友兄的那篇《我的退步》——当然,我认为龙友兄其实一直是在精进的,但我用“退步”描述这几年自己的专业学习,我想应该是客观而且真诚的。
刘光省些留点七言联句2019年
2012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毕业。在北师大学习的八年(有一年的间隔),我总是带着一种“警惕”。因为在那所学校读书,如果不“警惕”,那就太容易滋生出一种优越感(不过后来我发现其他优秀院校的学生也都大差不差地有这种心态)!所以我对老师们的一些观点总是带有些怀疑,尽管我决不是“杠精”;我对一些技法教学保持自觉的“距离”,因为那时生怕将来“改不了”;本科的时候还修了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双学位,本想让自己更“文化”一些,可我到毕业都总也改不了逃课的毛病。
刘光行书童心老眼四言联2013年
在本科期间,我把精力放在了对不同字体和书体的感知、训练上,以及书论的学习;在研究生阶段,我把精力放在了隶书特别是对清隶的梳理,尽管毕业论文做的不是这部分。当然,这期间我对碑派书风一直保持很强的兴趣,花了大把的精力来临习。
刘光出师中兴七言联2019年
2012年之后,我一直在《中国书画》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我建议有志于书法研究或创作的朋友们都从事或者体验一段时间的编辑工作,因为编辑工作中既有你希望表达的别出心裁,也有你面对不同观点时的斟酌再三,更有一种如履薄冰——最重要的是,你会形成用文字来表达观点进而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习惯。
29刘光行书昂藏癖嗜五言联2019年
但毕业之后(2012年)我也曾经一度迷茫。我的退步之一,就表现在这种迷茫上。首先是关于碑学和帖学关系的重新思考。越观察书法史,我就越找不到碑帖并立(所谓碑帖乃书之两翼)的基础。其次,就是碑派创作的走向。这个思考起初是基于对启功先生“透过刀锋看笔锋”观点的再认识,但通过个人的实践,我近来愈发对当下碑派模拟刻手风格一路的“创作”感到失望,对其成就“上乘”境界没有太大的期待。何况,很多时候,很多人标榜的所谓“创新”(较之帖学一路,碑派往往更爱谈创新),也免不了时风的陶染。当然,即便如此,我认为当下行草书创作的繁荣却是和碑学带来的启发是分不开的。
刘光因论不薄七言联
还有一个退步的地方,是我越来越喜欢技法单纯的东西。一方面,我对刻意表现复杂动作的书写有些排斥,另一方面,我觉得就趣味而言,其实简练也是一种难得的东西。但“自然”也并非易事,至少起初是可遇不可求的。
刘光鲁公书十论(其一)2019年
大约从2014年开始,我花了一部分精力在临摹小字金文上。我觉得当下写金文必写大、用笔必衄挫的方式,很容易让我们忽视金文笔法、章法方面更多的可能性。但后来小字金文的路子虽没有坚持下来,小字行楷书的调子却随之变化了。这也让我感到迷茫,因为它背后的一个问题是:字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含蓄而复杂。不过,我们今天更多的是看到字体间的结合,而非融合,我觉得也是需要留意的。
刘光行书录前贤集联2019年
也因为我在北京的住处相当逼仄,所以近些年的习作多以信札大小为主。但这恰恰启发了我对“作品”的重新思考,既要把书法拉回到日常语境之中——别人我可能拉不动,但我自己要争取。这也引发了我对书法特别是对碑派书法的展示性的反思。用谷卿博士的话说,就是:
刘光空肠小风七言联2018年
怡斋(刘光)近年的另一个努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开始热衷于“写字”。作为“书法”的“本来面目”,“写字”更注重表达和述说,因此,怡斋的“书法作品”,包括题跋、日记、信札和读书随笔等等,其背后站立着其实是一个谈话者和讲述者,他的急躁、认真、兴奋、失落和无厘头,全潜藏在这谈话和讲述之中……他反思碑学“展示性”的特征,因此尝试推动其日常化,而在日常经验的建构和梳理之中,他又希望模糊掉“个人”和“公共”的边界……
在我和谷卿博士刚刚认识的时候,那大概是十年前,他曾经调侃说“刘光是我朋友圈里最不专业的书法专业(本科)毕业生”。这话似贬实褒。我觉得那时候的“不专业”更多是因为我的顽皮,就是笔墨游戏玩得有些轻佻荒诞,甚至非常“无厘头”,但是从谷卿兄上述的评价,我觉得他依然很懂我,因为我已经从“不专业”的笔墨游戏滑坡到了力求业余,换句话说,就是从追求“书法”退步到了追求“写字”。只不过这个书写具有一些探索性。这种探索不是针对读者,而是针对自己的内心。
刘光题佚名鹦鹉图2019年
我也常常为自己酒后“大放厥词”而感到懊悔,因为有些谬论经常被朋友多年后拿来“还击”于我,但有时候又忍不住将新的“谬种”传播给一些同道。这让我明白,我们都处在认知的过程之中,无非有时候“罔”,有时候“殆”吧。
刘光书、熊乐刊2019年
时间一晃,也都三十六岁的人了。回想一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也曾经年轻过、努力过、浮夸过、虚荣过、制作过、游戏过、彷徨过……和大多数的同道一样,我也曾经想:什么时候我能出名啊!但是,就在前两天,一个念头突然划过——
要是到了这个年龄还这么想,那我什么时候才能进步啊!
刘光,字惜之,斋号怡斋。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书画院秘书长,《七尚》副主编,曾任《艺品》杂志副主编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