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简介)

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简介)

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简介)青州府诸城县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这里不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而且人杰地灵,闻人辈出,向为人文渊薮、海滨邹鲁之地。诸城县刘统勋家族,原籍徐州砀山县。明成化年间,有刘思源者自砀山县大刘村徙居青州府日照县,刘思源被日照刘氏尊奉为始迁祖。刘思源生有八子,后因家里房屋失火,家中财物被烧毁,令其子各自谋生,他的两个儿子刘福和刘禄于是迁往诸城县刘家沟。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

青州府诸城县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这里不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而且人杰地灵,闻人辈出,向为人文渊薮、海滨邹鲁之地。

诸城县刘统勋家族,原籍徐州砀山县。明成化年间,有刘思源者自砀山县大刘村徙居青州府日照县,刘思源被日照刘氏尊奉为始迁祖。刘思源生有八子,后因家里房屋失火,家中财物被烧毁,令其子各自谋生,他的两个儿子刘福和刘禄于是迁往诸城县刘家沟。

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简介)

清朝刘统勋简介(清朝官员刘统勋及儿子简介)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为躲避盗匪,刘福率其三子刘恒又迁往诸城县逄哥庄。因此,诸城刘氏尊刘福为始迁祖,而奉刘恒为二世祖。

据刘统勋手定家谱记载:“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迁诸城后,至祖讳恒公,家谱因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故列祖讳恒公为第二世。”刘氏定居青州后,世代以务农为生,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家境有所改善,成为小康之家,仓廪实而知礼节,当诸城县刘氏传至第四代刘思智(诸生)时,开始走上即耕且读的道路,到第六代刘必显时,初步奠定了科举仕宦的基础。此后,诸城县刘氏家族科第联翩,人才辈出。

刘墉家族祠堂——清爱堂

北京朝阳门刘墉故居

有清一代,诸城刘氏先后11人进士及第,35人中举人,考中秀才者共计198人,刘统勋及其子刘墉官至大学士,位至极品,是康熙、乾隆及嘉庆朝名臣。使刘氏家族成为当地以至全国的声势显赫的名门世家。

一门三公——刘统勋、刘墉、刘鐶之

刘必显,刘思源来孙,刘福玄孙,刘恒曾孙,刘思智孙,刘通子,字微之,号西水,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户部员外郎。三弟刘必大,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举人,仕至至内阁中书。刘必显的政治地位并不高,但他却是刘氏家族科举入仕通显第一人,为诸城县刘氏家族子孙科举出仕奠定了基础。子四:刘桢、刘果、刘棨、刘棐。

刘必显(1600-1692)

刘果,刘必显仲子,字毅卿,号木斋,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进士,初授太原府推官,官终提学佥事。

刘果(1627-1699)

刘棨(1657-1718),刘必显叔子,刘果弟,字弢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进士,初授湖南长沙知县,升陕西宁羌州知州,迁陕西宁夏路同知,转长沙府同知,进山西平阳府知府,擢天津道副使,晋江西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子十:刘缙炤(举人,仕至固始县知县)、刘綋熙、刘绶烺(举人,仕至唐县知县)、刘綎煜(举人,历任山西兴县、安邑、猗氏、曲沃、平陆诸县知县)、刘统勋、刘组焕(以荫授行人司行人,官终户部福建司主事)、刘维焯、刘纯炜、刘绂焜(举人,官终兖州府学教授)、刘经焘。

刘统勋,刘棨第五子,字延清,号尔纯,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入直南书房、上书房,四迁至詹事。乾隆元年(1736)擢内阁学士。朝廷命其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乾隆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乾隆六年(1761)授刑部侍郎。丁母忧,服阕,诣京师。

乾隆重臣刘统勋(1700-1773)

刘统勋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媚权贵,当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上疏弹劾大学士张廷玉及权贵讷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窃闻舆论,动云‘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年未强仕,综理吏、户两部。典宿卫,赞中枢,兼以出纳王言,时蒙召对。属官奔走恐后,同僚亦争避其锋。部中议覆事件,或辗转驳诘,或过目不留,出一言而势在必行,定一稿而限逾积日,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二臣并无声势能箝制僚寀可知,此国家之祥也。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大学士张廷玉亲族甚众,因而登仕籍者亦多。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今见此奏,益当自勉。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侯朕裁定。’”此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

乾隆十一年(1746),刘统勋署漕运总督。乾隆十三年,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命军机处行走。“每直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事偶误,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祗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后高云从案,大臣多罹罪者,独不及公。”乾隆十八年,以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及高邮车逻坝决,朝廷命其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

