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公子名无忌
江湖,永远是国人绕不开的一个情节,与庙堂朝廷相对,江湖是民间豪杰的殿堂。各路英豪在这个所谓的江湖中大展身手,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神话。尤其是金庸先生,更是以江湖为舞台,创作出十几篇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相关影视作品也是经久不衰,便是国人江湖情节的最大佐证。其实,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很多江湖味道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李白的《侠客行》,金庸先生甚至根据这首诗创作了一部同名武侠小说《侠客行》。
江湖诗句(江湖诗句唯美)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不愧是诗仙,这首侠客行写的豪气干云,让人读罢侠气纵生。全诗其实是在给我们讲一个春秋战国时期得故事,这个故事稍微懂点历史的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而李白写的这首诗,却没有从庙堂上的信陵君的角度来写,而是以江湖中的朱亥和侯赢为主角,歌颂他们的江湖义气,“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正是这对此二人的最佳写照,江湖味扑面而来。
除了诗仙李白,谁写的诗最具有江湖味呢?说出来大家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个人一直以来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而且被后人冠以“诗佛”的称号,按理说他的诗应该就是恬静寡淡,清新自然的风格,怎么会写出江湖味呢?可他硬是把江湖味写的很浓,这个人就是王维,我们看看王维的两首《少年行》。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读罢什么感觉,是不是一股浓浓的江湖侠气在里面,特别是诗中的“相逢意气为君饮”和“纵死犹闻侠骨香”两句,真是妥妥的江湖范儿,比起李白的《侠客行》,也不遑多让。所以,说王维是李白之外江湖味诗词写的最好的一点也不为过。
另外一首颇具江湖气的诗词就是宋朝贺铸的词《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我们看看这首词: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开篇一句“少年侠气”,就让人热血沸腾。然后贺铸连珠炮一般的用三四字的短句,描写了一个少年侠客的英姿。全词节奏紧快,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一句“剑吼西风”,似乎让人听到少年侠客拔剑时长剑出鞘的怒吼之声,真是让人酣畅淋漓。
还有一些古诗,全篇虽然写的不是江湖事,但其中的某些诗句却写的颇具江湖味道,比如以下几句。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唐]贯休《献钱尚父》
这首诗是一个名为贯休的和尚所做,这一句写的侠气十足,现在很多网上的仙侠之类的网文经常引用或者化用此句。相传吴越王钱鏐看到此诗,非常赞赏,可是嫌弃“一剑霜寒十四州”中的“十四州”有点少,让贯休和尚改成“四十州”。贯休和尚听后不愿,就离开吴地,飘然入蜀,从此杳无音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黄庭坚的这首《寄黄几复》其实是一个书生(黄庭坚)在怀念另一个书生《黄几复》,全诗和江湖一点都不沾边,唯有这一句,让人读罢感到一股浓浓的江湖气息。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是宋朝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一祖三宗”中的一宗,但他的诗出名的却很鲜见,倒是《临江仙》这首词,写的实在是好,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句,让人赞叹。这首词开篇就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读读看,多江湖!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每次读到龚自珍的这句,都会让我想起金庸小说中的精彩篇章:西北昆仑山光明顶上,六大门派围攻明教,倚天长剑飞寒芒;东南东海桃花岛中,一青袍老人,飘然而立,碧海潮生按玉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