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士渡刚做了一个没国籍,没绿卡又没钱如何申请医学院的讲座。
文字整理在这:没国籍没绿卡又没钱,可是我就想在美国读医学院,咋办?(节选) - 知乎专栏
在美国申请医学院如果没有少数族裔身份的加持,即使对于美国本土学生也是非常艰难,更不要说没国籍没绿卡的国际生。如果也是标题中的三无人员,那么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带你在Pre-Med路上多飞一里地。
-什么是Premed?
Pre-Med一般是指在本科阶段有志于申请医学院然后取得Md/Md-Phd学位的学生。一般来讲是一种身份,在少数的学校会作为一个专业存在,Pre-Dental同理。部分州立学校如Ohio State的确会设立Pre-Med或者Pre-Dentistry作为一个专业,但是我个人认为意义不是特别大。
Pre-Med / Pre- Dental 并无专业限制。但多数人会选择与pre-requisite(pre-med必修课程)有一定重合度的自然科学类专业,如生物或化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放飞自我,修一个你喜欢但和医学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专业,甚至修双专业。在学习一个正常专业的前提下,其实完全是可以完成Pre-Med必修课的。而其实招生官也往往对这类人更加青睐,因为能够平衡好自己专业内的课程要求和pre-med长长的必修清单的人,一般都是time management技能开挂的骨骼清奇之人。而且如果一个学生在准备学医的前提下还义无反顾地把大学四年的夜晚用来和柏拉图缠绵,招生官有理由相信这个学生对自己热爱的事是不计较利益得失并愿意全力以赴的,而这也是行医者重要的素质之一。总而言之,鼓励大家追随自己兴趣,当一团不一样的烟火,但前提是GPA不能掉到地上。
- 为什么要学医?
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你无论是医学院申请的PS还是面试的时候你会不停地被问到。在美国我觉得医生的薪酬、社会地位、成就感超其他职业的,但是医生的这个培养也是训练周期较长而且压力较大的过程。如果从本科毕业开始计算,后面首先需要四年的医学院,之后还要有2到5年的住院医,如果你要是想Subspecilize就还需要1到2年的Fellowship,比如你想做外科,而且后面明确想做儿科外科,就需要再做一个Fellowship。所以从培养周期来看,包括这个遴选也真的是优中选优,在每个环节上都还是很艰辛的,希望大家做好这个思想准备。我一个Pre-Med的美国朋友就义愤填膺地认为所有不谈钱的Pre-Med都是大尾巴狼。但我绝不建议只因为收入而选择从医,毕竟在大学毕业五六年后的光景,你曾经的朋友们薪资水平都多多少少像高铁一样开始提速,而你还只能开着手扶拖拉机熬住院医。所以我个人认为Pre-Med这个过程对于医学院申请来讲,也是探索为什么要学习医学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个也是Pre-Med阶段的真正意义所在。
-申请美国医学院你需要做什么?
首先,必须毕业于美国四年制的本科院校,有些同学在国内就读一年后转学到美国,这样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大部分医学院也是接受申请的,但是前提是你的所有Pre-Med必修课必须是在美国完成的,这个可以咨询具体学校。
其次是必修课,一般是包括2门生物,4门化学(其中2门有机化学),2门数学,2门物理,2门英语文学,1门生化,1门心理学,1门社会/人类学。生化在某些学校不是必修,但近几年一般学校都会要求。心理学、社会/人类学是针对新版MCAT增加的要求,某些学校不需要,建议看具体学校要求。大家可以看到必修课中有大量实验课,所以一定要重视课程安排,尤其是如果所在本科学校的科学类课程比较Intense的话,不推荐大家一学期上3门及以上的实验课。必修课的成绩招生官还是会格外关注的,因为这些课程一定程度上会预测你在医学院的表现。如:是否擅长科学类课程,是否适合学医。尤其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有机化学,因为我知道的Pre-Med学生里非常多人倒在了这门课上。有机化学分1和2,如果在Orgo1拿到不理想的成绩,后面学医的路就比较坎坷了。所以必修课方面大家一定要重视GPA。牙医的必修课比Pre-Med的基础上还要多一些,比如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但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和医学院大致相同。
- GPA
大部分学校录取学生的平均GPA都可以在官网找到,可以提前搜一下。对于国际生,我个人认为保持在3.8以上会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分数,但具体也取决于你的学校名气和打分尺度等。Science GPA也是用来预测你将来在医学院的幸福指数,虽然名义上是科学GPA,其实数学也会算进去,这对中国学生来讲可以说是福音了。注意两个GPA之间相差最好不要超过0.03。
-标化考试
