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行政府架构,是跟随前朝英式文官(AO及EO)架构而成,所以近期政府重用武官,由前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接任政务司司长、前警务处处长邓炳强接任保安局局长,而警务处处长一职则由前警务处副处长萧泽颐接替,原任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则被免去职位,令很多时事评论员跌哂眼镜,可能亦导致文官有不满情绪。
官官相卫(官官相卫是什么意思)
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昨日发表一篇文章《政务官逃亡潮~港府能否转危为机》,她担心流失资深AO,会影响政府表现。她指出,政务官是特区政府的管治核心团队,政府不少复杂的政策制定及法规草拟工作,都是由政务官操刀,这些做了10年以上的政务官,新入职政务官难以代替,因此资深政务官跳船,对于政务官职系的传承,甚至政府的整体表现,不无影响。
不过,她亦承认,香港回归前英方不断灌输“政治中立”,“三权分立”,“不做政治工具”的观念,企图减低政务官及警队回归后和中央政府合作的意愿,这些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在当前政局下,若政务官不甩掉这些想法,便难与中央及特区政府继续携手前行。
目前3司13局中,只有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及商经局局长邱腾华4人是政务官出身,但大家有目共睹,杨润雄和邱腾华(香港电台上级主管)的表现完全不符理想。
实际上,政府内局长(尤其是从外部聘任的)并非掌握实权的人,反而政务官和D6和D8两个级别以上高级公务员,是掌握实务实权的官员。此外,700多名AO分层分级,形成特区政府行政管理严密的金字塔,马房文化、手袋党余孽等,官官相卫,任人唯亲,“AO党”成为政府行政精英,这种精英政务官治港模式至今没有多大变化。
回归近25年来,很多高官“人在香港心在英国”,完全不知道“为官避事平生耻”,香港如果没有中央颁令“国安法”,23条立法多年未能通过,“教协”多年来祸害全港教育界,如果没有中央传媒指“教协”为“毒瘤”,教育局会立即与“教协”割席吗?
如果特首没有霹雳手段,依然萧规曹随,等因奉此,香港还有希望吗?管治好香港绝非易事,管治者不仅要德才兼备、有管治才干,并且必须要有责任心和爱国心,所以中央才会提出“爱国者治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如果AO官员无心恋战,只求表面应付敷衍了事,难道我们便束手无策应对?
如何招揽贤能之士,如何有序替换更新前朝官员,如何稳定军心迎难而上克服未来挑战,这便是市民期待下一届特首要坚负此重任。
(多谢各位好友垂询,谢悦汉新书《心系香港事~与二十位名人对话》已在三联,商务,中华等书局摆售,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