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1949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70年间,中国从“一贫如洗”成长为一个体量近百万亿元的经济体,从“洋火洋钉”到“中国制造”风靡世界,从落后时代到引领时代,发展之快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伟大创造”。
这种奋斗史使中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很多第三世界的兄弟表现出对“中国模式”的熊熊热情,但其实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国家很少。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的学霸级国家——埃塞俄比亚。
这个国家在过去20年的GDP平均增长率高达9%,1999年时GDP只有77亿美元,到2019年已经961亿美元,增长超过10倍,成为非洲的经济奇迹。而逆风翻盘的背后,离不开以中国发展为模板,认真搞经济建设。
1、埃塞俄比亚是谁?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的非洲之角,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有着“非洲屋脊”的称号。这个国家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目前人口超过1亿人,在非洲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埃塞俄比亚所在一带,就是“人类祖母”露西的出生地。320万年前,露西在此出生,此后的时间里,她的后代陆续离开非洲,远航到世界各个角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一个世界,还真的是同一个妈妈。
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非洲成为被黑暗笼罩的土地,黑人被当成商品,被运到美洲当黑奴,欧洲国家赚得盆满钵满,非洲则沦为“被剥削者”。19世纪后,欧洲列强瓜分非洲达到高潮,只有两个国家没有被殖民过,埃塞俄比亚就是其中之一。
时间走到了现代,埃塞俄比亚成为第一个跻身于自由民族之林的非洲国家,并晋升为非洲的政治心脏,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UNECA)和非洲联盟(AU)的总部,都建在埃塞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经济上,埃塞的底子非常差,但正在迅速改善中。作为人口大国,埃塞劳动力充分,但2019年仍有八成的人在农村生活。国内大多数人起床后到小厂大厂打卡上班,而大多数埃塞人是挽起裤腿下田干活。目前埃塞还是一个农业国,八成的出口是农产品,这里是咖啡的发源地,也盛产各种茶叶、棉花、香料和芝麻等。2004年,埃塞全国50%的人口都处于贫困状态,到2019年,这个数字降低到了20%。
说起脱贫这件事,埃塞抄的还是中国的作业。前埃塞驻华大使梅斯芬说过:“我们渴望发展,我们的国家需要改变。中国用 30 年让 6 亿人脱贫,足以证明这一模式的成功。除了中国,我们还能跟谁学呢?”
在埃塞的中学课本上,中国是一个榜样的存在,传达着这样一种精气神:中国在近代积贫积弱,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奋斗,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既然中国能由穷变富,埃塞为什么不可以呢?
中国企业家在埃塞也很受欢迎,例如国内知名的马老师去非洲演讲时,一群非洲年轻创业者抢着要和他合照。马老师的白手起家,让一穷二白的非洲兄弟看到了希望,这真的挺触动人的。
那么,中国和埃塞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2、投资+援助+榜样,中国“带出来”的非洲经济奇迹
中国和埃塞的经贸往来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在古代丝绸之路,两国已经有进行贸易。两国在1970年建交,至今也有50年。自1996年两国签订新的合作协议之后,贸易关系快速升级,现在埃塞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2002年,中埃双边贸易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7亿美元,中国是埃塞最大的贸易伙伴。
除了积极和中国往来,埃塞还沉迷学习中国发展模式,那股劲堪称“学霸”级别。埃塞的产业政策实践采用了中国式的“摸着石头过河”,从制定五年计划、大兴基建、建设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到招商引资等等举措,几乎都在照搬中国。
甚至连精神内涵也不放过。有中国企业家去埃塞考察后发现,“发展”这个词在埃塞的地位非常高,就像“改革”在中国的重要性一样。“赚钱”这个更务实的目标,压倒了其他内部矛盾。
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中企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根据2014年的数据,埃塞90%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个风电场、非洲的第一条轻轨、东非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等等,都是在中国资金和中国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在轻轨和铁路刚开始运行时,还有很多人都跑去围观,吃瓜吃得相当开心,毕竟这在非洲历史可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我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它们意味着埃塞货运不出去、人流动不起来的局面,终于被大规模地打破。比如2016年建成的“亚吉铁路”,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连接了埃塞和吉布提两国首都,总投资约40亿美元,全部采用了中国标准和中国制造。这条铁路把两国首都间的货运时间,从以往公路运输的7天降低到10小时。时间就是生命,这对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帮助非常大。
与此同时,埃塞还是非洲少数真正懂得利用人口红利、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发展愿景则向中国学习,要成为非洲的“世界工厂”,怎么做呢?还是抄中国作业,搞起产业园区。
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在埃塞有6大工业园区项目,其中由中土集团承建的阿瓦萨工业园区,是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这种产业的集聚效应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能帮助埃塞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中国还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可谓是教学辅导一条龙服务,硬件软件两手抓。
除投资之外,中国还在持续帮助这位东非兄弟,时不时拉它一把。例如中国会给埃塞无偿援助各种粮食、医疗和教育资源,还会提供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助力埃塞建设国家。顺便说一句,去年年底,埃塞向太空发射了史上第一颗本国专用的卫星,那次卫星发射中国承担了800万美元的大部分费用,可以说是中国送给埃塞的一份大礼。
中埃的合作,从宏观层面一直在助推埃塞经济的前进,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看,中国元素也已经融入到埃塞人民的生活中。你走在埃塞的街上,公路大概率就是中国人修的,会和中国人擦身而过,中国餐馆、建材店、理发店、家具店,也很多是中文标注的,非常醒目。
有人把埃塞称为非洲“小中国”,世界银行预计,在2019-2021年期间,埃塞将是世界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增速达到8.1%。这种增长的冲劲,还真的挺像中国。
3、中国为什么要投资非洲?
其实,除了埃塞俄比亚,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还涉及了很多国家,例如安哥拉、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等。
2019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1100亿美元,有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地投资,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心针。与此同时,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中国也在帮助当地搞制造,将来世界上不仅会看到中国制造,也会看到更多的非洲制造。
在民生领域,中方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近五年培训非洲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次,实打实地增进了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还宣布将为非洲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
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投资和援助非洲呢?最后一部分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中国在向非洲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促进非洲经济的增长,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也能收获大量非洲的劳务承包合同,带动了中国商品、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此外,在对非投资的过程中,也能释放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中企在非洲的油田项目还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巨大帮助。
其次,我们都说人是社交动物,在地球村环境里,国家也是要出门靠朋友的。怎么才算朋友呢,买卖是商业,援助是情分,朋友都是从日常的帮忙中产生的。在建国初期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在向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帮助,这也收获了老铁般的情义。
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当时毛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非洲兄弟的支持,中国要想重回联合国是挺难的。汶川地震时,赤道几内亚等数十个发展中国家,虽然自己也没多少钱,但还是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联合国总部)
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在国际社会里,单打独斗行不通的。守望相助,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胸怀与担当,也是一种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的践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于西方国家,一帮忙就想提各种条件,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从来没有殖民的污点,对外援助也没有附加条件,与非洲是平等相待的关系。就像尼日利亚《先锋报》所报道的:“中国人告诉我们,蜡烛不会因点燃其他蜡烛而失去亮度,而是让世界变得更加明亮。”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埃塞俄比亚,它目前还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球,正成为非洲经济的明星。到2025年,埃塞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我们期待它能奋斗出新的奇迹。
文 | 邱榕 题 | 凌明 审 | 程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