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2) 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2) 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2) 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如此明确的目标尚数首次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如此明确的目标尚数首次,表明中国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标志与途径。目标盯准“达标优秀率”是因为优秀率的提高最为响亮且难度适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标尺后,其本身的可信性、有效性、精确性必然被严格要求和审视,但《标准》本身的诸多问题已经存在,有7方面的失效现象。要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和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标准,第一步的工作要实现其可信的、科学的、全面的、精准的测量;第二步的工作要实现具有针对性、工作性和警示性的体质数据的精准分析;第三步的工作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实现平台化、责任性、个性化、实效性、共管性的精准干预。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在第六章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第四节中,把青少年列为促进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人群,提出了要通过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的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达标优秀率25%以上可量化的目标。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要求,本文将对“《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这个目标进行多视角和新视角的剖析,以《标准》的问题与解决为着眼点,探讨可行有效的施策思路与方案,为《纲要》的切实实现做出理论的贡献。

1.“《标准》达标25%”被首次作为目标的意义

解读与原由分析

1.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首次成为目标的意义解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考的恢复和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应试教育倾向逐渐加强,新形式的“重文轻武”思潮重新蔓延,体育锻炼受到轻视,体育课程受到挤压,于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开始下降,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不断下滑,近视率急速攀升,超重和肥胖学生逐年增加,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忧虑,国家对学生体质的问题空前重视,连续发出多个文件,而且在每个文件中都会提及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但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如此明确的目标却是首次(见表1)。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查看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级的每次文件中都会提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是此次的《纲要》中的“《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却是最为清晰的。提出这样一个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做法。提出这样一个向世界都要做出交待的国家发展目标,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明确标志与主要途径。

1.2“《标准》达标优秀率25%”首次成为目标的原由分析

《纲要》第一次明确地提到了以《标准》的优秀率作为目标有些耐人寻味:第一,它不像7号文件那样,提出“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的含混目标;第二,它清晰地要求“达标优秀率”,而不是泛泛的“基本要求”或是“达标率”、“及格率”、“良好率”等;第三,它准确地提出了优秀率是25%,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文件中没有的。本文对这个变化和影响作如下分析:

为什么首次明确了以《标准》作为目标的标尺,本文分析认为:是由于目前尚缺乏具有全体性的体质评价标准。当前,有关学生体质的标尺主要有四:(1)教育部主导的五部委“学生体质监测”;(2)教育部主导的《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3)教育部主导的“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4)国家体育总局主导的“国民体质监测”。与其他三种监测标准相比,《标准》具有以下优势:(1)其他的监测都是抽测性质,全面性和全体性不强;(2)数据指向比较宽泛,设计遗传、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对学生“体能”、“素质”和“锻炼”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足;(3)数据较多,监测成本较高;(4)监测不为广大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所熟悉,知晓度和影响力都较小。应该是基于以上原因,《纲要》首次明确了以《标准》作为目标的标尺。

其次,为什么清晰地要求“达标优秀率”,本文分析认为:《纲要》如果把“《标准》达标率作为目标时,其选项只能有三:(1)消灭不及格现象(合格率100%);(2)良好以上比例大幅度提高;(3)优秀率大幅度提高。而其中“消灭不及格现象,合格率100%听着响亮,实际意义好,但很难做到百分百;如果是“良好以上比例大幅度提高”虽然意义很好,但不够清晰响亮,比例难定,且难度也不小;“优秀率”大幅度提高则听着最为响亮,让人振奋,而且抓身体好的和比较好的、爱锻炼的和比较爱锻炼的人群(正好符合“二八定理”),也相对容易。

最后,为什么如此准确地提出“优秀率是25%”,本文分析认为:现在大多数学校的优秀率已在15-20%之间,如果提出20%的优秀率显得不够进取,如果提出30%的优秀率又可能不够稳妥,于是提出“优秀率是25%”。

2.从《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变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后的失效和失信

可以预想,当《标准》成为了《纲要》的标尺后,《标准》的权威性和关注度会大大增强。而《标准》本身的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它的效度和信度都会再次被质疑,这是因为《标准》从《劳卫制》[6]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7]发展到今天,已经严重地失效和失信了。

2.1机制失效:“学生锻炼内在动力”的逐渐丧失

《标准》脱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脱胎于《劳卫制》,一次次的脱胎都受到社会变化的直接影响,使得这个国家的体育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见表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查看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从《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个国家体育制度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在参加动机和动力、奖励机制、制度与个人的关系、指标特点、指标难度和社会影响度等都有了变化,但最大的变化还是“青少年怀着理想的积极锻炼”变成了“按照学校的要求被动地去测试”,客观地说,这并不完全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但制度的机制没有按照社会变化去很好地创生动力机制则肯定是个问题。

