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

国学院师生游学专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12年10月17日下午三点钟,国学院第七届学术活动季第二场讲座在国学馆111教室举行。新加盟国学院不久的韩星教授,为在场同学带来了题为“谈谈学问之道”的精彩报告。 韩星教授首先引用钱穆先生之语:“中国学问,就是学做人”展开讲座,随后他对何为“学问”进行了解释。“学问”一词如用今解,在动词词性下乃是指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易•乾》中就曾写道:“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而当它作为名词时,“学问”则是指知识,学识。正如《荀子•劝学》所云:“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比较“学”与“问”的关系,清人刘开《问说》说得好:“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接下来,韩星教授将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其中真意。他指出,要做学问,先要做人。《论语•学而》篇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然后是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如今,我们的教育太局限于智育,而早已远离了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的德育精神。同时,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们又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实习上,损失了不少的思考空间,继而碌碌无所为,可谓一大憾事。

在韩星教授眼中,学习是一件快乐之事,并认同王国维曾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惟有享受读书的快乐,大家方才能够为己学、放其心,最后成一家之言。似《中庸》之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其用于“学问之道”,乃是五个阶段,即先打好做学问的基础,用博大的胸怀去问问题,理性地怀疑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背后的本质,在明辨良莠后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随后,韩星教授由学问之道转而谈及其对当代国学教育意义。他认为:今天的“新国学”重建应该以儒家文化主体作为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在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学科划分重新进行大清理、大整合。中华文化在当下急需回归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回归中创新,而固本的学术基础就是国学。所以,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些内容的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不是在现代学术分化之后的重新简单相加。现在的学术研究愈发偏颇,很少抓住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精蕴、精义,做的是单纯“术”层面的工作,而没有与中华文化的“道”即“学问之道”联系起来。 韩星教授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向在座同学详细地阐述了学问之道对于我们大学生活乃至未来人生的意义。他的一言一行都淋漓尽致表达了一位学术前辈对青年人的美好祝愿。让我们向韩星教授致以敬意! 文/戚裴诺 图/原 昕

上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国学热的兴起
下一篇: 英国学校公立与私立的区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