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学校开学延期,学生停课不停学,但也有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多数时间在床上或沙发上玩网络游戏,一躺就是一天。为了引导学生在家自觉开展体育锻炼,河北省教育厅于2月17日发布通知,倡导健康的居家学习生活锻炼方式。同一天,广东省教育厅也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引导学生每天最好进行中等强度的居家体育锻炼1-2小时。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的形式,引导学生适当锻炼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在不知疫情何时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停课不停学,当然也包括停课不能停锻炼。实际上,学生在家情况如何,是一心一意休闲娱乐还是按部就班学习锻炼,考验着孩子的时间管理、自我规划等能力,对父母来说也是一次家庭教育成果的检验。孩子能否依然自主坚持体育锻炼,看似孩子个人生活习惯的表现,内在里也折射出父母的教育观与一个家庭的家风。
一些孩子在疫情期间沉迷电子游戏的现实,某种程度上与父母的不良示范、意识不足或缺乏有效引导有关,也凸显出家庭教育不足、对体育运动重视不够、优良家风营造有所欠缺。我们也应力求让体育成为家风中的一部分,让热爱体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父母不妨即刻采取行动,把体育作为孩子重要的业余习惯或生活方式来培养。诸多研究表明,体育和学习、阅读一样,都是塑造身心的重要方式,都是成长的一种内在需要。当孩子有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当家庭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受益的不仅是孩子和父母,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也会大大改善。
笔者在疫情期间每天坚持一小时的瑜伽运动,并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自重训练,有时候也一起比赛。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居家进行体育锻炼也好,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也好,本质上都不是多么难的事,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客观条件,只要父母有心,肯于行动,不怕挑战,就可以让孩子沉淀下一生受益的习惯。
因此,闲暇之余,家庭层面多配合学校要求,给孩子留出足够的体育时间,无论户内与户外,同时结合家庭的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锻炼方式,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效果。需要明确的是,引导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或者让热爱体育成为一种家风,需要家庭发力,家庭负有首要责任,而不能简单推卸学校或他人,父母也必须改变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体育的教育观,同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长期坚持。
长远来看,体育运动给孩子和家庭的益处是非常大的,也是具有终身性质的。亲子之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增进了解,改善家庭气氛,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也都会大幅提高,进而体验一种身体与心灵都被打开的美好生活。
(作者张贵勇系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