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自古成功之大人物,莫不从铁中来,荆棘中来,冰雪中来,一言以备之曰:忧患者英雄之原料也。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座谈会(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神圣的领土,两岸人民一衣带水,血浓于水,两岸人民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台湾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是两岸人民共同心声,也是众望所归。
但由于其孤悬海上,远离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大洋交通枢纽沿海诸省屏藩的战略地位,向来为外敌垂涎,屡遭入侵强占,又因为当时国内改朝换代,台湾也曾被割据一方,甚至分庭抗礼。
明朝末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随后,荷兰殖民者击败了西班牙殖民军独霸台湾。荷兰侵略军侵占台湾后,不但破坏了我国领土完整,也影响到了郑成功的抗清复明大业。为了抗清复明事业,何延斌曾找到寻求新出路的郑成功献计说:“郑将军为何不下决心收复台湾呢?那里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孤悬海外,易守难攻,且航运便利,方可进可退”。
荷兰,在当时来说是全球第一强国,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这个时期的荷兰在海洋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荷兰沟通了欧洲各国的海洋贸易,主要的贸易路线基本都是在海上,所以海上的船只就像是陆地上的马车一样,号称“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强大在当时来说英、法两国合在一起都打不过他;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荷兰舰队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在非洲和美洲,荷兰人到处修筑堡垒建殖民地,控制全球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量一度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但这么一个超级大国,却在鼎盛时期被中国人赶走,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所击败,使得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下面就跟随本文作者的笔触,带你走进“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乡人,是郑芝龙长子。郑芝龙原本是个海盗,后来投降了明朝,任都督同知。郑成功年少时一直接受传统教育,并考中秀才。清兵入关,明朝覆灭,是他改变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
1645年,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隆武政权。而郑成功则被隆武帝赐国姓朱,并为他改名成功,从那以后,郑成功的名字改为朱成功,授御营中军都督。因此朝中文武大臣都很尊重他,时人也称他为“国姓爷”。
经过多年的奋战,郑成功逐渐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拥有舰船三千余艘,战将数百员,雄兵二十多万,逐渐收复了南至广东南澳,北至浙江舟山,闽、粤、浙等大片土地。
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再次亲率大军北伐金陵。从海道入长江,占领镇江、芜湖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威震大江南北。
七月,包围南京城。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由于轻敌麻痹,郑成功大军延误了进攻时机;又受到清总督郎延佐约期投降的欺骗;在各路清军的反攻下,郑军遭受重创,从而大好形势遭到逆转。而在陆地上坚持抗清斗争的张煌言部孤立无援,最后也退走浙东。
北伐失败后,郑成功退守厦门一带。而此时,只剩下西南地区的抗清斗争也变得日益暗淡了,抗清局面大势已去,整个抗清形势转入了低谷。
据史料记载,隆武政权建立没多久,清军就攻入福建,随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投降了大清。郑成功就成为郑氏集团实际的领头人,率领部队继续抵抗清军。然而此时,满清八旗战斗力强悍,郑成功虽然多次击败清军,但也是胜少败多,无法扩充自己的地盘。最终因为兵微将寡又无援军,又中了郎延佐的诡计,只好返回到舟山群岛。
在郑成功与清军的多次激战中,想到只有建立一个牢固而强大的根据地,反清复明才有希望。而仅仅依靠厦门、金门等沿海地区是无法支撑郑成功接下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1661年,南明延平王郑成功在大陆闽浙沿海一带的据点是越来越少,给养严重不足,除了之前的十万大军在北上攻打南京之时取得的短暂辉煌战果外,其余并无多少战绩。而此时的台湾,已经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趁着明末乱世,占据并经营了三十八年之久。
自从荷兰人侵占了台湾,便垄断了对外贸易,把台湾一连封锁了两年,还对郑成功派来的商船多有留难。因此,郑成功为了解决给养问题;同时,扩充根据地以便于清军做长期的军事斗争,早已计划挥师大军收复台湾;只是由于北伐,精力一时顾不过来。而此时,由于一名手下对台湾颇多了解,他极力向郑成功说明,台湾有可以耕种的千里沃野,大军粮草不成问题,北部也盛产硝磺,是绝佳的军事物资。地理位置又孤悬海外,易守难攻且航运便利,方可进退。当郑成功听到这个建议与自己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时,便立即召集众将领讨论此决议。
此时,曾在荷兰人那里做过翻译的何廷斌得知郑成功准备攻打台湾的消息后,便向郑成功详细介绍了台湾岛上荷兰人的兵力部署,台湾的山川地形,何处易攻,何处难进,并献上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份台湾地图,郑成功接过地图后大喜过望。听取了何廷斌的意见,众人都赞成收复台湾作为根据地,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于是郑成功下达了备战出兵台湾的决策,郑成功留儿子郑经镇守在金门、厦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两万五千大军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海面上数百艘舰船首尾连贯,旌旗猎猎,迎风招展,帆樯遮天蔽日。浩浩荡荡地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日准备直取台湾。
