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热
在经历了20世纪大半时间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其实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不过当时的“寻根”和所谓国学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性质上,都还只是中国文化“一阳来复”的初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起了很大作用。《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传统文化著作纷纷走进人们的视野,对这些经典的解读成为媒体的一种新气象。更重要的是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尤其是佛教文化在民间的兴盛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归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
国学热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道德的堕落,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离不开传统道德文化,这已经是后“文革”时代转型期执政党和人民的共识。请注意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新提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生问题”等等。这些智慧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也是国民的政治和文化心态走向成熟的结果。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的国学热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初级阶段的文化标志。
实践证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已经成了现代人待人、处世、律己的主要资源,与其他外来的文化、宗教相比,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及文化归属感,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几千年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在“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以及人文教养的增益”方面,为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资源,在心灵稳定、精神向上、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2、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许多有识之士也预言,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文化将继续产生影响并对人类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甚至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崇拜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对西方现代化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过程上基本相同。首先是中国的科技发明促成了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然后是启蒙思想家塑造的中国开明君主制度与孔夫子哲学的典范影响到西方政教改革与革命。
而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公元第一个一千年创立了覆盖整个东亚、远播南洋与塞北的华夏文化圈;二是在第二个一千年启发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为现代性的确立、现代主义的超越提供了文化灵感;三是为整个东亚的现代化提供了儒家文化资源,并完成中华文化自身从衰落到复兴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中西文化交流大使,传教士利玛窦认为:“中国哲学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这位博学的伟大人物,诞生于基督纪元前551年,享年70余岁。他既以著作和授徒,又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断言他远比世界各国过去所有被认为是德高望重的人更为神圣。”
利玛窦还认为,《四书》、《五经》是为着国家未来的美好和发展而集道德教诫之大成,《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而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基于这种认识,他在16世纪的中叶,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译为西文,把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传给了欧洲。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共同宣言中如是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 ……
讲以上这些,是为了让同学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文化曾经遭受过重大打击而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文化将要走向复兴而妄自尊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