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偶遇司令员和政委,于是问到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
司令员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问政委。
团长是什么级别(团长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政委给我的回答非常专业也非常全面,解答了我的疑惑。
消化了一下,梳理梳理司令员和政委的负责和分工。
其实这是一个部队主官和政工干部的分工问题。
当年惨败的国民党军队没有政工干部么?管不管用?
热播不衰的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的一句话影响了很多人:
“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
这句话似乎解释了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主官的分工,那就是军事首长负责军事行动,政委只管后勤事务。
李云龙还说“枪炮声一响,全团全得听完我的。”
李云龙说的对么?
人民军队里面,这种情况存在么?
我军的政委体制,师从老大哥苏联。
苏联红军里面,团以上的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领导,就是苏维埃派驻的政治委员,简称“政委”。
团以下,营级叫做“教导员”,连级叫做“指导员”。
这套体制,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套体系最早还是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结果,创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设置党代表、政治部等机构。
廖仲恺就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任党代表。
1924年,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最早的两个团,从团到营、连,都配备了党代表。
1926年5月,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各团、营、连的政工负责人都改称政治指导员,大致相当于党代表。
“4.12”反革命政变后,党代表(政治指导员)制度被取消了。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军队里面,政治工作几经调整,连里又开始设置指导员。
到1946年,受美军影响,国民党的军队里面,政治机构改称新闻室。
连里的政治指导员编制虽然还有,但是并不受重视,反而备受歧视。
这不是国民党军队不重视政治,实则是因为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看起来军政统一,但是各地军阀各为一体。
老蒋也真不重视政治,单纯军事思想严重影响他的组织架构。
地方军阀更觉得政治指导员是老蒋派来争权夺利的。
而军队基层则对政工人员非常反感,觉得他们和特务差不多,不干正事,专门整自己人。
国民党的将军张治中就曾经说过:“”从事政工愈久,则其个人前途愈觉黯淡,而一般军官,均视政工为畏途“。
在国民党的军官体系里,政工人员不光不受待见,而且前途渺茫。
因此,国民党军队里面的政工人员,因为没有权力,没有威信,当然也就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关键时候更不可能控制军队主官的行为。
不少的女政工人员,还成为长官的玩物。
我军的政治委员制度进入军队,和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有不同,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国民党军队更是大相径庭。
人民军队的建立,诞生于1927年的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
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并不是始于1927年,而是1929年的“古田会议”。
而“古田会议”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创新了人民军队的建军理念,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在“三湾改编”官兵一致、支部建在连上的又一创举,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基本原则。
红军也因此有了总政委。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2003)规定,政治委员的职责如下:
这个说法,有点拗口,一般人不容易理解。
通俗地解释一下。
比如师政委和师长,两人都是部队首长,都是正师级,是平级的。
两人的工作,在师党委领导下分工负责。
师政委隶属于直接上级首长——军政委,也就是,师政委不是师长的下属。
师政委听谁的?
师政委服从军长、军政委和军机关的指令(当然就是军长、政委的指令)。
胡扯,那是后勤部长的事。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政委的工作有十条,具体的不再展开和重复,就说几条:
领导部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贯彻条令条例,维护军队纪律,协同军事主官指挥作战,和同级军事主官共同签署各项命令;管干部,管安全保卫,管机要保密。
看明白了吧,《亮剑》里的独立团保卫干事朱子明,这是赵刚政委分工负责的。
如果政委和军事主官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
党的纪律和军队的制度规定,提交党委研究决定。
党委解决不了呢?
还治不了你了,有上级党委呢。
紧急情况呢?
军事方面,军事主官说了算。
政治方面,政治委员说了算。
这就完了?
当然不能。
事后,必须对师党委解释清楚,对上级党委报告清楚,这才是对党负责,对人民忠诚。
团、营、连的党委,也都是一样的。
而且,下级党委书记,是上级党委委员。
连指导员是营党委委员,营指导员是团党委委员,但是,军事主官,并不是上级党委委员,这一点,至今仍然是。
这下子明白什么叫做“党指挥枪”的意义了吧?
图片来自电影《大决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