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最耀眼的女子,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人人都知道林黛玉。对于林黛玉的原型也是众说纷纭。
林黛玉的原型之一是董小宛。
六如居士(六如居士是谁的别号)
林黛玉,姓林,乳名黛玉。
董小宛,原名白,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父亲死后,被生活所迫,董白来到南京秦淮河畔卖艺,改名小宛。
林姓,其来源于比干和姬姓。
周平王的世子姬开,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即以“林”为姓氏。
董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
也就是说,林和董,都出自姬姓,属于同根同祖。
黛,是指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董白的白与黛,颜色相对。
在古代,青色是黑色,例如“青青子衿”指的是黑色的古代学士衣服。董青莲的青,就是黑色,即黛色。
林黛玉的代表花是芙蓉花,芙蓉花,又名莲花。董小宛的青莲与林黛玉的芙蓉花暗暗相合。
董小宛原名、原来的号,和林黛玉的名字、代表花,环环相扣。
林黛玉和董小宛的姓氏都出自姬姓,她们是同根同祖。她们的名字颜色相对,又互相印证。
林黛玉自幼被父母教养得十分优秀,还请进士给她当老师。林黛玉学得满腹经纶。黛玉不仅有文才,针线女红也十分了得。
董小宛和林黛玉一样,自幼美丽,聪慧,被父母视如至宝。董白小小年纪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线女红、厨艺样样精通。
林黛玉的葬花吟、菊花诗、柳絮词等诗作令人叹服。
董小宛写诗的风格也和林黛玉一样。
董小宛有一首诗《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其哀音与林黛玉类似。
董小宛也是一个痴情人,她在《与冒辟疆·事急投君险遭凶》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生死相依的决心。“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肠虽已断情未了,生不相从死相从。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
董小宛不仅有诗词传世,而且有画作传世。《彩蝶图》、《孤山感逝图》、《玉肌冰清图》、《仕女图》、《秋园雅兴》、《仿六如居士笔意》、《兰花图轴》均出自董小宛之手。
董小宛编的书,是研究历代妇女生活的重要资料,可惜失传了。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最美、最精彩,也是世人皆知的画面。
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黛玉告诉宝玉,她在大观园山坡的畸角上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落花)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葬花的原型就是董小宛葬花。
董小宛嫁给才子冒辟疆后,经历了战乱,他们避居浙江嘉兴市的海盐水绘阁。《海盐县志》记载,董小宛在海盐的南北湖的北湖畔鸡笼山麓,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今天的嘉兴南北湖畔有个董小宛葬花处。
后来人们在鸡笼山上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的前几个字是“董小宛葬花”最后一个字,人们推测是“处”字。现在去海盐,就会看到董小宛葬花处遗址。
黛玉葬花是书中情节,董小宛葬花,确有其事。
董小宛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她不仅美丽,而且有智慧,勤劳,多才多艺。她是林黛玉的原型之一。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