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田峰
以前总以为满腹诗词就是国学大师,以前总以为在诗词大会上口若悬河唾沫星四溅情绪抑扬顿挫口吐莲花就是国学大师,以前总以为能出书把诗词解析得淋漓尽致就是国学大师,以前也以为掂着笔记本满大学跑场令小青年们直着脖子仰望就是国学大师。直到今年我才明白不是那回事儿,直到今年我遇见这个真正的国学大师。
她的名字叫叶嘉莹。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叶嘉莹,中国著名古典诗词研究专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穿着裙子的国士”。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她曾先后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6年,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
叶嘉莹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是古诗词造诣深厚,但其大部分人生都是在坎坷中度过。17岁时父亲在战乱中失联,母亲突发疾病暴亡。1948年随丈夫到台湾不久就陷入政治旋涡,丈夫被监禁,出狱后精神出现问题。叶嘉莹经常遭受家暴,战战兢兢中在台湾生活了十八年,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1976年小女儿夫妇遭遇车祸,中年痛失爱女,白发人送走黑发人。
虽然叶先生大半生都是在伤痛中度过,但她却没有消沉,她用柔弱之躯托举起中国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成为当今中国诗词研究的魁首。但我认为,叶嘉莹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叶嘉莹,并不是因为她会背多少首古诗词,会写多么优美的古诗词,能头头是道地注释古诗词涵义。
叶嘉莹之所以能成为叶嘉莹,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殊荣,是因为她做到了知行合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她的嘴能和心照应,心能和行相一致。叶嘉莹在美国学界拥有崇高的声望,生活工作条件自然也很是优越。按说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太在历经磨难之后能过上如此优雅体面的生活,就该知足了。可偏偏叶嘉莹人在曹营心在汉,时刻难以释怀自己是个中国人,自己的根在中国,心自然也就是中国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商人纷纷迁居美国去镀金、淘金,艳羡美国天堂般生活的时候,叶嘉莹义无反顾地逆势而行,执意要报答祖国。她先后被多所名牌大学聘为教授。五十年中国心不变,为国教书就已足够伟大,关键是她不要报酬,并且往返中美的路费都不要,自费回国讲学。开始她还是兼职来祖国教课,时间长了干脆不走了,叶子准备归根了。她不但不走了还不退休了,如今,她90多岁了仍坚持讲学。她不但不要报酬,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叶嘉莹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叶嘉莹的这句话一语中的,也正是我今天要说的。近几年中国的确涌现出几个诗词大家,论背诗词,他们的确能够背到舌头抽筋,论解词释义,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讲个天花乱坠。但他们有知识缺文化,他们只能称作知识掮客,靓丽的外表下面包裹着一颗散发着阵阵铜臭的心。表面上看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实际上他们的气色不正,邪气攻心,最后必然是在哪里站起来在哪里倒下。会背几个诗词就成了大师,仗着混了个脸熟讲课费就漫天要价,会念几个诗词俨然就把自己当成了大腕,四处走穴卖弄风骚。你想他不被大学生用高跟鞋砸破头才算怪!
圣坛是随随便便哪个人想站就站的?在圣坛上站的人必须有圣心,必须有德行。
中华诗词很美,但我们不要以大师的名义却作践中华美诗词。
向知行合一的叶嘉莹先生致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