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顺安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股的“国学热”,铺天盖地,一浪高过一浪。
“国学热”的兴起,本是好事,政府鼓励和倡导,国民自己普及推行,反映了国民对国学的重视和喜爱,如果能做得好,完全可以收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效果。但通过无意间的走访,发现各地的“国学热”处于盲目与无序状态,需要引起重视,给予理智引导,以便科学健康地开展,收到更好效果。
各地“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值得注意:1.认识模糊。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搞国学的很多人中,并不真正懂得国学的实质内涵,对国学基本处于一知半解或含含糊糊的状态,这就容易使国学教育这门神圣的事业变成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国学博大精深,以人为本,以理为核心,以物作载体而呈现。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门别类,比如儒家、法家、道家,四书五经、史学、民俗、文学艺术等等,内容相当丰富,需要长期深入系统的学习才可入门熟悉。不是一个人随意读过几本简单的基础国学书籍就算是弄懂了国学的。
教材低劣杂乱。日前在各地推行的国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比较粗糙,鱼目混珠,零散混乱,不成体系,不利于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深入化和高效化。很多国学资料中还有很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多学校为赶时髦,仓促开设国学课程。因为国学教材的匮乏,只能随意选择一些外表粗糙、文字不清、内容庸俗的书籍当做教材,学生学习之后没有多少收获,反而对国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字面,乃至误区。
教学极不规范。由于没有完整的大纲体系做指导,国学教学就很难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具有随意性。想讲啥就讲啥,讲到哪里就算哪里,无法保证实际效果。还有的教学方式迂腐僵硬,追求表面化,例如有些人认为穿着汉服,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书,或者模仿古人的某些言行就是国学教育,甚是可笑。恢复国学,不是简单的表层复古,而是如何把丰富健康的国学精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国民素养。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很多人是只看过几本国学方面的简单书籍,或者稍微做了阅读,就自认为懂国学,乃至精通国学,其实仅知皮毛而已。但是大量这样的人以国学学者或国学教师自居,这些人如果从事国学教育,很容易在国学讲授过程中造成误读误教,误人子弟。传授国学者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才堪胜任资格。
笔者在走访中还观察到,部分国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套,自己在课下做的一套,让孩子们看到的是言行两张皮,如此,国学教育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国学老师需要具有真正的国学文化素养,能够潜身钻研国学文化精华,达到颇高的造诣才堪称为师。需要明白的是,国学授课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学的某种表面形式,很多时候取决于授课人是否能领悟与继承国学的精髓,思想境界是否能化为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里表如一,这一切决定了其授课是否具有很深的国学韵味,是否能培育与熏陶我们的孩子。
需要防范的是,少数国学教育机构借助目前的国学热,打着传播国学的名头,坑蒙骗钱,混淆视听,误人子弟。
为此,笔者建议:
1.目前的国学教育基本是政府倡议和鼓励,民间自行组织和普及,政府的指导力度不足。需要做的是,政府不仅仅鼓励和引导,更需要承担指导、督导的重任,以免国学教育让歪嘴和尚念经,误入歧途。
2. 加强对国学教材统筹规划,分门别类进行编写指导。国学教材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学段的不同,编排不同的授课内容。要分层指导,统一编写,使国学教材既能体现深厚的国学底蕴,又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确保国学教材的规范化、梯次化和系统化。
3.加强国学的师资培养。高素质的国学专业教师是国学高质量普及的重要保证。政府应该在大学专设国学师资培训班,大量培养国学专业教师,分配到基层教学机构。需要培养的国学教师应该具有真正的国学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皆含有国学的韵味,能让人从国学教师的身上读到国学。不能老师自己讲的一套,做的一套。国学教师要研究现代社会形势下国学教学的新形式,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采用先进的不同授课形式推广普及国学教育。
4.建议加强对国学教学机构和教学形式的审核、规范和指导。采用对国学教育机构的资质审核审批制度,完善国学教学形式的监督指导机制,加强引导、督导、指导,全面规范国学教育,打击少数个人借此骗钱的行径。从而把国学教育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确保国学教育的科学高效的开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