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海报|一颗杜松子Greta?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说过她平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但倘若她看完了今年的新电影《第一炉香》,便该再添新恨,再写一部《炼钢记》。集合了许鞍华、王安忆、马思纯、彭于晏、俞飞鸿等大腕的电影,最吸引人的竟然是它的空镜和音乐。仿佛集齐了鲍鱼、海参、瑶柱和龙虾,却包出了一个狗都不理的硬包子。最难相信的,是

海报|一颗杜松子Greta?

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张爱玲三恨(张爱玲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张爱玲说过她平生有三恨: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但倘若她看完了今年的新电影《第一炉香》,便该再添新恨,再写一部《炼钢记》。

集合了许鞍华、王安忆、马思纯、彭于晏、俞飞鸿等大腕的电影,最吸引人的竟然是它的空镜和音乐。

仿佛集齐了鲍鱼、海参、瑶柱和龙虾,却包出了一个狗都不理的硬包子。

最难相信的,是葛薇龙那丰盛的宵夜:一大盘炒面,足有九个的虾饺和烧卖双拼。这哪是什么上海姑娘的宵夜,分明是广州的夜茶。

图片?丨《第一炉香》?

睨儿道:“那么我送您到您房间里去罢。夜里饿了,您尽管揿铃叫人送夹心面包上来,厨房里直到天亮不断人的。”

——《第一炉香》

原著里写得清楚明白,葛薇龙的宵夜只是一些夹心面包,面包好消化,当作宵夜便很合时宜。电影里的宵夜,实在难以还原那个出身名门,吃得讲究的张爱玲。

毕竟,张爱玲把吃放到了艺术的高度。她曾经说过,“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

私以为,好吃并不单指喜欢吃喝,更指擅长吃喝。

中国人擅长发掘生活中的好滋味。或是顺应天时,选取应季时鲜;或是钻研做法,升华食物美味……

凯司令栗子蛋糕:粗花呢的温暖感

《色戒》的王佳芝便是在凯司令咖啡厅等易先生,在书里的咖啡厅,是逼仄的,灯光黄黄地挂着,其貌不扬。

栗子原不是上海的产物,但好软甜的上海人对这种同样是软甜香糯的食品一见如故,一到秋天,各家蛋糕店就会应时而作,在货架上摆上新鲜的栗子蛋糕。

只是一般蛋糕店里的栗蓉口感偏硬,而凯司令却花了大价钱从五星级酒店请来厨师对栗蓉进行改良,在栗蓉里加入奶油,从而让口感更加香甜软糯。

图片?丨七茶?

几十年来,凯司令都用一种新西兰白脱奶油作蛋糕的裱花。

上世纪后期,价格更为低廉但味如嚼蜡的人造奶油在上海许多蛋糕店里兴起,凯司令不为所动,坚持用这种入口微咸的白脱奶油作为裱花;

而现代蛋糕多追求低脂,奶油也用得少,凯司令仍然坚持最初的选择,把白脱奶油做成了上海人的味觉记忆。

现在说起白脱蛋糕,上海人还是下意识地觉得——要去凯司令吃。

图片?丨未知(*魔法烘焙*)?

栗子蛋糕便在停滞的时光里坐着,粗花呢的裱花一圈圈地堆着,在层层奶油之下,是粉圆脸娇小姐一般的栗子泥,底部还有一小层略微发硬的蛋糕底。

切开了蛋糕,还是记忆里的秋日暖香。

图片?丨七茶?

糖醋小排:上海姆妈的拿手菜

“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第一炉香》

张爱玲爱极了糖醋小排,才拿它与美人作比,这样的比喻初看风马牛不相及,但细品才觉格外贴切。

如果说红烧肉是熏染了灶头油烟的中年妇女,那糖醋小排紧致许多,凝着深玫瑰红的色,恰恰是个瘦削而冷清的少妇。

图片?丨曾先生?

其实各地都有糖醋和肉类的结合,糖醋鱼、糖醋里脊肉……酸和甜的搭配让人胃口大开,可以多吃两碗米饭。

图省事的人买点茄汁就往锅里倒,酸也有了,甜也有了。如果上海人看见了,肯定是不乐意的——老上海的糖醋小排不放茄汁。

酸是一种更富有冲击性的味觉体验,单喝一口白醋,舌头都要打起摆来。这样的酸要用包容度高的甜去中和。

上海的姆妈们都知道,糖醋小排的糖取自冰糖比取自白糖要好,冰糖熬出来的酱汁更加晶莹透亮,而白糖挂的糖色容易带一层陈旧的焦黄。

糖醋小排要以前用的都是肉薄骨多的小排,而现在多用肉头肥厚的猪肋排,但还是没人用猪大排,大排太肥腻,做不出小排的精致。

剁成两三寸的小排过了滚水,再在滚油里炸个酥软,头一道要下“闷头醋”,去了小排的腥气;等汁水收得浓稠明亮,还要再下一道“响醋”,这是小排开胃酸味的重要来源。不然汁水只剩汪汪的甜,这是苏州的甜,不是上海的糖醋。

图片??丨《皇家流沙包》?

