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夏季,艳阳高照,外面天气如下火一般。我是一个喜欢宅家的人。坐在室内吹着空调,拿起一本《经典常谈》读起来。
喜欢古代的文学经典,可是对于晦涩难懂的《周易》《战国策》等著作真的太难了,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幸好有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给了我一把读经典文学的钥匙,给我们上了13堂国学经典讲读课。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1942年写于西南联合大学的一本书。
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十三个部分。这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入门级别的通俗读物。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拘泥于古板的翻译,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中国古代的经典,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些经典著作。
先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他认为,国民应该对本国的经典有接触的义务。
这本书里讲解的这些经典作品,是我们的文化历史的传承,是瑰宝,我们作为后人,有义务去阅读,去传承,去发扬光大,而不是让这些经典束之高阁。
《经典常谈》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深入地分析、介绍和解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读着他如潺潺流水的文字,仿佛在古代经典殿堂里徜徉。
虽然《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但是朱自清先生的思想仍然能够指导我们今天的读书生活。他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历史,更可以帮助我们用历史观和哲学观,来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阅读,也适合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人阅读。
朱自清担心,人们读了他这本《经典常谈》,是不是就不去读原著了。
根本不用担心,朱先生的这本书,更加激起了读者学习原著的欲望。
先生说,四书是古代小学生的入门课本。《红楼梦》里的林黛玉5岁就开始学习四书。可是我们身为大学生读过四书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激起了读者学习原著的热情。
人们不禁好奇,这些经典著作究竟好在哪里?忍不住要去读一读。读不明白了,就翻一翻《经典常谈》,看看应该如何理解和阅读。
这些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打磨的经典著作,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重新复活,令人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让我感觉到了世间的美好,也会更加珍惜读书的时光。
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就是十三堂国学课,一本书讲透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些经典著作,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