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西游记:在英国学习考古

西游记:在英国学习考古

西游记:在英国学习考古从对考古的定义来说,中国的考古学学习还是以田野考古为重。而这在英国的考古学学习中主要属于本科必修课程

在英国学考古

从对考古的定义来说,中国的考古学学习还是以田野考古为重,而这在英国的考古学学习中主要属于本科必修课程,研究生阶段就更偏向科技考古(实验室科技分析),这也是我选择出国学习的原因。

2014年,我飞越两万公里来到了英格兰西北的利物浦大学,开始了考古学硕士课程的学习。和中国的大学学科设置有所不同,英国的考古学硕士分为两类,一种是文科硕士(MA),一种是科学硕士(Msc)。事实上,从我的感受来说,在研究方面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主要还是一些必修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侧重对文献、历史的把握,而后者更侧重对古代器物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我的第一导师Matthew是罗马钱币学专家,他的研究侧重于对罗马钱币的化学构成、成色鉴定等方面的分析,而这些研究往往和历史文献中的若干记载相互呼应、印证,从而形成综合的跨学科研究。

英国学制_英国学_英国学校排行

维多利亚博物馆和艺术馆,利物浦大学中心广场的标志建筑。

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考古学训练特别强调文理兼修。从本科阶段开始,不仅要学习古代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还要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比如地质、化学、物理等。有的方向还需要修习若干古典语言,如古埃及语、拉丁语等。

这就要说到利物浦大学考古学、古典学和埃及学系的特殊设置了。我所在的系属于历史、语言和文化学院。整个大院包括历史系、政治系、现代语言和文化研究系,以及爱尔兰研究所。人文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各个学校都在压缩文科来扩展其他学科。英国高等教育界也把更多资金投在了回报率更高的商科、管理类、理工科和医科上。考古专业被公认为难毕业的学科之一,在英国高昂的学费压力下,虽然有不少中国学生在利物浦留学,但考古系罕有亚洲面孔。作为考古专业研究生里唯一的中国人,我得到了很多历练的机会。

在硕士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上课、写课程论文和准备最后的硕士论文。就课程设置而言,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专题研究。除了一般的考古学方法论外,还要学习埃及、希腊、罗马以及罗马时代的不列颠等专题,涉及历史考古学、文物学、物理学等。此外,还有专门的科学仪器使用和科学分析方法等课程。

除了罕有文献资料支持的史前考古,大部分考古研究都需要扎实的文献功底。比如研究威尔士地区的一座罗马军事要塞遗址,并不是扛着锄头去挖就行了,必须要熟悉威尔士的山川地理(还要考虑到将近两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地理变化),了解罗马人军事驻地的基本构架和组织模式等等。前阵子英国出了一个大新闻,一个叫Stuart Wilson的南威尔士中世纪史狂热爱好者,在25岁那年以毕生积蓄3.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30万左右)买了一片4.2英亩的土地。根据对文献的研究,他坚信在那片土地下沉睡着威尔士中世纪历史上的一座名城。经过十几年的挖掘,最终这座13世纪南威尔士的商贸重镇重现在世人眼前。

英国学校排行_英国学_英国学制

Stuart Wilson和他的威尔士古城 © WALES NEWS SERVICE, UK

由于考古学科的特殊性,实验室是除了文献阅览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地点。研究生导师会根据各自的方向,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指导。比如,我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罗马钱币,在硕士训练中,除了对陶瓷的研究,我也要接受对钱币等金属文物的实验分析训练。根据自己收藏的中国古钱币,我选出了合适的样本,对汉代、宋代和清代的钱币进行科技分析,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分析(SEM-EDS)和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P-AES)对钱币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成分分析,然后再作深入的数据分析训练。

一般而言,英国的考古学研究生考试方式主要是讲演和课程论文。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一般会安排一篇到五篇的课程作业。此外,有些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将本学期的课程报告或研究主题整理出来,每个人做十五分钟左右的讲演。最后的课程成绩是结合所有的表现综合评定的。整一年的硕士研究学习下来,基本上要完成近十万字的英文写作,这对阅读和写作有很大的提高。在顺利拿到考古学硕士学位之后,我又继续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博士课程。

英国的博士阶段几乎没有任何必修课,整个培养模式类似于中世纪大学的师徒相传。一般博士生都有两个导师。主导师和你研究方向最为接近,对整个博士论文的写作起掌舵的作用。副导师则是辅助主导师,深化研究计划,在主导师因个人事务或其他原因无法充分履行职责时,为你的研究进度把关。导师会面的频率一般是一月一次到两次,主要内容就是同导师讨论目前的研究进度、实验结果、文献阅读的看法以及碰到的困难。

这种看似闲散的培养方式对于个人自律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每一年结束之前,学院里都会进行一次重要的年度进度审核(俗称APR)。一年级的博士新生首先需要撰写一篇1万字左右的进度报告,一般都是对自己课题的研究综述,然后讨论前人研究有哪些可以补充的地方,以及自己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整个博士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导师组的认可后,这篇文章就会由学院发给另外两名教师组成的评议组。在暑假之前,每个学生要在全院师生面前进行二十到三十分钟的讲演,阐述自己的研究。讲演之后,再完成评议组和同事的提问。报告和演讲都通过了才能继续注册下一年的博士课程。