2.2诚信失效:“学校用自己测的数据让领导评价自己”的逻辑死结

从《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有一个变化:《劳卫制》是国家用体育制度激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很少被用来评价学校,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既评学生也评学校,到了《标准》就以评学校、评地方政府为主了,但是学校自己测、自己报达标数据的过程却没有变,于是“学校用自己测的和报的数据让领导评价自己”这种有悖常理的难堪事就出现了,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了:假测试(甚至不测试)、假数据频频出现了,“立定跳远4.2米”的“世界级”成绩有了,“我们数据差是因为我们是真的”的基层话语有了,教育部花重金兴师动众的“复核抽查数据”工作也有了,但就是大家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信任没有了。

2.3精度失效:“必须适应全国各地条件的通用指标”的无奈

《劳卫制》是国家用体育制度激励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的,因此项目较多,有选择性,因此设定项目时不必过多考虑“百分百的通用项目”,而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标准》“对地区和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的功能越来越强,“必须适应全国各地条件的通用指标”成为标准的前提,于是测试项目越来越简便,越来越“集约”,也越来越少,但是,其对学生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量和评价精度也就随之降低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许多年龄段居然都没有上肢力量的测试指标。

2.4问题失效:“面对学生身体主要问题”的不对应和不精准

当前中国学生的体质面临着许多“传统性的体质问题”,如速度、力量、耐力、近视眼、肥胖等,更有许多的“非传统性的体质问题”,如感统失调、体成分问题、骨密度、平衡力、灵敏度、身体畸形等,但由于“必须适应全国各地条件的通用指标”的局限,针对学生身体当前诸多现实问题的测量、分析和干预都无法科学地进行。

2.5对象失效:在历史演变中日益模糊的“给谁看、给谁用、激励谁”

《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成绩基本上是给学生自己看,也给班主任、辅导员们看,看后大家“比学赶帮超”地再进行锻炼,掀起一阵阵达标热、锻炼热。但是到了《标准》,国家更倾向把达标成绩给政府看、给教育局看、给校长看,告诉他们是“第一责任人”,威胁他们会“末位淘汰”、“一票否决”,激励他们重视体育;但原来的“给学生反馈,激励学生锻炼”的意义却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漠不关心,测完连自己的成绩都不知道(可能认为反正不锻炼体育老师也会给自己把成绩改得挺好的),也无需知道,班主任也无需知道,辅导员也无需知道,也许也不能让他们知道。

2.6评价失效:只剩下“总分”和“百分比”的粗放型性评价

无论是《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标准》都是由各个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单项评价”组合起来的“综合评价”,都是通过“‘单项评价’看问题,‘综合评价’看位置”的来进行评价的。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单项成绩比综合成绩更重要,因为可以看到自己的短板和锻炼的重点,但是在当前《标准》逐渐失去“学生个体需要”的状态下,“学生的达标总分”和“各个学校(地区)的达标率百分比”的评价更加受到关注,而每个学生到底是力量差,还是速度差、耐力差倒没有什么人去关心了。

2.7工作失效: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只说过程,不说结果,更不说体质数据

无论是《劳卫制》,还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是《标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与改革。劳卫制时,学生盯着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着刻苦的锻炼,他们需要时间、他们要求场地和设施,学校和行政某种程度上还被学生们推着向前。但如今学生们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已大不如前,体育锻炼是学校哄着学生做,变着花样引诱着学生练,体育改革在兴趣化、趣味化、多样化、游戏化、温情化层面上打转转,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念不可谓不多,改革招数不可谓不多,但用《标准》达标的大幅度大面积提升的数据说话的改革却几乎不见,是《标准》的促进工作机能失效,还是学校体育改革本身失效,笔者认为兼而有之。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纲要》提出的“《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首要任务是使《标准》从失效状态变得重新有效和高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建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新机制、新策略和新方法,才能实现学生体质的精准提升,才能完成健康中国的任务。

3. 创建客观的、可信的、共享的、全面的、

精准的、测量的策略和方法

要使《标准》的达标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变成有效的评价标准,第一步就是要首先实现其可信的、科学的、全面的、精准的测量,而实现这种有效测量的策略如下:

