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开国大将之首的粟裕,解放战争时期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级指挥员,曾经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而华东战场上我军的多数大捷,都是由他精心布置并指挥完成的。粟裕堪称是10位大将里面,军事才能最强、指挥战绩最佳之人。不过以军事水准见长的粟裕,在建国后的最高军内职务只是总参谋长,担任过中央军委常委,却从来也没有成为过军委副主席。为何如此呢?
粟裕将军(粟裕将军为什么到1994年才恢复名誉)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原因:50年代后期粟裕出任总参谋长期间,遭遇过一次挫折。他与彭总、聂帅、黄克诚等人存在一定的工作摩擦,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被定为“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免去了总长职务。干部职务变动本是常有的事情,粟裕此后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政委,级别也能不算低,但在大会上遭到批判、被扣上帽子则是影响较大的,耽误了政治前途。生涯后期,粟裕没有出任过与他能力、声望相匹配的军队职务。与大将波澜壮阔的军事指挥经历相比,后半段明显陷入了低谷。
第二点,粟裕的年龄和军衔级别多少有一点尴尬。从军事素养和工作能力来讲,他完全可以胜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但粟裕的军衔是大将、不是元帅,而1907年出生,又和元帅中排第3位的林总同岁。也就是说,粟裕的职衔不如一些开国元帅,年龄上也没优势。开国元帅都在建国后担任过军委副主席,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叶帅、聂帅、徐帅等人还是副主席。粟裕的资历不及上述元帅。
晋升空间方面,他也不如一些上将、中将或者少将那么年轻。等到老一批的军队领导人退下来后,刘华清、张震等人都当了军委副主席,其中张震还是粟裕在三野时的直接下属。55年授衔时,他们的军衔都比粟裕低不少。低级别将领可以升上去,主要是因为年富力强,能成为老帅们的接班人。粟裕虽有高人一等的军事才能,出于年龄等客观条件却难以晋升。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老一批的开国元帅进入了生涯暮年,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去世了。从军队建设和管理层结构合理的角度来讲,需要新鲜血液,粟裕虽是开国大将,却并不比老帅们年轻几岁。中央提拔新干部是正确的用人方针,粟裕不占优势,战绩和声望并不能代替客观实际。
第三点原因,在军政生涯后期,中央对粟裕另有任用。70年代粟司令虽然还没有获得正式平反,但在叶帅等老一批领导人的支持之下,大将的处境已经显著好转。80年代提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粟裕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成为了副国级的领导人。军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级别上是一样的,显然中央并没有忘记粟裕在战争年代的突出贡献。
粟裕既然担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基本就不太可能再改任军委副主席了,毕竟年龄已经很大。而且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进入轮战阶段,改革开放又刚刚开始。国内并不突出军事,而是主抓社会经济建设。这个时候粟裕也已经进入生涯暮年,1984年因病去世。若说大将有点遗憾,也只能是“时也,运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