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热”至少持续30年

“国学热”至少持续30年

“国学热”至少持续30年“国学热”已经过去了吗?在专访中,面对晨报记者的这一问题。傅佩荣笑称“这话真是言之过早了。”他解释,按照自己推广的标准,“国学热”共分为三个阶段

傅佩荣,1950年12月生,祖籍上海,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40岁以后潜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后致力于研究《易经》,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广受欢迎。" src="http://y2.ifengimg.com/news_spider/dci_2012/08/261e0548622dc6618b853602e9df8ee1.jpg" />

人物> 傅佩荣,1950年12月生,祖籍上海,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40岁以后潜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后致力于研究《易经》,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广受欢迎。

傅佩荣

“台湾于丹”叫法很尴尬

国学热”至少持续30年

学者上《百家讲坛》,就好比艺人上《艺术人生》。有些学者大红之后,越来越向明星范发展。而傅佩荣,却始终还是那个傅佩荣。有人叫他“台湾于丹”,他觉得很尴尬,笑说:“她在2006年前上央视《百家讲坛》前几乎是没有人知道的,而我是讲国学讲了足足二十年了。”

重庆晨报讯(记者 裘晋奕)“国学热”是否真的已经过去?从小让孩子背《三字经》和《弟子规》有用吗?前晚,在精典书店举行的“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讲座上,台湾知名国学导师傅佩荣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带着再版新书《哲学与人生》来渝,傅佩荣放言:国学热没有过去,并且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新阶段,整个国学热将会持续至少30年。

“国学热”分三阶段

前后会持续至少30年

“国学热”已经过去了吗?在专访中,面对晨报记者的这一问题。傅佩荣笑称“这话真是言之过早了。”他解释,按照自己推广的标准,“国学热”共分为三个阶段,前后会持续整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是让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国学是一个好东西,不少人开始从一些专家、教授对经典的注释中接触国学;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个阶段,很多家长开始自发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而大人们也开始从读人家消化过的东西,转向读一些国学经典原著。”傅佩荣表示,从2020年到2030年是第三阶段,国学最终落实到生活中,改善生活乃至生命。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有自己的价值观,知道如何安身立命,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也更自信。

小孩子若不背诵古文

他就只有去记明星了

研究、推广国学数十年,被问及如何入门时,傅佩荣表示,学国学不是读大学本科,平常读读《论语》就行。“《论语》是对话方式的呈现,其中的言论来自孔子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会找到一个和自己相似对象。”

让孩子从小背古文经典,在内地曾引发教育争议。“小孩子记忆好,如果不背这些,他就只有去记明星了。背诵的好处在于,他今后读书时总会读到一些和古代经典相关的东西,这时他不会有陌生的感觉。”傅佩荣认为,背诵原文就好像和古人在直接对话一样。而只看白话文,没有背诵原文,始终有一种和自己关系不是很深的感觉。

傅佩荣建议,“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念,跟他讲解。主要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理解的环境。”

韩寒的手机失而复得

并非公民社会的必然

数月前,内地青年韩寒赴台后,写了一篇博文,详细讲述在台湾遭遇手机落在出租车上,最后被好心司机送回的经过,一度引发争论。在韩寒看来,这是传统文化教人向善之功,但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却坚持认为这只是公民社会的必然。

傅佩荣对此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先举了个例子,“我在荷兰教书时,问过学生公交车上如果有老人站着,你坐着,你会给他让座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公交车发车频率、座位数量都设计很合理的,不会有那样的情况。我就说,假如有呢?他迟疑了一会才说会。”

傅佩荣解释,自己说这个,是为了说明即便在公民社会相对成型的西方国家,与人向善也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不是形成公民社会就必然有的,“我想说,一方面是韩寒运气好碰见好人了,我也有朋友在出租车上丢了手机没有被送回来的。”

傅佩荣。 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实习生 胡杰儒 摄

对话>

所谓的新二十四孝 我感觉标准太牵强

Q: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你觉得现代人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A:首先要真诚,不能计较利害,像子女不同父母计较利害一样。其次,要注意到对方要求,如果要求太多,可能要沟通下可能我做不到。第三,社会的规范,就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Q:前几天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个新的二十四孝标准,你怎么看?

A:我只是粗略看了一下那个标准,感觉太牵强。如果要做这个,需要先界定什么是孝,孝是从真诚的心出发,从身到心到灵,不能说古代有二十四孝现在就去生造一个出来。

Q:我们现在学习国学有误区吗?

A:当然有。比如传统观点看来,学国学、孔孟就一定要看朱熹的注解,但我觉得如果二十一世纪还言必称朱熹,那真的很可惜。朱熹很多注解是错的,我正在写一本书专门评朱熹注解中的错误。

Q:能否举个例子?

A: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常读到的解释是学习之后时常复习也是很高兴的。这就是朱熹乱说话,我们乱读。“时”在《论语》中出现过10次,有两种意思:适时、适当的时候,放到这句话里,其实应该解释为“学习过的东西在适当的时候去实践,是很令人高兴的。”

Q:读者赋予你很多头衔,你怎么看?

A:只是个称呼嘛。不过有人叫我“台湾于丹”,我听了很尴尬,是不敢苟同的。她在2006年前上央视《百家讲坛》前几乎是没有人知道的,而我是讲国学讲了足足二十年了。(笑)

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上一篇: 一辈子非看不可的国学经典有哪些等数则
下一篇: “国学”这一概念随着“国学热”而为人们所熟知..阅读附答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