根据台湾的地形和敌情,郑成功决定从鹿耳门登陆,对台湾城(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楼(今台南)这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各个击破。最后收复台湾全岛的消息传到台湾时,岛上的荷兰人开始有些慌乱,但他们认为鹿耳门地势险要,郑成功大军又无法飞渡,而且沿海设有许多炮台天险,认为完全可以守住。
由于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期的统治,台湾老百姓对郑成功大军的到来无不欣喜,主动向郑成功提供了急需的给养,并提供了有关荷兰殖民者的各种情报。可以说是一家军民一家亲的景象。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郑成功的军队快速登岸,在台湾登陆后,首先歼灭拔鬼仔上尉率领的一百八十名荷兰军,烧毁荷兰兵船赫克托号,并且迅速地将荷兰军队分割包围在赤嵌城和热兰遮城,切断了两个敌军据点之间的联系。
但台湾城防守坚固,四隅向外突出炮火密集,封锁了周围的每条通道。荷兰长官揆一就镇守在这里,郑成功先派出三四千人占据了台湾城外的地区,在平野上架设了二十多门大炮,又派兵从左翼逼近到台湾城下,逼迫荷军交战。但两军刚一对垒,荷军即被郑家军的盾牌军冲垮,狼狈地逃回城内。
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猛攻,密集的炮火轰击了四个小时之久,摧毁了台湾城的大部分城墙,击伤了许多荷兰军。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郑成功决定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他派提督马信率领精锐部队在城边筑起长围,又派六千兵力逼近台湾城南,与马信配合行动。
五月初,郑成功又命将士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筑起了栅栏,并挖通了一条很宽的壕沟,把台湾城里里外外围得个水泄不通。最终,郑成功以一万二千人的兵力将赤嵌城围了起来,台湾城内荷兰军队死伤过半,士气消极低落,此时的内部乱作了一团。荷兰“总督”揆一就写信给郑成功,
表示愿送十万两白银请求郑成功放弃台湾,并愿意年年进贡,被郑成功果断拒绝。
12月,郑成功向台湾城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朝着荷军阵地猛烈开火,并向揆一发出督促投降书。
1662年二月一日,走投无路的荷兰殖民者在投降书上签字,从此结束了长达三十八年荷兰殖民者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自己的军队和福建移民带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加大台湾的开发力度。加紧政治经济建设整顿法纪,惩办贪官污吏争取群众。随后他制定法律、定官职、兴学校,改台湾城为平安镇,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建立起行政机构,将赤嵌地方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这是台湾府县设置的开始。
随后便着手开发经营台湾,采取了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密切民族关系的措施,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大力发展农业,他没收荷兰殖民者当局非法侵占的“王田”,改为“官田”,由政府征收赋税。并颁布屯田法令“寓兵于农”政策,令将士“按镇分地,按地开荒”。解决军粮民食的问题,又派遣汉族农师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学会使用牛耕和铁制工具,并实行开放政策。高山族人民莫不“欣然效尤”,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岛内各地逐渐呈现出“知勤稼穑,务蓄积,比富殷富”的景象。
而郑成功在台湾的经济建设还有另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大力发展与祖国大陆及海外的贸易。促进台湾经济繁荣,他把台湾出产的白鹿皮、糖等贩运到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换回刀剑盔甲和生活用品,解决了台湾的军政开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郑成功还在台湾兴办学校,鼓励台湾的儿童上学读书,规定凡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徭役和赋税。据清初到过台湾的郁永河说:“凡中国各货,海外之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唯郑氏独操之财运益饶”。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对抗西方列强入侵的胜利,这一仗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势。也颠覆了西方列强眼中中国军人的形象,他的伟大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注入了一道浩然正气。
中国人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之后,看惯了王朝的更迭,而郑成功在明末乱世,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忠效于明朝。为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土重新为中国人全权控制,也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推向历史新高度。
2022年9月1日
亲爱的友友们:感谢您的阅读,在关注我的同时,请不要忘了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言论,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晓明吧!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截取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