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工业革命出现以前,全世界都是靠工场手工业生产。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已经发韧,但中国手工业在全世界制造业所占份额仍奇迹般地从1750年的32.8%增加到33.3%。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至鸦片战争之前的1830年,中国所占份额仅仅下降到29.8%。到鸦片战争以后的1860年下降到19.7%,而英国1800年只有4.3%,到1860年却以19.9%的份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欧洲工业革命(欧洲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
工业革命的确大大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但英国生产力水平的激增,主要是通过殖民主义手段对外部市场的占有和对财富直接的巧取豪夺密不可分。
我们从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来看,1640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着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
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不仅依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从而促进了英国所占世界份额的快速提升。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工业革命起到很大的启蒙作用和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新技术领域,优先发展电气、化学、光学仪器等新兴工业部门,开始为第二次技术革命打下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总值赶上并超过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美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60年代,确立了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历史过程,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英国的工业化进程长达150多年,法国、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大体如此。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了工业化,到二战时,日本能够年产上万架飞机。到1949年时,日本实际上要领先中国至少80年。
西方工业化的资金都是来自殖民掠夺(如英、法)、剥削(如美国剥削黑奴)。
现在我们再来看中国。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虽然,搞过洋务运动,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再加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战争,中国完全陷入一片混乱,根本就无心搞什么工业革命了。
因此,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是一片战争废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一盘散沙。如果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我国工业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我国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
中国是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不仅物资资源匮乏,同时还是处于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
从1840年到1949年建国时,中国没有任何现代化工业。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我国虽然建了一些工厂,比如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慈禧年代建的,还有中国的江南造船厂,中国的发电厂,第一家火柴厂等都是慈禧年代建的。但其特点是机器全是买的外国现成的,技术工人都是请的外国人,自己没有一点技术。再加之随后的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这些厂基本全毁,几乎没有任何成体系的工业和技术,只有一些残破的工厂。
建国初期,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就新中国刚建立时的状况,同西方工业化国家完全要落后两三百年。
建国时,中国的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仅20%左右。然而,在毛主席时代短短20几年,中国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大国,更是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全工业体系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工业体系是21世纪的中国有资格“问鼎中原”的重要因素。
世界工业革命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现在的计算机时代,中国在短短的20几年里基本完成了。比如,1958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个晶体管,那时和美国差距一下子缩小12年;1958年美国造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我国是1966年,差距缩小到8年;1973年我国制造出第一台台式电脑,硬件完全是自己制造,差距缩小到了3年;到1976年,中国开始小批量生产,虽然美国是已经大批量生产,但中美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电子工业国家。
再说光刻机技术,我国六十年代就已布局过光刻机且技术先进,那时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诞生。196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70年代,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1972年,武汉无线电三厂编写了行业生产指导《光刻掩模版的制造》。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第四代分,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还有1973年代开始研制的大飞机运10,1980年9月试飞成功。据《上海航空工业志》记载,1980年10月,运10飞机继续进行各种科研试飞。该机先后多次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成都,并7次飞抵西藏拉萨,是中国第一架飞越“世界屋脊”的自行设计的飞机。
毛主席时代超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有万吨货轮、万吨水压机、铁路机车、大飞机、大桥梁、光刻机、半导体、两弹一星、核潜艇、微电子、超级计算机、航空发动机、CPU、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高精尖科技,取得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创造了不少惊人的世界奇迹。
1953年至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4%。仅次于日本的12.4%,远高于美国、苏联、德国、英国等世界强国。到1980年,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世界老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直逼西方国家中第三把交椅的西德,80年代中期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三位。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来看,不能不说新中国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奇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