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院学国学,这是脑子里常常冒出的念头。
取道龙潭公园,在硕大的春秋大鼎下仰望,似乎是每一次去小院之前的仪式。抬头,正南方是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时耄耋之年的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于2003年撰写的铭文:“稽古神禹,铸鼎安民。自时厥后,鼎彝是尊。赵民辅晋,霸业斯昌。裔孙简子,城此晋阳。沉沉遗鼎,可纪可因。袭形取义,革故鼎新。”雕文刻镂间,“赵简子”的名字赫然入眼,瞬间,脚下的土地变得神圣起来。赵简子(赵鞅)是春秋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祖父就是“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论语》中有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赵简子秉承孝道不负父志,成了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此外,赵简子还干了两件大事:生前,建造了一座坚固的晋阳城,就是我们今天的太原城;身后,大墓里留下一座重达220公斤的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是国内已知最大的鼎。一座城,固守了文明;一座鼎,发扬了文明。古老的晋国从春秋走到当代,一路延绵铺展,从晋阳古城铺展到今天的龙城大街,至今仍能感觉到它愈老弥坚的睿智与从容……
眼前这座仿制赵卿墓而铸造的“春秋大鼎”,既有历史的风尘,又诉说着时代的变迁;75年前的太原战役,一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攻坚战,一面鲜红的旗帜从此迎风招展,一座城市终于扬眉吐气。
如今,龙潭公园成为一座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各种文化活动此起彼伏,这里常常有吟诵经典的人,他们或坐或立,沉浸其中,成为龙潭公园里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姚奠中先生的铭文最后一句“革故鼎新”是《周易·杂卦》里的卦辞,孔子曾为此做进一步的解释。可见,儒家最古老的经典之作始终倡导革故鼎新、始终主张变易之道。怎么从古老的经典中读出它生生不息的力量?素食小院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求知者。
迎着和煦的春风往东南方向去,这里就是风格独特的素食小院,其实是黄河教育城的二楼。说是小院,其实无院可逡,直接就可登堂入室,掀起透明帘就看到一副镶嵌于墙上的对联:“院小门窄通正道;素简食朴启心斋。”下面是一方小小的水池,清澈见底。往里走,里面橘色的灯光温暖宁静,陈设朴素典雅,木桌井然排列,立地而起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国学文化读本,从掀起帘子进入的那一刻,心就会静下来,随之而起的庄重感油然而生,脚步随之放轻,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充满童趣的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竹门进,幼小的迅哥对着匾和鹿行礼算是拜孔子;坡子街的素食小院里却有孔子的画像,庄重而谦逊。小迅哥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就是寿镜吾先生,“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素食小院里也有一位和蔼的先生,他就是带大家读《论语》的郭琪先生,袅袅云香、盏盏清茶,大家围桌而坐,畅饮交谈,声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吟诵声不绝于耳,萦绕在春日满架书籍的小院,真是妙不可言。
在《论语》中,透过册页,我看到一位孜孜不倦游走于春秋历史风尘中的教书先生,他身材高大,敦厚良朴,时而威严时而温和、时而幽默时而蹙眉、时而语重心长时而谆谆教诲,但更多的是天命与使命的急迫与忧虑……在《论语》中,我看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和他照亮天地的仁者之心:三岁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各种劳动,在劳动中接触到了无数的穷苦百姓。动乱的时代,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惶惶如丧家之犬。居庙堂之高能做个好官,是合格的“建设部长”、有威望的“司法部长”;处江湖之远,他大兴教育,以德治培养人才。他改造了为经世济民的儒学,成为中国教育学派的开山之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观。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脑海里闪过这句话,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亘古的大智慧启动了时光的枢纽,一道阻隔文明的大门被轰然打开,闪耀的光芒照亮了文明之路,他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华夏子孙有了心灵洗礼的精神甘霖、有了高擎日月前行的内心动力、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胸襟、有了“仁、义、礼、智、信”沐浴的“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君子之风、有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信念、有了笃定实修奔赴大道的迫切追求……
无论是围炉夜话,还是答疑解惑,抑或是在宽阔的讲台上,小院里始终有一群国学爱好者聚在这里,手里是圣人经典、耳边是名师传输的圣人之言,每个字都滚烫,每个字在郭琪先生的抑扬顿挫中,你都能在复活的文字中感受到他与悠悠远古的至圣先师从浩瀚深邃的宇宙中链接给你的能量。语言的魅力令人心潮澎湃,而经典的力量却让你翻江倒海,仿佛一个个饥饿的孩子,贪婪地啃食着、吮吸着,似乎身上的每个毛孔、每个细胞,都是这春天久旱的作物。
