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叶问为了生计,在香港设馆授徒教授咏春拳。
陈华顺(陈华顺的师傅是谁)
当时,由于时局动荡,很多武术名家也和叶问一样,到香港发展。比如螳螂拳传人刘水、洪拳凌云楷、北少林严尚武等都在香港设馆收徒。由于此时北方门派武功已经在南方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声望,因此他们在香港授武时,有不少习武者拜师学艺。相比之下,咏春拳本来就是南方的小拳种,又数代单传,因此在武林界的名气微乎其微。所以,拜叶问为师学艺的徒弟寥寥无几。
然而,谁也没想到,自从黄淳梁拜叶问为师后,他不仅让咏春拳名震香港,而且还在海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在数年间,就让咏春拳练习者达到了5百多万人,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黄淳梁)
黄淳梁从小就很有个性,他聪明好动,身板虽比同龄人瘦小,却极灵活。每次和小伙伴斗嘴,他又能言善辩,经常惹得对方恼羞成怒,和他用拳头讲道理。
本来,小伙伴不论是身高还是力气,都要比黄淳梁占优势。可是,黄淳梁却并不因为对方比他强壮而畏惧,反而愈战愈勇,不把对方打趴不肯住手。因此他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却死活不肯认输。
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壮,黄淳梁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跟着舅父学太极拳。读书后,他又在学校里学习西洋拳击。比起太极拳的刚柔有济,西洋拳击的攻击性要大得多,因此黄淳梁学起来极为认真。
为了学习更多武术,黄淳梁还把本应该交给学校的学费,拿去学拳和购买一些武术练习工具。为此,黄淳梁没少挨母亲的责骂。不过,黄父倒是很支持他学武,甚至还经常暗中资助他,让他去学自己想学的拳技。
黄淳梁少年时期,父亲的一个老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位武术名家。用父亲朋友的话说,那位武术名家刀枪剑拳,样样精通。不夸张地说,他就像个行走的武术超市。只要想学,他都能教。这一番描述,让黄淳梁立刻就把武术名家视为偶像。于是在父亲老朋友的引荐下,黄淳梁得以拜师学艺。
然而,黄淳梁没想到,正是这位武术名家,让他动摇了习武的信心。
原来,武术名家平时喜欢和那些习武的朋友坐在一起聊些江湖逸事和见闻。那天,又有朋友来武馆喝茶,众人说起一些惊险的见闻,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绘声绘色,实在惊险有趣。就连立在一旁的黄淳梁,都听得津津有味。
轮到武术名家的时候。他说,在几年前,他经过成都时,看到一辆失控的大货车从高坡上猛冲下来,眼看要撞到坡下玩耍的顽童。就在大家惊呼不已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突然双手平举,对货车隔空发劲,结果生生把车给定住,救了小孩一命。
武术名家说完,大家啧啧称奇,然而黄淳梁却扭头就走,从此再也没有去武术名家那里习武了。
(武馆中的习武少年)
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不继续跟武术名家习武?
他说,一个爱吹牛的人,怎么可能有真功夫教人。不光武术名家在他心里的形象碎了一地,就连传统武术也让他起了疑心,认为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厉害。
此后,黄淳梁喜欢流连于各个武场,逢到别人表演武术,或者较技,他总会聚精会神地观摩,并从中悟出功夫的深浅。当然,年轻气盛的他也常用所学的西洋拳击去挑衅武场里的拳师。由于西洋拳击不像传统武术那么多套路,再加上他步伐灵活、身手敏捷、出拳凶狠,因此能打赢他的人,还真不多。而他也因为迟迟找不到他认可的真功夫,倍感失望。
1953年腊月28日晚上,闲来无事的黄淳梁又带着表弟去逛武馆。
这次,他进了叶问的武馆。由于快要过年了,武馆里除了几个新招的弟子在练基本功,那些资历久一点的徒弟,已经都回去准备过年去了。
比武无数的黄淳梁不明就里,看到武馆有人就上前挑衅,非要和那些新学员比划几招。结果在他的西洋拳击下,那些新学员没打上两招,就都被打倒在地。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叶问对黄淳梁说,你要是想比武,应该找一个拳龄久一点的人比试。说着,他就指了一下还站在一旁的一个约摸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曾想,那个年轻人反而更不经打,黄淳梁仅用了一记勾拳,他就被撂倒在地。
这下,叶问的脸上很不好看了。于是他决定亲自教训黄淳梁。黄淳梁也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原本他只是想找人对练热热身,没想到惊动别人的师父。但事已至此,黄淳梁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
黄淳梁依然用的是西洋拳击,他出拳凌厉,拳拳都照着叶问的头脸和胸部狠狠打过去。叶问每接过一掌,必定封死他的另一只手,待黄淳梁抽回拳头的时候,叶问的拳头也跟着送了过去。
(叶问)
不过叶问毕竟是一代宗师,他每次的拳头都只轻点黄淳梁的胸口和面门,并不实打。此外,他脚下也移动迅速,在他的攻势下,黄淳梁被逼得直往后退,转眼就要退到墙角。
叶问收手问黄淳梁:“试完了没有?”
一向争强好胜的黄淳梁哪里肯服输,于是他梗着脖子说:“再来!”