3.1实现精准测量的策略之一:逐步形成由第三方进行的独立客观测试

要实现精准测量,首先要打破“自己测、自己报、评自己”的逻辑死结,逐步形成“第三方测、第三方报,上级评”的方式。这种方式现在很多地区都已开始实行,如北京的清华同方、北师大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等机构就已经担负起整个区域的第三方测量,开始打破了“自己测、评自己”的怪圈,获得了真实的数据。

3.2实现精准测量的策略之二:让“相关利益方”及时分享数据信息,并监督数据的真实性

要实现精准测量,还要让有关当事人分享数据的信息,要让学生、家长、班主任等及时地知晓测试的数据,这样既可以让相关利益方参与到学生锻炼的工作中,又可以从客观上监督数据的真实性。

3.3实现精准测量的策略之三:逐渐形成“国家统一测试”和“区域专项测试”的双轨制体系

各地学生体质问题既有共性,更具个性,问题和增强体质的重点各不相同,各地区不能只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测试项目进行测量,应该根据本地的学生体质问题不断形成本地《地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配合,实现既全面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体质的精准测试。

3.4实现精准测量的策略之四:适当增加科学的健康指标,推进测量的全面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和测量器具的进步,健康性体适能类的测试越来越精准和便利化,这可以促使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更科学更全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不断增加更加反映健康深层次问题的“健康性体适能类指标”,形成“传统的体能类指标体系+健康性体适能类指标体系”兼而有之的全新的测试指标体系。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查看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_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

4. 创建具有针对性、警示性、类别性、科学性的

精准分析的策略与方法

要通过《标准》的达标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第二步的工作要实现具有针对性、工作性和警示性的体质数据的精准分析。其实现策略有如下六个方面:

4.1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一:加大数据分析的警示性

针对当前相关利益方(学生、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等)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结果不太关心的现状,要通过“达标总分红色、黄色预警”(代表身体发展的整体情况)、“单项分数红色、黄色预警”(代表某方面身体发展的情况)、“班级内预警”(代表班级内末位情况)、“年级内预警”(代表年级内末位情况)、“年龄预警”(代表同龄人末位情况)等“预警信息”加大信息分析的警示作用。

4.2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二:提高数据分析的细致性

针对当前分析仅仅只是停留在学生整体的优秀率、良好率、达标率、不及格率上的问题,要增加《各个分项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析》(细致分析各个项目的分布情况)、《各年级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年级体质的均衡情况)、《各班级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班级体质的均衡情况)、《每个学生的体质“雷达图”》(代表某学生体质的均衡情况)、《学生与班级、年级体质“雷达图”的比较》(代表学生与班级、年级体质的均衡对比情况)等“细致信息”以加大数据的细致分析。

4.3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三:提高数据分析的分类性

在当前达标分析只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得分成绩视角的基础上,要对“雷达图”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如分出“全面发展型”(各项素质均好)、“全面欠缺型”(各项素质均有所欠缺)、“全面薄弱型”(各项素质都很薄弱)、“单项短板型”(有一项素质特别差拉了后腿)、“双项短板型”(有两项素质较差形成较大短板)“极不均衡型”(各项素质好的好、差的差)等类型,增加“不同类型的分析”,以为后面的精准干预做好分析的准备。

4.4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四:明确数据分析的聚焦性

针对当前达标分析泛泛说明的现状,要通过《“准及格”(刚刚及格的)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可能会重返不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靠近达标”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经过锻炼可能马上就能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准良好”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可能重返及格的学生体质情况)、《“靠近良好”的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经过锻炼可能马上就能达到良好的学生体质情况)和《“准优秀”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可能会重返良好的学生体质情况)、《“靠近优秀”学生的情况分析》(代表经过锻炼可能马上就能达到优秀的学生体质情况)等“关键人群信息”以加大干预工作的重点性和精准性。

4.5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五:增加数据分析的公知性

针对当前达标的数据和结果只是体育教师掌握,校长和学生部分掌握,而家长、班主任基本不掌握的现状,要通过面向校长的《全校体质分析表》、面向学生的《本人体质分析表》、面向班主任的《班级体质分析表》、面向年级主任的《年级体质分析表》、面向家长的《学生体质分析表》等,让相关利益方都掌握学生体质的动态和主要问题,引起大家的共同关心,促进学生体质齐抓共管的局面。

4.6实现精准分析的策略之六:提高数据分析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针对当前达标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游离问题的现状,要通过《全体速度有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全体耐力有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全体柔韧有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全体力量有问题学生的雷达图分析》等“相关因素分析”,以提高数据全面性和相关性的分析作用。

