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等。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而端午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等。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禾点点推出《端午民俗小故事》系列,让大家了解更多端午节背后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奇女救父文言文答案(奇女救父翻译)
后汉门·曹娥
周昙
心摧目断哭江濆,
窥浪无踪日又昏。
不入重泉寻水底,
此生安得见沈魂。
曹娥是古代孝女的典范,她投江救父,事迹感人。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浙江绍兴)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后投江而亡,从江中抱出了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因为曹娥投江的时间是五月初五,正好是端午节,于是有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曹娥雕塑
孝女曹娥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上虞古舜江西岸有一个很小的渔村,那里的农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村中有一个姓曹的渔民,他也是靠捕鱼为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每天都在舜江之上。他有一个女儿叫曹娥,年仅十四岁,是一个聪明伶俐,貌美如花,又十分孝顺的姑娘。
一年春夏之交,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娥的父亲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他不要去。但她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
曹娥江
父亲出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他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回来吃饭。她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曹娥心里不安,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卷进了漩涡,让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跑去。
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曹娥说,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地。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曹娥庙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父的江边盖了一座庙,塑了曹娥像,奉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投江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乡亲们都来拜曹娥孝女娘娘,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