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雨具?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雨具?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雨具?古人虽无现代工艺的雨具,但防雨用品并不鲜见:身披的有“袯襫”、“油衣”,头戴的有“斗笠”,脚穿的有“油靴”、“油鞋”等。盖盖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

古人虽无现代工艺的雨具,但防雨用品并不鲜见:身披的有“袯襫”、“油衣”,头戴的有“斗笠”,脚穿的有“油靴”、“油鞋”等。

吴国学_吴国学河南豫资_吴国学豫资公司

盖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伞盖、笠盖、宝盖、圆盖、花盖、天盖。《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 《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肘。

《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吴国学河南豫资_吴国学_吴国学豫资公司

古代有柄的笠,类似伞,但无法像伞一样开合。

国语·吴语》:“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遵汶伐博,簦笠相望於艾陵。”

唐·韩愈《画记》:“鉼盂簦笠筐筥,錡釜饮食服用之器。”

吴国学_吴国学豫资公司_吴国学河南豫资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吴国学河南豫资_吴国学豫资公司_吴国学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谁知大受欢迎。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的民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蓑衣

吴国学豫资公司_吴国学河南豫资_吴国学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且使用范围最广的原始雨衣叫“袯襫”(bó shì),就是后来通称的“蓑衣”。出现于先秦时期。《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条里已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这是齐国农民遇雨天做农活时的装束,从管仲所述来看,袯襫的防雨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农民虽然身着袯襫,但身体还是被雨水打湿了。三国时吴国学者韦昭释之为“蓑襞衣也”,清郝懿行《证俗文》说得更具体:“案袯襫,农家以御雨,即今蓑衣。”

蓑衣与伞盖一类雨具相比,不仅避雨效果好,而且空出的两只手可以干活。不只是农民雨天喜欢穿,渔夫雨雪天垂钓时也常披之。晚唐诗人郑谷《雪中偶题》写道:“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唐农学家、诗人陆龟蒙《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蓑衣》诗称:“山前度微雨,不废小涧渔。上有青袯襫,下有新腒疏……”不少古画中,蓑衣都是钓鱼爱好者的必置装备。

油衣

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以竿挂油衣,勿辟藏。”《隋书·炀帝纪上》:“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孔公 借油衣,叟曰:‘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也。’ 孔公 不觉顿忘宦情。” 清 纳兰性德 《雨霁赋》:“涂泥静涤,平原旷邈,油衣乍脱,轻轩载道。”

油靴

隋唐时期出现的防雨鞋。油靴也称“油膀靴”,这种靴子一般不直接穿在脚上,功能相当于鞋套,分有筒(靿)和无筒两种款式,有筒称为“油靴”,无筒称“油鞋”:用木片做底,木底钉钉子以防滑。靴面用细绢制作,外面涂上桐油或蜡。据明刘若愚《酌中志》,明朝宫里也曾允许穿油靴,“或雨雪之日,油靴则不禁也。”

上一篇: 【新六艺园本课程】诵读经典国学,演绎魅力童年——机关幼儿园大二班项目课程
下一篇: 加盟幼儿园10大品牌排行榜 需要多少费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