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七月,西北的一处名叫“好水川”的地方,两支大军正在鏖战。
庆历和议(庆历和议时间)
只见山坡之上的军队不断地向山谷内的敌军发射箭矢,更远一点的地方还有投石机,山谷内的军队且战且退,伤亡惨重。
只听见前方轰隆隆的声音不断传来,为首的将领脸色一白,是骑兵!一匹匹战马用铁索相连直冲而来,人马俱甲,犹如坦克一般瞬间冲入人群,这支鏖战许久的军队终于撑不住了,开始了溃败。
山坡之上的将军露出了一丝笑意,抬头看了看南方,心里想的是:这片天下当有我李元昊的一份。战后仅有千余人逃出生天,上万军队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始于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的公然反叛。党项一族源自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期进入陕西一带定居,因安史之乱救驾有功被正式册封于西北地区,后就此扎根。
唐朝覆亡后,先后臣服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宋朝建立后一统中原,腾出手来就想要将西北地区收归中央管辖。
而那时的党项首领李继迁不愿臣服于北宋,于是就一直在西北搞事,历经太祖太宗两朝都没能彻底消灭这个对手,直到真宗即位。
这位没有经历过战事的皇帝在面对这块牛皮糖的时候,是那么的天真,想着和平解决问题,结果被李继迁牵着鼻子走,反而使其愈发壮大。
再后来就是仁宗时期,西夏新一代首领李元昊公然称帝,严重挑战大宋的底线,于是就发生了上文的战争。大宋和西夏连战三场,三场皆输,损兵折将。
朝野震惊,之前那个几次差点被灭的党项人竟然已经发展得如此强大,随后就是各种谣言满天飞,什么朝廷要放弃潼关以西的领土啊之类的。
而也就在此时辽国又增兵边境,北方压力大增,仁宗只好又增加岁币以安抚大辽。最终在几方斡旋之下达成了“庆历和议”。
宋朝不愿放权给武人,不想继续战争,导致西夏在西北彻底站稳了脚跟,发展成了一个国家,虽然后来断断续续的大战,但始终无法消灭这个对手。
那么为什么西夏这个小国家如此难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常年在西北地区挣扎求生,面对多方敌人,屡次大战锤炼出了一批敢打敢战的士兵,战斗力强悍,而且西北地区盛产好马,西夏铁鹞子也是当时强大的重装骑兵,领导者也富有野心和手段,这就让这支军队成为了当时有数的强军。
二.北宋王朝承平日久,而且对武人多方打压,军队战斗力低下,上层领导也没有经历过战事,还喜欢对战事指手画脚,前线武将多方牵制,本就战力低下,这样一套下来直接一触即溃,好不容易打了胜仗还因为缺乏精锐骑兵而导致无法追击,处处被动。
三.北方邻居的多次插手。还是老原因,军队战斗力低下,一战过后无论输赢己方高层就开始合议,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而西夏,辽国和大宋又形成了一种类似三国的格局,所以一直无法破局,直到女真人的崛起,当然了,这也会是另一个故事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