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川,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发起人理事,施沃泰(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柏讲堂”创始人,儒学大师朱熹第三十三世孙。多年来,他专注国学、热心公益,以品读推广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影响力。
承家训,十年耕耘结硕果
从先夏到清末,以朝代为划分精心编撰而成12册史书,每册20万字、200余幅图片,脉络清晰而完整地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历时7年打造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由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以及学者型出版家郭志坤先生联合主编,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和市文史研究馆的资助。同时,这部书也是其策划人、投资人朱锦川孜孜以求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通史”。
“我所做的一切,与南宋大儒朱熹分不开。”当被问及为何会投身国学文化传承事业时,朱锦川这样回答。作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第三十三世孙,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世人做些什么。
2013年,朱锦川成立了上海文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公司草创之际,他便请来了郭志坤担任总编辑,协商策划各 种文化选题。而打造一部中国人自己的通俗通史读物也成了文柏文化的“头等大事”。
其实,当时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图书已经有很多,其中还有几套引进版中国通史更是长年出现在“中国历史”榜单上。要打造这样一套鸿篇巨制,费时费力不说,还可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风险。但朱锦川有自己的考虑:“历史图书种类繁多,但往往会出现这么几个弊端:一是严肃有余而可读性不足;二是业余写手的著作能吸引人但学术性不够乃至不可信。”他还指出,引进版有关中国历史的图书曾一度热销,足以说明读者对由学者撰写的通俗版中国历史有热情。“但那毕竟是外国人撰写的中国历史,比较起来,自然是由中国学者写的读本更为接地气,通俗又可信。”
最终,这套凝结了朱锦川和十数位专家学者心血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赢得了各方肯定。2015年12月,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并获得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7年,这套丛书的繁体字版由香港中华书局在香港发行上市。
此后,朱锦川又策划出品了不少中国历史佳作。2016年8月,由他参与策划并出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孔子学院总部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支持的“诸子百家故事”系列丛书《孔子的故事》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获得第二十届华东地区优秀古籍普及读物奖;2019年12月,他参与策划并出品的《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入选中宣部2019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2020年7月,他参与策划并带队考古后出品的《大夏史》获得上海文化基金会图书出版项目专项资助。
“《朱子家训》中说:‘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这六大‘不可不’,我想道出了为人做事的精髓。我今天所有的作为,其实都能从中看出影响。”朱锦川引述其先祖朱熹的话总结道。
做公益,百尺竿头进一步
文化公益项目一直是朱锦川的企业所坚持的方向之一。朱锦川的提案《加强青少年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项目建设》,2012年1月21日被上海市政协官网选登。2019年教育部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遴选工作,在2021年的第三届遴选中,上海共有55所学校入围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公示名单。
朱锦川表示:“这不是我有什么前瞻的意识,我认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的重视什么时候不再成为热点而是常态,才是最佳状态。”
说起自己的公司策划的“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朱锦川颇为得意:“我们第一季的活动走入沪上的16家百年中学,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家深入中学课堂,学校平时也很难邀请到他们,这样学校欢迎,学生受益……直接受众达到近万名,再加上讲座视频的新媒体传播,以及沪上媒体和头部公众号的转发,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中学校园。” 而今,这一活动已进入第九季,受惠的学校百余所,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社科普及项目”。
2016年寒假期间,由他参与策划并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语委办、市网信办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等主办的“学史明智小达人”竞赛,创造了中小学生21万人次参与、有效试卷10万余份的佳绩。
说起十年专注国学弘扬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朱锦川对记者坦言,“最难的还是资金问题。”
“就拿《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来说,在最初的计划里,文柏文化所承担的是策划性的辅助工作,但为了确保这套书的权威性和可读性,我们召集了12位历史学者和专家进行编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出版社的资金有限,这部分钱最后由文柏文化承担了,我也成了这部书的投资方。”
说起这个问题,朱锦川也不免有些无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可能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获得的支持还是比较有限的。”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责任。他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说:“‘何妨吟啸且徐行’。目光要长远一点,做公司,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我把文化传播公司看作是做公益的延伸,做文化毕竟不同于做一般的生意,一定要注重社会效益。”
拓思路,探索全媒体产品
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优秀国学丛书,如何让它们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口碑,是朱锦川一直思考的事:“其中有资金的原因,同时也需要调动起各方积极性去推广和宣传,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灿烂,我们也有那么多潜心钻研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我们也有能力打造出优秀的国学丛书,但中国历史书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多是外国人写的中国史书。”朱锦川颇为无奈地指出,“‘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和营销应该纳入图书出版工作中,往后也许可以考虑让出版社和企业来共同出谋划策,分工合作,找到各自的发力点。”
于是他承担起了牵头人的作用,与喜马拉雅FM达成合作,把《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制作成有声读物《细讲中国历史:从夏到清,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这次合作后来也被证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节目的第一期更新于2019年7月,两年多的时间里陆续上架749集,所有节目提供免费收听。截至目前,节目共累计4156.4万次播放量和29.6万订阅量,评分高达9.5分。
记者打开了喜马拉雅FM,节目的评论区有不少听友催更:“快点更新呀,秦汉以后等不及啦”“急盼更新,刚听到元史第九集就到底了”“后期会继续录制吗?什么时候推出完整版”……
“11月刚刚录完了所有内容,过两天应该就可以听到了。”面对热情催更的听友,朱锦川笑着说。
十年前,朱锦川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了有关加强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提案,对于未来,他又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我的未来十年工作计划是,把现有的优秀国学丛书以全媒体形式呈现,让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背景人都能看懂、都愿意看中国历史。”朱锦川表示,目前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节目内容是原著的有声读物,接下来“文柏讲堂”还将以IP授权的形式,对《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提问诸子》《孔子的故事》《大夏史》《东坡海南游》等作品进行影视、动画、音频等形式的改编,力求打造出一系列权威可靠又老少咸宜的讲中国史的作品。同时,全媒体的产品也能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做这些事,能让许多人受益,能影响到一批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三观,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朱锦川向记者坦言。
","summa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