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军分社·中国军号
参与采写:闫晓强
新华社石家庄8月10日电题:锻造胜战英才的师者——记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平志伟
什么战什么胜(什么战什么胜的成语有哪些)
新华社记者王逸涛、高蕊
一排铁皮书柜,一张棕红色办公桌,一把木质椅子,一个表面磨得泛白的单人沙发……在这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平志伟,数十年如一日,紧贴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紧盯军事理论研究最前沿展开教学科研。
多次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奖,被表彰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全军优秀教师,主讲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和军队院校优质课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一项项荣誉奖项,是对平志伟立足打赢育人才、矢志强军搞科研的最好“注解”。
“为战育人是本职,必须尽最大力气做好。”有着多学科背景、国外留学经历、部队代职经历的平志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现代战争对联合作战人才的需求迫切,为了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平志伟带领团队敢于创新,不断填补领域空白。
——提出多项作战理论新学说,及时以最新成果完善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紧贴未来战场。
——探索作战指挥教学新模式,突出任职教育特点推进教学改革,变“重学知识”为“强练技能”。
——创建联合作战新学科专业,不断拓展理论研究新领域,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筑牢专业理论根基。
……
春风无形绿满院。在2018年全军优秀教师评比中,平志伟和曾经的学生、陆军步兵学院副教授苏冠锋同时上榜;在院校科研奖项评比中,他也经常与学生同时上榜;还有很多学生已走上旅团主官岗位,任职战区师局级领导岗位,跨入战役指挥员行列。
在瞄准战场育英才的同时,平志伟科研攻关的脚步也越来越快。
上世纪90年代,关于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刚起步,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平志伟就围绕信息技术发展对军事领域带来的影响展开前瞻研究,提出“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的观点。
进入本世纪,他率领教研团队提出了陆军“精确战斗”这一全新概念,形成教材投入教学,并由学员带回部队用于训练改革。
2004年,担任教研室主任的他将联合战斗概念引入课堂,带领团队展开联合战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2012年,“联合战术学”被确立为军事学二级学科。2014年,他带领团队完成学术著作《联合战术学》,构建起较为系统完整的联合战术学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研究和创新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歇。”凭借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厚重的学术成果,平志伟34岁被破格评为副教授,36岁再次被破格评为教授,成为学院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2017年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调整组建后,平志伟面临从陆军合同战术到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的学科专业转型。
“恶补军兵种知识、到战区当‘学生’……从军种到联合、从战术到战役、从战法到战区指挥控制,他攻克学术难题,牵头新学科建设,实现多重‘跨界’。”和他同事多年的副教授李始江记忆犹新。
教为战,研为战。如今,平志伟每年都要作为专家参与指导军委、战区组织的重大演训任务,参与指导战区、军种的相关法规条例建设。他的大量科研成果,已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
这些年来,对于教研团队的发展,平志伟一直有着沉重的使命感。“甘为人梯”“团结协作”——在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师德公约,非常引人注目。他常常说:“能带出过硬的教研队伍,是职责所在,我不怕苦累。”
曾经有一名教员从地方选调到部队院校工作,学科专业跨度很大,转型过程困难重重。从思维转换、理论培塑,到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平志伟不厌其烦,手把手耐心辅导,如今这名教员已成长为教学骨干。
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他着眼长远,选送中青年教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完善人才结构;新教员走上讲台前,他会逐字逐句为他们推敲讲稿。
在他的带领下,教研室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一批批年轻骨干崭露头角,走上重要岗位。
向战而行,平志伟的脚步一刻不停歇。
(新华社军分社·中国军号出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