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刘梦溪看国学热:“最好不热”

刘梦溪看国学热:“最好不热”

刘梦溪看国学热:“最好不热”刘梦溪开讲11月24日下午,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系列学术讲座“国学、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开讲。文史学者刘梦溪与大家分享自己30余年来研习国学

当下,人们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逐年升温。那么,何为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当代意义是什么?如何在当代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国学、传统文化精粹,追寻中华文化的价值信仰,建立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自信?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_国学热_国学热潮正在兴起

刘梦溪开讲

11月24日下午,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系列学术讲座“国学、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开讲,文史学者刘梦溪与大家分享自己30余年来研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并与听众展开深度交流。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全国各地的听众以及媒体记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_国学热_国学热潮正在兴起

刘梦溪

主讲人介绍:

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兼主编、艺术美学暨文学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著作有《学术思想与人物》《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学术与传统》等;主持编纂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获中国图书奖,《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获国家图书奖。

国学热潮正在兴起_国学热_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

吴为山致辞

讲座开始前,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吴为山为刘梦溪颁发了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学术讲坛邀请函。吴为山说,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仅需要翻译出版国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更需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代表性人物进行交流,因为文化是活的。“刘梦溪先生的形象本身就是国学传统文化的象征”,吴为山认为讲座的主题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因为“如何通过文化、通过国学塑造好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从而走向世界,意义是非常大的。”

一、“传统文化”不等于“国学”

近年来常被人提起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它们各自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讲座一开始,刘梦溪便对传统文化和国学这两个概念做了辨析,“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不应该加以混淆”,他认为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社会的文化,它们是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形态,而国学是学问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学问的研究对象,不能把学问对象和学问本身混为一谈。

谈到国学这个概念,刘梦溪将其分为历史上的“国学”和现代的国学两个维度。历史上的“国学”指国立学校,而现代的国学,是跟西学相比较而存在的一个概念。在上世纪30年代末,二十世纪一位第一流的大儒马一浮先生对国学重新定义“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六艺就是“六经”,指《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种文本经典。“六经”都经过孔子删订,是中国现存的最原初的文本经典,是古人智慧的最高结晶,它不仅是中国学问的源头,也是中国人德范德传的渊薮,是中国人立身修德之基,同时也是中华立国的精神支撑。

那么,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何在?刘梦溪认为,中华文化能够贡献给世界的,是人之为人的、群之为群的、家之为家的、国之为国的一整套精神价值论理。这些价值理念的精神旨归,是使人成为健全的人,使群体成为和谐的群体,使家成为有亲有爱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国家成为讲信修睦、怀柔远人的礼义文明之邦。与人相处,则靠的是“和同”,即“君子和而不同”,即使不同,也可以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刘梦溪表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也给出了人类麻烦的解决之道。

二、学习国学,从诵读《论语》开始

“国学在今天进入教育,说到底,就是进行中国固有的价值教育。”刘梦溪提出,国学课既是当代教育的通识课,也是公民的价值教育课,可以通过此科课程来传授中华文化的天下大道,建议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国学课。他表示,“六经”的文本读起来不无繁难,但《论语》可以作为“六经”的简要读本。

孔子讲的道理,其实就是“六经”的基本道理,只不过通过夫子的言传身教,化作了日用常行,变得更为亲切、近人、易入。

谈到国学、传统文化进入当代教育的途径,刘梦溪主张:修身从知耻开始;学习国学,从诵读《论语》开始。除此需要教育部门精选诗词古文编入课本作为教材,并开设修身课(公民课),同时也需要让大家接受到地上地下文化遗存的观览和熏陶。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_国学热_国学热潮正在兴起

讲座现场

三、如何看待“国学热”?“最好不热”

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刘梦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架构,又不乏通俗易懂的史实案例,在场听众无不屏息聆听,抑或低头记录,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在问答环节中,听众们踊跃提问,刘梦溪则一一耐心作答。在回答社会上争论不休的关于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又称“正体字”)的使用时,刘梦溪表示,过去提倡的是“写简识繁”,即可以写简体字,但繁体字应该认识,而且繁简重合的字也非常多。他表示如果能找一些专家,把简体字重新做一个整理核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针对国学、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刘梦溪首先肯定了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正面价值。

但是,国学是一门学问,热有什么用呢?热起来肯定有弊端,国学真正作为一种学问来讲,最好“不热”。

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让孩子穿上古代的袍服摇头晃脑地读经”等行为,刘梦溪直言不讳道:“不需要,能好好说话就行了。”谈到现代礼仪,他提倡应当吸收一些古代、外国的礼节,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原样照搬,而是找到符合中华文化的方式。

上一篇: “国学热”的背后,什么最值得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下一篇: 第二讲国学热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