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11月11日到来,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每年的这个日期除了“光棍节”外,更被冠以“购物狂欢”的标签。然而,在公元1111年这个“光棍年”,一个宋朝文人创办一个书院,讲了一堂课,影响了中国800多年。
在明朝中后期,有一个非常出名楹联,上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少声声入耳;下联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楹联出自于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在明朝时期风靡朝野,起初是明朝最大的“清流”学派,后来演变成了一股重要的势力——东林党。虽然东林书院在明朝被后世广为熟知,但他真正创办的时间,正是公元1111年。
公元800年(公元800年中国是什么朝代)
宋朝元和年间,“程朱理学”盛行,其中,程朱理学中的“程”指的是程颐、程颢兄弟,而程颢有个嫡传弟子,名叫杨时。在“二程”之后,杨时成为宋朝著名的大儒。在公元1111年,杨时到无锡,无锡官员李夔仰慕杨时,邀请他到无锡各地讲学,在途径无锡南门保安寺时,杨时觉得这里古木郁郁葱葱,情景和庐山的东林寺非常相似,是个传道的好地方,于是在李夔的协助下,杨时在此地创办东林书院,并且召集江南学子,在这里讲了一堂课,轰动一时。从此,东林书院的影响力居高不下,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学子集会,成为宋朝“清流”学子的聚集地,很多学子不远千里,就为了在这里听课求学。
宋朝灭亡后,元朝打压汉文化,东林书院从此被废,但无数汉人士大夫始终想恢复这个圣地,直到明朝中叶,民间有有识之士逐渐在东林旧址聚集,但因为苦于没有经费,这里虽然仍有集会,但并没有当年的规模。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因为贪恋首辅之位,没有回家守孝,遭到在野的读书人批评,其中聚集在东林旧址的这帮文人,遭到张居正的嫉恨,本来的盛况遭到一定的打压。直到清流领袖顾宪成的到来,东林书院才到达巅峰:万历皇帝因为想废除太子朱常洛,改立朱常洵,当时的清流领袖顾宪成因为反对而被贬官,顾宪成归隐无锡,在无锡当地官员的帮助下,重振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在顾宪成时达到前所未有的搞得,不仅“君子”辈出,而且东林八君子还制定了一些列的东林守则,这时的东林书院,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是纯学界的集会,这里每年一次大集会,每月一次小集会,每次集会至少三天集中讲学,颇有现在的文学沙龙的味道。然而,随着明朝末年弊政凸显,东林学子们开始转移了自己的方向,分成两派,其中主流一派开始批评时政,成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评论家集群。
东林学子遍布天下,自成一党,在朝的官员,如果同是出自“东林”,则相互照应,如果不是出自“东林”的,则遭到集中排挤,因此有了东林党一说。但东林党虽然饱受批评,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能一概而否定之。
到了明熹宗继位,宦官魏忠贤和奶娘客氏勾结,权倾朝野,加上明熹宗喜欢木匠,不问朝政,东林党开始抨击魏忠贤宦官干政,由此,阉党和东林党仇怨很深,随着东林人士杨涟被阉党处理,接下来东林党在强大的阉党面前,彻底被击碎,受迫害之人何止上万,全国官场谈东林而色变。直到崇祯帝继位,杀掉魏忠贤,东林党才得以翻身,但此时明朝已经病入膏肓,而东林认识遍布朝野,所以有明朝毁于东林党之说,但小编一直认为这种说法太过片面。
明朝灭亡之后,东林书院得到了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等几代帝王的重视,因为这里是文人们比较向往的地方,所以清朝每年都会出资修缮东林书院。直到光绪年间,东林书院被朝廷“征用”,变成了朝廷的地方学政,从此,这个民间组织变了性质。从“光棍年”到光绪年间,东林书院几度兴衰,人才济济,从杨时开院讲了那一堂课以来,中国后来的800多年,都受此影响,意义重大。
小编认为:看待东林书院,需要辩证的来对待,这个书院从成立之日起,大部分社员遵循孔孟之道,是中国士大夫的榜样。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走向了极端,逐渐和其他势力发生碰撞,最后损失惨重。虽然这里面忠奸各有纷说,但东林书院强大的影响力得到普遍的认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