肥美紧致的肉被浓稠的糖醋汁包裹,酱汁在舌头上迅速化开流淌,叮铃铃地给胃敲响了信号钟。酱汁的香味不仅渗透进肉里,吮一吮那微微发白的骨头也回味无穷。

图片?丨《皇家流沙包》?

粉蒸肉:米粉下的酥烂柔情

张爱玲对粉蒸肉也爱得深沉,除了《第一炉香》里关于美人瑰丽而贴切的比喻,她在另一部小说《心经》里也提到了粉蒸肉。

许太太对老妈子说:“开饭吧,就我和小姐两个人,桌子上的荷叶粉蒸肉用不着给老爷留着了,我们先吃。”

——《心经》

粉蒸肉在清朝时起于江西一带,在民国盛行至南方各省,到了张爱玲的年代更是去到了人气巅峰。

上海人惯用肋条肉来做粉蒸肉,有用豆瓣酱腌肉的,也有用腐乳腌肉的,但大多还是爱用生抽和老抽。

讲究些的,蒸肉的米粉也要自己炒。上海人做事仔细,超市买来的蒸肉粉也似乎总不如自己炒的有烟火香。

好的粉蒸肉底部要垫一片荷叶,新鲜的荷叶最好。在蒸的过程中,植物的清香一丝丝地沁入肉中,大俗大雅都由老饕共赏。美食家袁枚就评价过:“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

在酱汁的包裹下,肉片和米粉已经亲密地抱拥在一起。米粉吸收了肉片的肥腻,转向了柔润;而肉片增添了米粉的柔滑,软糯地化在嘴里,下酒下饭都是极好的。

熏鱼:太王也吃得的好菜

初识张爱玲的熏鱼,是在一篇叫《封锁》的短文里。

一对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把手吊在皮圈上,双双站在电车的正中,她突然叫道:“当心别把裤子弄脏了!”他吃了一惊,抬起他的手,手里拎着一包熏鱼。他小心翼翼使那油汪汪的纸口袋与他的西装裤子维持二寸远的距离。

——《封锁》

哪怕是油汪汪的一个纸包,也得好好地握着,小心翼翼地捧着,可见珍惜。

这熏鱼不仅值得珍惜,还值得感谢。

爱玲念私塾的时候,先生教了她一句“太王事獯于”,这样的句子好难念,也难记,怎么办呢?爱玲转身记下一句“太王嗜熏鱼”,这下便是想忘也忘不了。

这样错了形的记忆法,倒是和熏鱼天生一对。毕竟熏鱼只是因为颜色经过烟熏的鱼相似,才沾上“熏”的名头,实则上,上海的熏鱼是泡过卤汁的冷盘,没有烟熏这一步。

上海人都知道,地道的熏鱼还是要用青鱼来做。吃螺蛳长大的青鱼比吃水草长大的青鱼要好,肉质更加紧实,浸入卤汁里也不见散。

和糖醋小排一样,上海的熏鱼也甜,大约是源出苏州的缘故。炸得香酥的鱼块入锅被黄酒、白糖、茴香调出的卤汁没过。

热的鱼肉吸饱了甜得有些浓稠的酱汁,酥脆的鱼皮被染成油闪闪的酱红色,鱼肉却还透着白净的柔软。

系出江南,灵魂里还收藏着娇嗲,难怪叫一代才女也为它牵肠挂肚。

电影里的葛薇龙在深夜里狼吞虎咽,像极了疲惫的人随意地对生活敷衍搪塞。

而甜软的栗子蛋糕、开胃的糖醋小排、粉糯的粉蒸肉、紧致的熏鱼,这些或是应时而作,或有精湛技法的菜,才真正符合张爱玲说的,好吃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

图片?丨Kyle脚步不停?

长在摩登城市的现代人太匆忙了,吃饭仿佛只是为了生存。

叫了份外卖,天南地北的速冻食材都来一通杂烩,说不上太坏,吃不出太好。

太应付了,像没打上粘胶的镜框,只在松松垮垮地撑着镜子。

去试试在二月初春尝一口青笋,在十月金秋尝一口栗子;

去试试在厨房耗上两小时,炖一盅老火汤。

去当一个好吃的生活艺术家。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 麦自立(麦自立事件原型)
下一篇: 虚与委蛇(虚与委蛇的委)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