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罗兹柏,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主持旅游专业建设项目获全国旅游教育界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加主编、主译、合编旅游地理、旅游营销等方面教材与著作十余部;主持和主研完成旅游研究课题与旅游策划规划项目六十余项。
最近,相距300余公里的“古渝雄关”朝天门、“花重锦官”太古里,两大西部城市地标“云端”相会——共同开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
百万市民互游、百万门票互赠、十条精品线路互推……川渝CP(网络流行语:泛指“组合”)隔空“撒糖”、高调牵手,惊起国内文旅圈直呼“太甜了!”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让文旅先行,是一招妙棋。”6月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景观互补,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是西部文旅的“双核”。两地携手“一盘棋”推进文旅业发展,必将产生1+1>2的效果。
那么,接下来川渝文旅界如何共建共享具有国际范、中国味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罗兹柏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共享品牌资源
川渝旅游自发端起就融为一体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用郭沫若这句诗来形容川渝两地旅游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罗兹柏说。
川渝旅游真正进入大众视线,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之后,一些旅游企业出于商业目的,打出所谓“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一时引发“三峡热”。
那时候,在线路产品设计上,不少旅游企业都是将长江三峡与“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进行打捆营销。
“也就是说,重庆旅游自发端起,与四川旅游就是融为一体的,共享着旅游资源和品牌,不分你我。”罗兹柏说。
分治不分家
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近年来,重庆在全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抓大文旅促品质化中,文旅事业更是跑出“加速度”。去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游客接待量达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32%。
四川通过开展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等评选活动,举办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文旅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彰显,去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达14.7%。川渝两地在文旅行业均取得丰硕成果,成为闪耀西部文旅的“双星”。
“不过,解码川渝文旅成绩单,两地‘分治不分家’的协同式发展,是一重要因素。”罗兹柏称。
在人才交流上,作为四川省最早创办旅游系(1995年,重庆未直辖)的本科院校,重庆师范大学不仅聘请了成都著名饭店行业专家傅启鹏做兼职教授,还邀请了四川大学教授担任硕士论文答辩专家,也为四川的高校、文旅企业等输送了不少人才。
在线路产品上,两地也是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市场上“跨界”产品多。去年,仅携程旅游平台上,川渝联程跟团游产品就多达数百条,“长江三峡+都江堰+青城山”“重庆+成都+乐山大佛+峨眉山”“成都+都江堰+重庆+武隆”等产品销售火爆。
在宣传营销上,两地同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下好“一盘棋”
共建“国际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全面按下‘快进键’,对文旅行业而言,既有政府的引导、市场的需要,又有市民游客的期待,两地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常必要、现实可行。”罗兹柏称。
他认为,自古以来,川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同”的背景下,又有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这些文化、景观的差异,正好是游客追求异地性体验的基础,也是让一位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原始动力。”罗兹柏说。
他建议,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川渝两地应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协同化发展、差异化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共建共享具有国际范、中国味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首先,以巴蜀文化为依托,讲好川渝“好故事”、唱响川渝“好声音”,构建起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旅游文化”。
其次,以古蜀道为依托,串联起沿途的遗世珍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可挖掘的故事、可体验的风景,十分丰富;在国外同样美名远扬,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有西方传教士、探险家涉足这条古道,撰写了不少游记文章,其中英国人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写的《华西旅行考察记》一书,影响尤其深远。因此,活化利用该古道,或将为川渝文旅形成新的增长点。
最后,以成渝两大中心城区为依托,全面提升中部区域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包括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及乐山大佛的石刻文化资源,做出一个世界级石刻文化走廊。
“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当前,两地文旅行业已经奏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序曲,深入推进起文旅空间布局一体化、文旅产业发展一体化、文旅市场开放一体化、文旅公共服务一体化,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建文化繁荣、产业兴盛、环境优美的走廊。一个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未来可期。”罗兹柏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