5. 创建平台化、责任性、个性化、实效性、

共管性的精准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要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成为真正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变成有效的体质健康提升途径,第三步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实现平台化、责任性、个性化、实效性、共管性的精准干预。

5.1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一:建立基于网络化和大数据下的《标准》数据分析信息平台

依据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可以共享的学校教育工作干预平台: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共同分享学生体质数据及其分析信息,做好学生体质的精准干预和精准提升,做好明确问题、把握关键、提供内容(运动处方)、进行反馈、进行评价等方面的平台服务工作。

5.2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二:建立有主体责任的体质干预主战场

无论如何,学生体质精准提升的主体责任在于学校,主体责任人是体育教师,因此,要依靠精准的体质分析去督促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竞赛进行学生体质的精准提升,保证学生体质提升和促进《标准》达标大幅度大面积提升效果的“基本面”。

5.3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三:建立能因材施教进行体质增强的个性化服务平台

要通过精准的学生体质分析和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干预方案),促进学生针对自己的体质发展问题,借用学生锻炼的信息平台,进行有教师指导的、有平台提供内容的、有家长关心和参与的、有学校制度督促的,更是有自主性、个性化的体育锻炼。

5.4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四:建立具有丰富内容和实效方法的体质干预锻炼资源库

要实现具有个性化的、有实效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向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锻炼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在体育课、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进行锻炼的内容,也包括学生能够自学的、在家里和社区的体育场所可以进行锻炼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科学的、定量的和极具针对性的。

5.5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五: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体质促进集体干预新机制

要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高,必须有学校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在课堂、课外、校外、家庭几个空间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要通过互联网将相关方联系起来,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和长效机制。

5.6实现精准干预的策略之六:建立锻炼、卫生、营养、睡眠、安全等全方位地提升学生体质的综合方案

要实现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高,还要将体育锻炼与生活卫生、合理营养、足够睡眠、身心安全等相互结合起来,综合地、相互促进地、深层次地、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6.结论

(1)近年来,国家的每个文件都会提及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但此次《纲要》提出“《标准》达标优秀率25%”如此明确的目标尚数首次。这实际上是一个“不给自己留后路”的目标,说明中国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标志与途径。

(2)首次明确了以《标准》作为目标的标尺是由于该标准在各种性质方面实为合适;目标盯准“达标优秀率”是因为“优秀率”的提高最为响亮且难度适中,也相对容易;准确地提出“优秀率25%”是因为这个数字既稳妥又进取。

(3)《标准》成为《纲要》的标尺后,其本身的可信性、有效性、精确性必然被严格要求和审视。但《标准》本身的诸多问题已经存在,主要表现在:1.学生锻炼内在动力严重不足的机制失效;2.由于“学校用自己测的数据让领导评价自己”引起的诚信失效;3.“必须适应全国各地条件的通用指标”引起的精度失效;4.“面对学生身体主要问题的不对应和不精准”的问题失效;5.日益模糊的“给谁看、给谁用、激励谁”的对象失效;6.只有日趋粗放的“总分”和“百分比”的评价失效;7.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只说过程不说达标数据的工作失效等。

(4)要使《标准》的达标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变成有效的评价标准,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其可信的、科学的、全面的、精准的测量。其策略有:逐步形成由第三方进行的独立客观测试;让“相关利益方”及时分享数据信息并监督数据的真实性;逐渐形成“国家统一测试”和“区域专项测试”的双轨制体系;适当增加科学的健康指标,推进测量的全面性等方面。

(5)要通过《标准》的达标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第二步工作要实现具有针对性、工作性和警示性的体质数据的精准分析。其实现策略有:加大数据分析的警示性;提高数据分析的细致性;提高数据分析的分类性;明确数据分析的聚焦性;增加数据分析的公知性;提高数据分析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6)要使《标准》的达标成为真正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变成有效的体质健康提升途径,第三步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实现平台化、责任性、个性化、实效性、共管性的精准干预,其途径有:建立基于网络化和大数据下的《标准》数据分析的信息平台;建立有主体责任的体质干预体育课主战场;建立能因材施教进行体质增强的个性化平台;建立具有丰富内容和实效方法的体质干预锻炼资源库;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体质干预新机制;建立锻炼、卫生、营养、睡眠、安全等全方位地提升学生体质的综合方案等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10.

[2]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7,4.

[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5.

[4]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2,10.

[5]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2016,4.

[6]苏联部长会议体育运动委员会. 劳卫制.1931,3.

[7]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82.8.

本文章已于2018年4月

发表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2卷第4期

上一篇: 国学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
下一篇: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重视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