自我调整和放松

在英国,酒吧文化最令人着迷,也最让人头疼。尤其是在天天下雨、妖风大作的利物浦,大量爱尔兰人后裔对于酒吧文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热爱。因此,几乎每次系里开完会、做完讲座,或者灵魂无法安坐于电脑前的时候,都会去附近的酒吧坐坐;每次外出研讨会时间表的最后一项,也一定是XX街的X pub。喝上一杯Guinness或者Black Jack,在一种更轻松的环境下互相吐槽自己的研究、娱乐八卦或邻居家的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有点像中国的饭局,心情好了喝一杯,心情不好干一杯,心情不好不坏也要来上一杯。

英国学校排行_英国学_英国学制

Facebook上一张英国酒吧地图:用pub在英国地图上定位。

这种社交生活也是博士生和导师的一个放松方式。上一个小时还“面目狰狞”的导师会跟你谈起他刚给自己孙女买的小滑梯,如果喝高了的话,兴许还能透露点系里“政治斗争”的内部消息。在这个方面,窝里斗和文人相轻的传统看来是人类文明中的普遍现象。但清醒的工作时间,他们除了当面和背地里相互吐槽,竟也能听到几句对对方的赞扬,这许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境界,若有一天谁跳槽走了,又会十分想念。

一般来说,大家都默认一杯在手的时候就不要再谈学术了,不过有的时候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其他老师分享当年苦读博士的时光。怎么和黑心房东斗智斗勇,怎么在办公室里憋了一天写不出一个字。曾经有一位做中世纪教会史的博士跟我们聊起,他当年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怎么也串不起一条主线来,一夜未眠之后,买了张机票直奔比利时。在比利时邻近德国边境的一座小城,有他研究的那个人物的修道院遗址。跑到遗址前面,他跪在尘埃里喃喃自语:“最可敬的神学家啊,12世纪本笃会的最后光芒,你们到底是写了些啥,给我托个梦吧!”说来有趣,在他回英国的飞机上突然觉得自己想通了,之后重新写了一遍,论文得以顺利通过。

英国学制_英国学_英国学校排行

披头士曾驻唱的Carven Club是披头士迷们常去的酒吧,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驻唱歌手在这里唱披头士的歌曲,成为利物浦不可不去的游览胜地。酒吧对面的一面墙上贴有很多刻有名人名字的砖,很容易找到许巍和毛阿敏的名字。

在海外读书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除了课业压力,也常常出现文化上的隔膜。然而,慢慢适应了英国的节奏和文化之后,也能更好地体味利物浦这座海边小城的风韵。有时论文写累了,趁着妖风未起,就去阿尔伯特港逛逛。要么就坐上城际小火车到切斯特的城墙上溜一圈,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心情。

英国学_英国学校排行_英国学制

利物浦艾尔伯特港

“一生学生”:校园之外的学习

除了学校组织的讲座和研讨会,在英国和欧洲大陆还有许多和陶瓷相关的研究会。在英国,最为有名的组织是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入会当然是我首先要做的事情。

始建于1921年的东方陶瓷学会,如今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于东方陶瓷。以这个协会为中心,相关的重要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馆和其大维德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和若干私人收藏家以及专业研究者联成了一个整体。除了经常光顾的两大博物馆外,诸多古董店、二手店和私人收藏家也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宝藏。

曾有幸到英格兰南部的一位老收藏家家里做客,近30平米的展览室排列整齐,被分成了内外两室,内室四面墙布满了通天的展示柜,大量的景德镇外销青花瓷器一个挨一个;房间中间放了一个两米高的长方形展示柜,展出了其他窑口和少量东南亚的外销瓷。而在外间的资料室,则用粉彩、五彩、珐琅彩等瓷器做了一整面装饰墙。

为了获得更多的研究讯息和研究材料(尤其是罕见的瓷器和瓷片),各种研讨会和艺术节是万万不能放过的。去年伦敦举办的亚洲艺术节活动中,除了东方陶瓷学会组织的展览和讲座外,伦敦的艺术区Mayfair,St Jame’s和Kensington Church Street也有很多艺术馆为此次活动安排了特展。最开心的是正赶上中国瓷器研究专家Rose Kerr的新书发布会。这位Rose女士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浸淫数十年,每日与瓷器打交道,平生所著《宋代瓷器》、《中国陶瓷之清代瓷器》、《白瓷之德化白瓷》、《中国外销瓷》等,部部都是瓷器研究的必读经典。几天后,又有幸同她和另一位泰斗级人物John Ayers一起参加白金汉宫的皇家瓷器收藏专题讨论会,与名家一起交谈的经历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英国学_英国学校排行_英国学制

大英博物馆

英国学_英国学制_英国学校排行

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

英国的博物馆与高校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博士生的身份行走在这个不大的瓷器江湖中,能获得诸多便利。比如,可以申请到各大博物馆去做研究,甚至许多珍贵的瓷器都能直接上手观察。在这些方面,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制度和运作模式。博物馆不仅仅是珍藏宝物的仓库,也是探索人类文明成果,深化我们对古人世界理解的通道。文物本身的美好可以被眼睛所感知,而其背后悠长的故事,却需要专业研究者焚膏继晷地探究。这种良性互动的建立,为学术发展、公共审美和博物馆自身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生学生”是本科时一位日本陶瓷学者分享给我的座右铭,因一语之间道破自己的追求,便常伴左右。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人生旅途,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谦卑的心态去汲取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接纳,理解,感悟。

上一篇: 同样是留学,费用相差近百万!?英美澳真实留学费用大PK!
下一篇: 国学属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