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古典学青年学者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论坛旨在搭建一个让青年学子交流进步的平台,鼓励大家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古典学”,突破单一学科的思维限制,以更多元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充分理解文献材料。
本次论坛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杜鹏、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为论坛致辞)
杜鹏副校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学院一直秉承“大国学”理念,强调文史哲贯通,在传统经史子集国学研究范畴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民族历史语言文献、边疆史地文明等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依托国学院,整合校内资源,挂牌成立国内首个古典学学院,并积极推进“中国古典学”一级学科建设。中国古典学即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中国古典学人才,离不开中国古典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参加这次论坛的青年学者都是中国古典学学科建设的生力军力量,希望从事中国古典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能够通过本次论坛,增进交流,拓展视野,为中国古典学学科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致辞)
乌云毕力格常务副院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遵循“大国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国古典学”的设想,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文研究范式,更新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优秀的文化成果融汇贯通,促进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阐发。“中国古典学青年论坛”是“中国古典学”学科建设中的一环,致力于引导青年学子聚焦中国古典学,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涵盖“中国古典学”的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融会贯通的研究视角,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而且也将对“中国古典学”的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既有利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利于联合“国学”研究、统合“汉学”研究,更有助于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期待各位青年学者可以通过本次论坛为建设“中国古典学”贡献一份力量。
(论坛组委会代表、国学院博士生高艺鹏发言)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高艺鹏代表筹备本次论坛的所有工作人员发言。高艺鹏首先感谢了所有青年学者能够发来稿件,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次论坛结识师友、增长学识、拓宽眼界。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所有人的通力合作,除了每一位热情参会的青年学者之外,高艺鹏还代表会务组感谢了每一位阅读论文并给出宝贵意见的点评嘉宾,以及学校和学院对于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自2022年上半年开始筹备,自发布邀请函至论坛开幕前,会务组共收到124篇投稿,作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4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参会学者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的二级学科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文艺学、人类学、美术学等。
为了使所有参会学者充分交流,有所收获,本次论坛共分为12场平行论坛,每场论坛的参与人数均为10人左右,论坛主持人均由本次参会的青年学者担任。主办方为每场论坛邀请到了数位老师进行点评互动。点评老师不仅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哲学院的老师,论坛更得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的大力支持。点评老师们提前阅看论文,在论坛中给出了细致深入的建议,为文章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具体的方向。老师们也与青年学者们分享了自身治学的经验,勉励大家沉下心来思考,在日常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升文献阅读能力,增强学术写作训练,努力打磨出精品,同时也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在自己的研究中积极探索中国古典学的具体问题与方法。点评结束后,参会学者、点评嘉宾以及线上旁听观众围绕个别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每一场的点评互动环节时间均为60分钟左右,虽然也有意犹未尽的时刻,但基本实现了让所有参会者充分交流互动的初衷。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古典学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百余位青年学者与点评嘉宾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分享研究成果,结识师友,共同进步,一起探索了“中国古典学”的具体问题与方法,与此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学研究者的时代担当,展示了青年学者的活力和潜力。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本次论坛的组织工作完全由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承担,高艺鹏(国学院)、卜嘉辉(文学院)、刘欣如(国学院)、王娜(国学院)、余宣蓉(国学院)等同学通力合作,设计海报和会议手册、安排会议议程、为论坛分组、联系主持人、邀请点评嘉宾以及进行现场调度和后期工作等,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本次论坛的组织与统筹工作,保证了论坛的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实践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展现出我校博士生的风采。
部分参会学者与点评嘉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