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着力点,深入研讨当前研究生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7月4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武汉洲际酒店会议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视频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院士专家代表、导师和研究生、行业企业代表等3000余人参会。我校副校长杨金龙院士在本次主论坛的校长讲坛中作了题为《中国科大交叉学科发展之路》的报告。
7月5日至6日,围绕六大板块,大会举办了18个分论坛。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集、论坛工作组承办的“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分论坛于7月5日上午成功举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教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颖教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与发展处黄海军副处长,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安宁教授,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国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流柱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本分论坛致辞或做报告。本次分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思敏教授主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教授首先为分论坛致辞,向积极参加和全力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相关研究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提出基础学科建设是教育的基石,倡导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要坐得住基础学科研究的冷板凳,脚踏实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将培养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颖研究员做主题为“基础研究范式变革引发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的思考”的报告,从基础研究范式发生的新变革、国际教育范式变革的新探索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三个层面展开分享。她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决定着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进程,影响2050年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强调人才培养应该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化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应该更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结合。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与发展处的黄海军副处长做的报告题目为“加快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基于4所高校的基础学科发展调研报告”。他对我国基础学科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解析,并以不同类型的四校开展的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提出:想要加快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应该优化人才培养规模与结构,赋予自主招生高校在基础学科中更多自主权,营造基础学科发展良好氛围。
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教授,做题为“基础学科战略布局:政策与行动”的报告。他从基础学科建设国家政策、院校行动、成效评价三个角度提供思考:基础学科为支撑学科是促进学科交叉的重要方式,应该以“点面结合”的培育方式建立建稳“基础学科新兴生长点”。并提出从人才培养、著名校友评价、学生规模三个方面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安宁教授以“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复旦的思考、实践与展望”为题进行报告。他对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做简要介绍,提出应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建立清晰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面向未来,应该通过持续推进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等几大措施,不断完善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打造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高地。
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国教授“双一流建设中的安徽大学研究生基础学科教育”为题做报告。王守国以安徽大学为例,对“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基础学科人才培育,和引领研究生培养成效进行汇报。他指出,安徽大学作为安徽省属高等教育的关键阵地,直面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责无旁贷地引领地方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从“三个引领”和“四个环境建设”夯实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当前成效显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流柱教授做题目为“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深化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方案:一,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荣誉体系;二,优化整合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三,汇聚组建大师引领、科教融合的一流导师团队;四,设立专项管理体系和人才保障措施。
参会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分论坛的举办为国内基础学科的高端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各兄弟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们进一步明确了基础学科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和目标,为更好地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明确方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