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论语中国|国学不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

论语中国|国学不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

论语中国|国学不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国学近年来大热,各所大学纷纷开设国学研究机构及课程,针对孩子的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儿童朗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的活场面此伏彼起。

国学近年来大热,各所大学纷纷开设国学研究机构及课程,针对孩子的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儿童朗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的活场面此伏彼起。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是国学吗 ?孩子只在幼儿园读《弟子规》《三字经》行不行?

如果国学经典仅仅是读《三字经》、《弟子规》,那么中华文明早就被同化甚至被湮没了。事实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基本上属于国学分类中的蒙学,也就是小孩子启蒙时的教学。

国学是什么?

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_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

谈国学的人近年来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人。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国学是什么? 就像你问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什么民族一样,看似很好回答,其实又不那么好回答。 日本就是大和民族,韩国就是朝鲜族,但是,中国的中华民族,就不单单是一个种族,一种信仰,甚至不单是一个祖先。

国学,就像中华民族一词一样,不是某一种学问,不是某一个学者,不是单一一种观念。

国学是什么?国学是‘孔孟墨老庄孙子’,国学是‘儒法道释理’国学是《论语》,是《孙子兵法》,是《易经》是《道德经》,是《大学》《中庸》,是《百家姓》、《三字经》;国学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说起国学,就像说起中国人的性格一样,既包罗万象,又一言难尽。

考察“国学”这一词语的用法,大致有这样几层含义:

一是以“国学”总括一国固有的文化。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故’。”这个“国学”的涵盖面最为广泛。

二是用“国学”之称一国固有之学术。这种观点以钱穆为代表,他说他所谓的“国学”指的是“两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学者多喜欢在这层含义上使用“国学”这个概念。这个涵盖面就收窄了不少。

三是用“国学”来指称一国固有学术当中的思想,比如马一浮和熊十力就指出“国学”当指“六艺之学”。马一浮说,“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所谓“六艺之学”指的是“六经之学”,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事实上,今天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学一点国学,常常指的也是学一点“六艺之学”。这其实没有什么错误,因为这几部经典确实是中国固有民族文化的“自性之源”。

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先看词典对国学的解释:

1.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 高祖 受命,议创国学。” 唐 韩愈 《窦公墓志铭》:“教诲於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庄劚松》:“ 吉州 庄寿年 ,号 斸松 。 乾隆 初年,贡入国学。”参见“ 国子监 ”。

2.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参见“ 国故 ”。

关于国学的定义,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认为:“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有人说“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_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主要内容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经学的派别、哲学的派别、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经学包含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

关于哲学,章太炎认为中国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谓哲学的主要派别。他认为,《论语》一半讲伦理道德学,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谈过哲理;老庄的主张,和哲学密切联系;名家大量的涉及“论理学”也即逻辑学;墨子的《经上》《经下》是极好的名学;法家之中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将他与哲理联系了起来。当然,这是章氏对先秦时期的哲学的刻画。事实上,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论述言简意赅,揭示了国学哲学之部的丰富内容。

中国国学_国学中国功夫武术操_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有人认为,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孝经》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撰文/許慶軍

上一篇: 第九届法校联盟亚太区游泳冠军赛在杨浦掀起朵朵浪花
下一篇: 幼儿园国学教育开展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