MCAT是医学院申请必须的一个考试,在2015年改版之后变成了一个无比凶残的考试,考试总时长算上Break一共是7.5小时,所以对体力脑力都是一场考验。内容大致分为4个板块,一部分是生物化学,第二部分是化学物理,第三部分是心理社科,最后一部分是阅读。前三个板块虽然不是直接考阅读,但是出题模式是Passage-Based,所以对于考生的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还是有非常非常高的要求的。Verbal这一块跟SAT阅读比较像,只是单纯测试你的阅读理解,前三部分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考察你对知识的掌握。基本都需要考试前做大量的训练来适应,一方面是强度,考试时间非常长,另一方面是反应速度,因为每一个部分都有固定时间。
DAT考的科目稍微有一点不一样。考试时长大概不到5小时。板块也是分为四个:第一部分是自然科学包括General Chemistry、Orgo、生物,但是题目都是独立的,不需要读文章,这一点上来说比MCAT难度稍微低一点;第二部分是Perceptual Ability,这个是牙医特有的Test,考察你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六种题型,比如打孔(一张纸折叠,在某一处打孔,问展开之后是怎么样的,这就需要你的脑海中要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看角度(会给你四个角度,有可能是钝角,锐角,但是这四个角度之间的差别不会超过一度,当你用肉眼去判断他们之间的大小差别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有挑战性的,题目会要求考生把角度从小到大排列或者从大到小)、平面图形折叠(留给你一个很复杂的平面图形,然后考察你把它折叠起来的立体形状是怎样的)等等。六种题型都是这一类的,需要考生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基本每个题做题的时间非常紧张,看角度的题不能超过十秒钟,空间折叠的这种不能超过30秒;第三个板块是阅读,阅读的话跟MCAT的稍微有点区别,文章数量会少一些,但是文章长度大概是MCAT文章的两倍多一些,所以综合来看阅读总量两个考试差不多;第四个板块是数学,数学在MCAT里是不考的,所以如果中国学生去考DAT,在数学板块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在申请的时候数学这个板块的成绩学校不会特别的在意。
综合来看,个人认为MCAT难度要比DAT高一点,主要是在阅读上,但是DAT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个涉及将来你当牙医的职业特点,而且牙医学院的招生官还是非常看重Perceptual Ability这个部分成绩的。所以说如果你不是特别擅长空间想象力的话,想学牙医还是好好考虑一下。总而言之,两种考试都需要多训练,预约考试的话建议提前两至三个月,建议大家一次性考到满意的分数,MCAT和DAT不像SAT可以考多次,还是建议大家好好备考一次过关!
-推荐信
接下来是推荐信。医学院要求的推荐信一般是三封起跳,五到六封会比较占优势,但是只集齐数量还不够召唤神龙,还需要推荐信的多样性比较强一点。比如说让文科教授/理科教授/实验室老板/志愿者负责人,都帮你写推荐信,其中,我个人认为Natural Science教授写的推荐信的份量是比较重的。一般来说,学校会明确要求要有两封推荐信来自Science Professor,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Science Major,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让文科教授/其他领域的老师/Supervisor来帮你写推荐信,这样可以突出你的形象比较Versatile。
-课外活动
志愿者类: 可以延续本科申请时上山下乡扶贫支教的套路,但是也要尽量做一些和医疗有关联的,比如许多医院都会提供一些给本科小朋友体验生活的义工岗位。还有一种特殊的医疗类志愿活动,就是hospice service(临终关怀)。在这里你虽然接触到的医学仅限于针灸推拿跳大神,但是这类活动会带给你对生命更深刻的思考,和对职业选择的重新审视。
影子医生: 对于当医生这件事来说,吃猪肉之前是一定要先看猪跑一跑的。Shadowing的意义就在于让你置身医院环境中,然后跟着医生全程围观一整天他们的工作内容,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节奏,他们跟病患是如何接触的,如果是外科医生的话,他们是怎么安排在Or的时间还有面诊的时间的。这个是可以帮助你确认自己对医学,具体哪个方向的医学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一般来说,大夫对于shadow他们的本科小朋友都是十分友好也乐于传授知识的。
社团活动: 按个人兴趣选择就好。如果你对运动比较爱好的话,推荐加入运动队或社团。因为医生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医疗团队,所以team work和leadership都是极其重要的素质,可以在sports team/club中得到锻炼。
研究经历: 这个东西近几年在申请中的分量基本已经完成了从optional到preferred再到required的进化过程。所以research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越早越好,因为几乎所有研究机构都会表示他们比较喜欢有经验的,而越有经验申请到优质项目的概率也越大。所以为了打破这个死循环,可以考虑先从学校的research或者校外的无偿research做起。当然,有研究经历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引起AO的注意,还需要贪得无厌,啊不,孜孜不倦地寻求发表论文的机会。一作在手,天下我有。当然了,N作也不慌,迟早奔小康。如果第N作者也没有捞到,那就只好声泪俱下地抱住老板大腿,能求得一封推荐信也是不错的。