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开始,我看到温文尔雅、“博我以文”的颜渊和率真勇敢“约我以礼”的子路款款走来;我看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子贡风度翩翩地信马而去;我看到冉耕、冉雍、冉求三兄弟深躬作揖向夫子求“仁”,他们无比自豪地赞扬自己的老师: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
我看到百里之外的“子路负米”,看到冰天雪地中“闵损芦衣”,看到曾“倚门而歌”的“鲁之狂士”曾点虔诚地和儿子曾子立于夫子檐下;我看到“博通书礼”的公冶长和端坐而弦歌的原子思各自带着聘礼迎娶孔氏女儿;我听到如众星拱月的北辰讲堂的笑语轩昂,也听到夫子呵斥宰予的“朽木”、指责子路的“小人”;也曾看到夫子心满意足的大笑,指着子贡、子夏说可以与汝等谈《诗》矣……
我看到“四科十哲”侍立左右,援疑质理;72贤弟子激昂文宇,上下求索;3000多门生,从古老的春秋时代,踏着我们中华民族血脉相通的文化大道,在人类历史的亘古长河中不屈地行进,踏过血雨腥风、怀着悲天悯人的仁德,一路走来,经典的力量化作内心的力量、民族的力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部《论语》复活了,一遍遍地学习,我认识到《论语》不仅仅是一部经典、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更是一种思维、一个通往大道的思想指南。《论语》从“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教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再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大同世界,从明理到践行,无往而不胜的终极目标就是终极温暖的“诚”的世界、“爱”的世界。大道不弃人,人更不能自弃!从鲁国到陈国再到宋国,夫子在奔波漂泊;从黄河到汉水再到济水,《诗经》在交相传唱着;从春秋到战国,穿越3000年的风雨,一部《论语》在世界的文化长廊里策马扬鞭……
手持《论语》,思绪又回到春秋大鼎、又回到赵简子身上。历史在它滚滚的行进中总有许多遗憾,《论语》上对赵简子的记载比较少,赵简子是春秋末期胸怀鸿志、继往开来的大人物,他身为晋卿、心怀复兴的政治理想,他想践行孔子“为政以德”的理想,两个风云人物似乎马上就要有交集,甚至赵简子的家臣佛肸的召唤,孔子都急于相见,这在《论语·阳货》中都有记载,可惜孔子一行到黄河边时听说晋国大卿窦鸣犊、舜华死于非命,本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孔子一行止步于滔滔黄河边,这样,春秋末年最优秀的政治家和最杰出的思想家擦肩而过;如果夫子跨过心中的那条“河”,《论语》是不是就会多了孔子与赵简子的智慧语录呢?
小院有经典可读、有古琴静心、有良师指引,又有善友陪伴,是一处修养身心的好去处。从小院的后门出去,你才发现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孔子提倡的人才观“礼乐射御书数”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各种艺术培训项目在这里不仅应有尽有,还在不断地拓展。这里是培养孩子素质的基地,女孩子琴棋书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男孩子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郭琪先生把其所有智慧散成满天星辰,照亮了每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漫步其中、欣赏其中,敬佩之心油然而起,一个发“为天地立心”之大愿的人,必定有大德立于其心。郭琪先生认为,教育是一个个立体的工程、是一个讲“本”的工程,根不好一切无从谈起。所以,30多年来,他带领着黄河少儿艺术团把少儿艺术教育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把一个濒临解散的培训机构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名学员、130多个分团的艺术团队,第一次让山西娃走上央视春晚,让无数娃走上德艺双馨的人生道路。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又见到了这群可爱的黄河娃生龙活虎的表演。
这里除了有《论语》《道德经》《中庸》《大学》《庄子》《孟子》等典籍都可以系统地学习,无论你何时来,天天都有免费的线下小组在共学。这是一个公益性国学共学平台,多年来郭琪先生把国学的免费全民推广作为一项终身慈善事业坚持不懈,他本人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举行公益讲座,倾力倡导“修己达人,点亮生命”的心灵文化工程。
郭琪先生把“明心见性,修己达人”作为一生的修炼,他从《弟子规》讲到孔子、从《史记》讲到曾国藩、从《资治通鉴》讲到新中国……
翻看日历,国际读书日即将来临,读一本好书、读一本与智者智慧沟通的书,与智者来一次深入灵魂的探访,该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事。读书日之后的24日,又是太原解放纪念日,今日能有宁静的心读喜欢的书,是不是也是向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逆行而上或负重而行、期望今天“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先烈致敬呢?
一声声经典的诵读声从双塔公园延伸到太原古城,又回响到春秋大鼎的上空,从几人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的集体吟诵,大鼎听到了,它把我们龙城儿女的信仰高托。
一座城,在大鼎的见证下,生机盎然;一座城,在经典的影响下,书香满城。
紫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