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人选择去美国留学,这是对美国教育制度的认可。但是和任何事物一样发展规律一样,美国学校并非一开始就很好,也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独立战争胜利之后,美国建立起来。托马斯·杰斐逊认为,新独立的国家,需要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他建议,用税收来资助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所有美国儿童都得以接受学校教育。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也在1785年表示:美国人民必须开展全民教育,并且愿意承担这些费用。美国每一英里的土地上,都必须设有一所学校,而且不是由某一个人所支付,而是由全体公民来负担。
但这些先哲的呼吁,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建立全美公立学校系统的思想,拖延了几乎一个世纪,直到1840年,才在较为富裕的地区开始建立由公民税收资助的公立学校。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首先通过州立法,保证全州所有儿童接受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次年纽约州通过相同立法,至1870年美国所有各州都建立起了全部免费的小学。美国各州法律规定,所有学龄儿童,必须至少完成小学教育。1821年波士顿建立了第一所公立高中,至19世纪末,美国公立中学的数目,超过了私立中学,成为美国中等教育的主力军。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繁荣,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也长足发展,学生数量飞跃增长,特别是在一些高速发展的地区和城市。1910年之后,许多小型城市也都设立了公立高中。1890年美国中学生人数约为二十万,1910年就达到一百万,而1920年则更增长为二百万之众。到1940年,美国人口50%以上的成年人都已拿到高中毕业文凭。
与此同时,美国学校教育理论,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教育学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美国社会的民主体制,认为学校并非仅仅是传授常识的地方,而且也是学习如何创造理想生活的场所。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接受某种旧有的基本技能,而应该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具备的全部潜在资质,通过学习到的技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为社会造福。美国教育家提出:培养学生,意味着让他能够掌握自己,训练其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呼吁,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一个作用于创造社会改革的利器。不论是否真正能够在美国的学校里实施,这些教育思想却在美国教育界渐渐被接受,对美国学校教育发生长远的影响。
19世纪的时候,美国高中教育,基本是作为升入大学的准备。到1910年,美国高中已经开始转变为普通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高中毕业生,能够直接寻找并从事职业性的工作,特别是在那些迅速膨胀的白领职务方面。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城市都争相建立高中,居住在乡村的人,纷纷移居城市,以求让孩子们读高中,找工作,城市经济也由此而相应膨胀。
自立国之后,美国从殖民地迅速转变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美国的学校教育,也与美国社会体制和文化构成同步转变和发展,相辅相成。两百年来,美国学校教育制度和操作,体现着美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意识的特征:强调灵活性,全面知识教育,基础技能训练,重视不同地区的不同价值观念,等等。美国的社会时刻在变化,美国的经济时刻在发展,而美国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能掌握充分的技能,足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机构,迅速适应,得以生存和发展。
我的五舅曾经给我讲过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鲜明地显示出美国学校教育发生的一个划时代的转变。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很多地方爆发反文化传统的社会动乱。美国作为最敏感又最热衷于变化的社会,当然首当其冲。那个时候,我的五舅正在读大学,当时美国大学还延续着历史传统,教授享有绝对权力,说什么是什么,无人敢干涉或过问。学生上课,对教授还是毕恭毕敬,言听语从。
受到世界反传统浪潮的冲击,五舅读书的学校,也组织起了红卫兵,不少洋人学生,金发碧眼,身穿草黄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他们不再遵循学校常规,白天不上课,聚集在校园里造反,开会游行呼口号。我的五舅是个乖孩子,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照旧每天按时上课,他的教授们也如常,每节课进教室讲授,不管下面坐了几个学生。
一天,教授正在讲课,五舅和其他几个书呆子正在埋头做笔记。忽然教室门被冲开,一个臂戴袖章的红卫兵气势汹汹地走进来宣布,学校红卫兵决定,今天的课不许继续,所有学生都立刻到操场上去参加造反集会。学校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教授完全没有经验,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办。五舅和听课学生也同样毫无准备,望着教授,讲不出话。那个红卫兵站到讲台上,口若悬河,讲了一大通造反有理的豪言壮语。教授眼见课无法再上下去,就向学生宣布下课。于是五舅和其他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集会。
五舅说,他从来对红卫兵运动没有什么兴趣。可是那节被红卫兵打乱的课,却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似乎从此之后,学校里的教授再也没有像过去一样的绝对权威了,学生敢于向教授提出问题,提出挑战,教授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以势压人,必须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
我想,美国的红卫兵运动,大概歪打正着,事实上推动美国学校教育发生了一个良性转折,走上更加尊重创造性、独立思维、批判态度、自由表述的道路。
美国从立国开始,就不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美国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现成的社会身份可以继承。美国人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必须创造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政府可能会提供某些协助,但就整体而言,美国人是靠自己的奋斗而生存,而成功的。这样一种社会生活现实,也形成了美国民族的一个特征,就是不会安于现状,总是尝试着改变。如上所述,上世纪60年代的转折,更强化了这个传统。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美国人搬家的频率很高,据统计,每年平均三十个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迁居异地。相比之下,德国人搬家的比例是八十比一,英国人是九十比一,日本人的搬家比例更低。美国人搬家,或者是为了寻找一个更满意的居住环境,或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职业职务,或者是为了给孩子找个更好的学校,总而言之,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基于这种传统,美国人从来不把人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而更愿意相信机会能够改变和造就人。体现在学校教育的领域,那就是不会在小学中学就给学生定性,划分好学生或差学生,定出三六九等。美国的学校相信,任何学生都是可能改变的,这个学期学习成绩不好,下个学期成绩完全可能迎头赶上。小学中学成绩不好,机会来了,照旧能够进哈佛大学读书。美国曾经有过一个多年跟踪研究,证明儿童智力测验的分数,与其长大成人之后的成就,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儿童智力测验基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这份调查显示,若干儿童智力测验只有八十五分,被标志为低智能的儿童,后来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所以美国的学校,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永远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同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是基于同一传统,美国的学校教育从来不主张学生太早专精于某一学科。美国人相信,不论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做医生也好,做律师也好,做工程师也好,做英文老师也好,他们都必须同样地学习并掌握数理化文史哲所有学科。所以美国小学和中学绝对没有分文理班的,美国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都必须修满基本相同的课程,数学、历史、文学、政治、音乐、艺术、科学、外语,等等,全部合格,到三年级才能够进入专业学习。至于医生和律师,那是必须读完研究院,才够资格报考执照。美国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宽广、学识完整、具备人文胸怀的公民,而非目光短浅、专业单一、自私狭隘的机器工具。
(摘自《培育自由》,龙门书局2012年8月版,定价:32.00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