-医学院申请过程
简单地讲下医学院的申请流程,牙医学院也比较类似。如果大四毕业以后计划秋季立刻入读医学院的话,需要大家大三暑假就提交申请,医学院的Application Cycle是要比本科提前几个月的。推荐信需要大三秋季,就是大三上学期开始找老师收集。同时开始文书构思,MCAT和DAT最晚一定要大三暑假之前考出来,面试的话一般是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有些学校战线拉的比较长,可能会持续到下学期。医学院的话最早十月份就会收到录取,前提是交申请交的早,牙医的话最早是12月1号,因为牙医学院有一个Protocol,不允许12月1号之前私自给学生发录取。牙医学院和医学院都是滚动录取,所以越早申请越好,建议大家不要拖,6月1号一开放申请就赶紧提交。申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Primary Application,主要就是大家填填活动、简单的个人信息,和本科用的Common Application差不多。我重点讲一下Personal Statement,其实就是一个题目,你为什么学医。这个要回到我最开始讲为什么学医大家一定要想好,在写文书之前为什么想读医只要说服你自己就好了,在文书里你要说服招生官,让他们相信为什么这些理由能够让你坚持学医。有同学可能会说,我想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喜欢研究啊等等,那招生官可能就会问你,那你为什么不当护士呢?你怎么不去读Phd呢?或者你为什么不读Md-Phd?当然这也是一个选择,后面我也会提到。但是对于Md来讲的话,能把Why Medicine写的有理有据使人信服还不cliché的情况下,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
Primary Application提交之后,会有一部分学校在Initial Screening之后,发给其中一部分学生Secondary Application,但也有些学校是不进行筛选的,也就是所有交了Primary Application的人都会收到Secondary Application。Secondary App内容是差不多的,就是写更多essay,问你些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考察你作为一个申请者的素质。
最后一项就是面试。面试我也重点讲一下。经过材料初审之后,学校会邀请少部分的申请者去学校面试,不过不包食宿,所以说整个申请包括申请费到面试,是非常破财的一个过程。基本上面试的形式有两种,两场一对一或者一场一对二。一对一就是一个面试官面试你一个人,还有一种就是两个面试官面试你一个人。面试人员有时候是Faculty Member 或者其他Staff,或者也有可能是在校生,比如在读的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面试内容的话主要看面试官心情,有时候可能比较刁钻,比如说一言不合就甩给你一个Ethical Dilemma。我给大家举个我之前在学校上Seminar听到过的和Ethical Dilemma相关的例子。比如你的病患患了某种癌症,做了基因序列检测,发现是基因中某个SNP和这个癌症相关,也就是说这个癌症可能是会遗传的,病人临死前要求你保密,包括对他的家人。那么在他死后,你会告诉他的家人,让他们去做基因筛查以起到对潜在癌症的预防,还是你会遵守你的承诺,保护病人的隐私。这类问题都是你在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当然有一些面试官可能会比较Laid Back,就会看看你Resume,看看整个Activity List,就是你本科参与什么活动啊,然后你讲讲活动的感受啊。有的面试官可能会比较在意你的Reserach Experience,他会逐条问你做过的Research。比如我在哥大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就要求我把我的Research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每个都给他讲了一遍。虽然我个人认为,牙医相对于医学院来说Research的要求相对低一点,但是大家如果做了Research的话,在面试的时候要做好被问到的准备。参与面试的学生有1/3到一半的学生会被最终录取,这个是普遍的情况,医学院和牙医学院的差别不大。
除了想结合个人经历做一点经验分享,主要也是为了给各位即将或正在Pre-Med漫漫长路上坚持的小朋友们打一针鸡血。我的advisor在大一时告诉我:It’s extremely difficult, it's not impossible. 大二时告诉我: It’s up to you. 大三时告诉我:You know what? Someone has to do it and I think you can be that person. 你看,只要你自己踏踏实实愿意为那渺小的希望付出努力,这世界哪还好意思与你为敌啊。
--------------------------------------------------------------------------------------------------------
回答作者狗头妹,三士渡导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