两人又继续比试。叶问这次很快又把黄淳梁逼到墙角,且伸拳不断点到他的面部、胸口和鼻子上。由于拳法太过缭乱,连连被点了无数下的黄淳梁,根本没看清叶问的招数,也没看明白自己怎么被打的。因此黄淳梁不由怔在那里,想要细心观摩叶问是怎么出拳的。
叶问见他一脸茫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是喜欢他,就收手说:“你要真想弄明白,等大年初四再来学吧。”
转眼就到了大年初四,在家里冥思苦想了好几日的黄淳梁,迫不及待带着表弟又来到了叶问的武馆。
只见一个身形壮实魁梧的年轻人已经等在那里。年轻人自我介绍叫叶步青,是叶问最早的徒弟之一。两人来不及寒暄,就开始比武,由于叶步青人高手长,强壮有力,和黄淳梁比试的时候,拳拳都落在了黄淳梁的头上和脸上。而身材瘦小的黄淳梁一边挨打一边也出拳猛击叶步青的胸口。两人愈打愈激烈,旁人见黄淳梁已经血流满面,赶紧上前拉劝,两人才停了手。
黄淳梁虽说被打得满脸是血,却十分高兴,他认为咏春拳就是他要找的真功夫,所以当即就拜在叶问的门下,开始学习咏春拳。
由于之前在武术名家那里习武,丧失过信心,黄淳梁在学习咏春拳的时候,每学一个招式,他都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技击原理及效果。
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不仅大大提升了他练习的效率,而且还让他每学一个招式,就会将这个招式运用到实战中,以检阅这个招式的实用性。
在学了3个月的咏春拳后,黄淳梁就开始挑战其他武场,甚至还以武会友,和各派武术高手较技。
(切磋武艺)
当时,咏春拳只是南方的小拳种之一,再加上在收徒方面十分保守,因此数代单传。一直到了梁赞那一代时,才打破了“传单不传双”的收徒规矩。但梁赞挑选徒弟亦十分谨慎,因此真正得他真传的徒弟,也只有寥寥,这其中就包括叶问的师父陈华顺。虽说陈华顺也设拳场授徒,可是咏春拳对习武者的要求很高,学起来十分艰辛,因此能学到最后的依然寥寥,而叶问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咏春拳只在广东佛山一带略有名气,但在香港武术界,就毫无地位可言。甚至还有不少武术名家看不起咏春拳,认为这个拳种的祖师爷是个女人(五枚师太)。既然是女人创编的拳种,那肯定应该由女人来练,一个大男人练这种拳技,实在是太丢人了。
尽管咏春拳受到了武术界的歧视,但一向高傲的叶问绝不肯因此就向其他门派武功妥协,更不愿意与他们拉帮结派。所以他专心教拳,一门心思盼着能教出一个厉害的徒弟,让这些鼠目寸光的武术名家和门派传人们,见识一下咏春拳的厉害。
黄淳梁则不同,但凡有人瞧不起咏春拳,他就一定要和对方比武,直到让对方领教了咏春拳的厉害之处,才肯罢手。同时他为了让自己在实战中拥有更多的经验,他还频频到其他武场踢馆,或者公开与武术名家比武。
每次比武后,黄淳梁还会把比武的过程详细地告诉叶问,并向叶问请教如何能在比武时,把咏春拳发挥得更好。叶问就一点一点把黄淳梁和对手的比武过程进行拆解,然后再对他一一做解释,并告诉他更完美的应对方法,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一来,黄淳梁在咏春拳的应用上更是得心应手。
起初,由于武术名家和门派传人对咏春拳的厉害之处并不知晓,再加上黄淳梁身形瘦小,因此他每次发起挑战,对方总是不屑一顾,欣然应战。结果那些人常常被他打得十分狼狈,黄淳梁很快就名震武林。而咏春拳也被他打出了名气,成为了当时无一不知的实战技击学,因而慕名拜师者络绎不绝。
(黄淳梁授徒)
慢慢地,武术名家对黄淳梁有了忌惮之心,逢到他再上门挑战,则能躲就躲,绝不肯轻易与他对决。逢到这种时候,黄淳梁就找上门去踢馆,或者拿言语激怒对方,逼迫对方和他比武。
久而久之,黄淳梁的做法得罪了不少武林同道。但一心只为印证武术,提升技击实力的黄淳梁,却并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
这一天,黄淳梁又以激将法逼迫一位武术名家与他较技。武术名家被他逼得退无可退,不由感慨道:“我辈练武之人,行侠仗义,济世为怀。我既懂打人,亦懂跌打医人。不像你师傅般地乱放你这个劣徒出来捣乱武林秩序,真正一武林败类!”
结果黄淳梁反唇相讥说:“懂不懂打人要打过才知,医术高明却可以肯定。所谓久病成名医,你必定是被人打得多,每战必败,每次自己医自己,久而久之成名医,正是你辈中人。”
黄淳梁这一席话,果然让武术名家怒不可遏,于是二人开始交手。
不曾想还没有战上两个回合,黄淳梁一拳打在武术名家的左脸上,结果这一拳当即就打爆了对方的左眼,疼得对方倒在地上,双手捂眼,连声狂呼。再看,血水已经从他的指缝中汩汩而出。
事情发生后,黄淳梁十分自责,想到对方明明不愿意和他比武,他却强人所难,结果害得对方失了左眼,这根本不是武术强者该有的行径,从此后,他就戒掉了比武这一嗜好,专心协助叶问授拳。
黄淳梁在28岁的时候,在叶问的帮助下,开始设馆授徒。此后他一直非常低调,更不过问武林风波。
1996年,61岁的黄淳梁因病去世。
就像杨露禅的杨氏太极拳之所以能发扬光大,除了得力于杨露禅的创编外,还得力于他的儿子杨班侯打遍天下无敌手及孙子杨澄甫的广泛收徒。咏春拳能够发扬光大,除了叶问极高的武功造诣外,还得力于黄淳梁敢于挑战南北武术名家,以及他的广泛收徒。可以说,在咏春拳发展历史上,黄淳梁功不可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