乾隆重臣刘统勋

乾隆十九年(1754),加太子太傅。五月,命协办陕甘总督,赐孔雀翎。时方用兵准噶尔,刘统勋请自神木至巴里坤设站一百二十五,并裁度易马、运粮诸事,命如所议速行。二十年,廷议驻兵巴里坤、哈密,命察勘。刘统勋至巴里坤,阿睦尔撒纳叛,攻伊犁,伊犁将军班第战死。定西将军永常自木垒引师退,刘统勋疏请还守哈密。清高宗责其附和永常,置班第于不问,命并永常夺职,逮治。其子刘墉亦夺职,与在京诸子皆下刑部狱,籍其家。没有多久,清高宗怒释,释其诸子。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授刑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1758),调任吏部尚书。乾隆二十四年(1759)命协办大学士。乾隆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当年八月,河南开封杨桥黄河决口,奉命偕兆惠前往督塞决口,“时夺流者数百丈,埽工薪木皆数百里内村民车载而来。县丞某掌收料物,欲藉以营利,留难百端,有五六日不得交纳者,人马守候,刍粮皆告竭。公一日易眼微行,见薪车千百辆环列河干,私问之,得其故,乃大怒。至公馆,亟请巡抚奉王命旗牌至,使伍伯缚县丞来,欲先斩然后入奏。巡抚及司道以下为之长跪,良久始释。而数千辆料物一日尽收,民皆驱车返矣。此虽细事,亦可见公察弊利民之一端也。”

晚年刘统勋

刘统勋久居相位,清正廉明,纤毫不取,颇为乾隆皇帝所信赖,“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馈以千金,公呼其仆人,正色告曰:‘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窭者可也。’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也。’其人嗫嚅而退。”

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纂有《评鉴阐要》12卷、《西域图志》52卷,著有《奏议诗文集》、《刘文正公集》等。子二:刘墉、刘堪。

刘维焯,刘棨第七子,字尔痴,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进士,仕至工部营缮司主事。

刘纯炜,刘棨第八子,字霁庵,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进士,初授江西分宜知县,升浙江杭州知府,署浙江布政使,所至皆有政声,官终顺天府尹。

刘墉,刘必显曾孙,刘棨孙,刘统勋子,字崇如,号石庵,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刘统勋获罪,并夺刘墉官下狱,事解,赏编修,提督安徽学政,出为山西太原府知府,转冀宁道,迁江苏江宁知府,为官有清名,擢陕西按察使。刘墉为地方官时,清介自持,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将其比之于铁面无私的包拯。入为内阁学士,入直南书房,擢户部侍郎,调任吏部,出为湖南巡抚,进都察院左都御史,入直南书房,晋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署直隶总督,授协办大学士。

乾隆重臣刘墉(1720-1805)

乾隆末年,和珅当国,崇尚奢华,朝廷内外,如蝇逐臭者枚不胜举,“翰苑部曹名辈,无不美丽自喜,衣圭袍褶式皆内裁。其衣冠敝陋、悃幅玉华者,人皆视为弃物。时刘文清公,故为敝衣恶服,徜徉班联中曰:‘吾自视衣冠礼貌,无一相宜者,乃能备位政府,不致陨越者何也?寄语郎署诸公,亦可以醒悟矣。’争服其言。”

乾隆末年,由于和珅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当时,刘墉“总制百揆,亦无以挫其焰,心常衔之。癸丑春首,侦知和应召入宫。值风雪载途,泥泞遍地,乃故著敝衣,迎之于路。和至,命人持刺,高谒于前曰:‘中堂亲自过府贺年,不遇,今降舆矣。’和无法,下轿。比欲寒暄,而刘已跪地与贺,和急答之。玄裘绣袄,已污秽满身,拖泥带水,恰如斗败鸡公矣。哭诉宫闱,卒莫奈刘何。”乾隆五十四年(1789),因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降为侍郎衔。寻授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拜吏部尚书兼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四年(1799),加太子少保。嘉庆九年(1804),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

晚年刘墉

刘墉善书法,有名于时。著有《清爱堂石刻》4卷、《刘文清遗集》17卷、《石庵诗集》等传于世。子刘锡朋,以父荫(荫生)官至刑部员外郎。

刘墉书法作品

刘塼,刘必显曾孙,刘棐孙,刘继纶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鸿胪寺卿。

刘诗,刘必显曾孙,刘棨孙,刘纯炜长子,字孟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进士,官至台湾府彰化县知县。

刘鐶之,刘必显玄孙,刘棨曾孙,刘统勋孙,刘堪子,刘墉侄,字佩循,号信芳,乾隆四十四年(1779)己亥科进士,自翰林院检讨累迁至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府尹,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顺天府府尹,官终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道光元年(1821),卒,谥文恭。子刘喜海、刘华海。

刘鐶之书法作品

刘泌,刘果玄孙,刘钧恕次子,字卫川,乾隆五十四(1789)年进士,仕至云南呈贡县知县。

刘喜海,刘鐶之子,以父荫累官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官至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

上一篇: 武侯墓在哪里(诸葛武侯墓在哪里)
下一篇: 钟姓的来源和历史(钟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