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忙得“人人力倦,各各神疲”,然而,没过几天,贾母又提出要给宝钗过生日。宝钗不像黛玉是孤身寄居在贾府,她是和母亲哥哥一起以薛家的名义过日子的,要过生日也应该是薛家给她过,贾母与她并无血缘关系,为什么要提出给她过生日?而且强调是用自己的私房钱。也就是说,给宝钗过生日的不是贾府,而是贾母个人,属于私人人情。
阴谋论者认为,贾母这是想借机撵薛家走呢,都十五岁了,该议婚了,赶快滚回自己家去嫁人,别老赖在这里。
如果贾母是个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的市井老妪,她确实可能这么做。但是,贾母是贾氏大家族的老祖宗,是朝廷的老封君,是贾府这个诗礼之家的灵魂人物,她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有大家风范,不会做出这么上不了台面的事。
将笄之年(将笄之年是什么意思)
何况,贾府刚出了个皇妃,刚刚风光地省过亲,薛家母女还得到了皇妃的接见,这才几天哪,就迫不及待地要赶亲戚走,她是想破坏贾府“至今黎庶忆宁荣”的良好口碑吗?
贾母用自己的私房钱给宝钗过生日,确实有她的目的,她是想通过这件事来释放两大信号:公开表示她对宝钗的喜爱,以及向薛家示好。
活到贾母这个份上,已经有了从心所欲的权利。她像天下所有老人家一样,把喜爱和偏心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比如她对宝玉的偏爱,就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为了这个偏爱,她可以把自己的一等丫头拨给宝玉,也可以不顾外人的议论,把宝玉当女孩儿养在内院。
老人家对孙辈们的偏爱,通常表现在物质上。贾母也是如此,不过贾母做得更为明显,她要偏爱谁,就会大张旗鼓地表现给人看,尤其会通过行动来体现,而不是口头上说说。贾母的这种偏爱,不限于血缘,而是看眼缘。比如薛宝琴,可以说和贾母根本扯不上关系,但初次见面,贾母就用超常规的做法,表现出她对宝琴的偏爱:她一方面逼着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一方面把宝琴养在身边,晚上同睡一床,还把极为珍贵的凫靥裘送给了宝琴。
贾母的这种做法,宝玉、湘云都认为足以让黛玉吃醋了,因为规格超过了黛玉。
给当事人过生日,也是贾母表达偏爱的一种方式。八十回文本中,她只给两个人办过生日宴,而且都是以私房钱的形式来体现。这两个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薛宝钗。
相比于用物质表示偏爱,过生日是一种更为明显的公示,是刻意地广而告之。比如贾母为王熙凤过生日,把两府的主子和管家婆子都召集过来,她带头凑份子,目的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家都知道,王熙凤的辛劳,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希望大家和她一样。
贾母说过,府里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所以,当她把族中的两个女孩儿留下来住几日时,刻意打发人去交代不要欺负了她们。为什么需要她去交代?因为,府里的富贵眼,看的不是贫富,而是看谁能入贾母的眼。贾母要抬举的,没人敢欺负。贾母不在意的,想怎么欺负都可以。
贾母自己是从重孙媳妇熬过来的,深知当家理事的不易。王熙凤只是孙媳妇,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些长辈级的婆子们不买帐,所以她需要公开表示她对王熙凤的支持。
这就是她给王熙凤过生日的真实用意:一边犒劳王熙凤的辛劳,一边给王熙凤撑腰。
同样,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也是广而告之:我喜欢这个“稳重和平”的姑娘。
书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了打算和准备。所以,提前得知消息的王熙凤刻意问贾琏该怎么办这个生日宴,“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她做生日。想来若果真替她做,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做的不同了。”
这个信息还告诉我们,黛玉每年的生日,都是由公账中出钱操办,王熙凤原本以为宝钗的生日也从公帐中出,所以才找贾琏讨主意,毕竟她与宝钗是表姐妹,要避嫌,不能私自作主。
没想到的是,贾母说要替宝钗过生日,却是她私人出钱。注意这里的区别:如果由公帐出钱来过生日,就是把宝钗纳入了贾府的人口,像黛玉完全由贾府来管理一样。如果由贾母私人出钱,那么就与贾府无关,只是贾母的私人情谊。
这也是贾母的明智之处:宝钗毕竟不同于黛玉,黛玉是日常生活费用都由贾府负责,宝钗却是不沾贾府一分一毫。也就是说,贾府对黛玉有管理权,但对宝钗没有管理权,这是个界限问题,这也是后来抄检大观园时抄黛玉不抄宝钗的原因。
分清这个界限很重要,这也体现了贾母对薛家的尊重:公账出钱是收编,私人出钱是情谊。收编是从属关系,情谊却是平等关系。正是因为宝钗和贾母只有情谊,没有从属关系,她才可以自行决定搬离大观园,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不需要谁的批准。
也正是这个原因,贾母看上薛宝琴时,她先让王夫人收宝琴为干女儿,让宝琴成为贾府的人,然后她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宝琴养在身边。不然,把别人家孩子养在身边同吃同睡算怎么回事?
由此可知,贾母对宝钗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书中也明写“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于是,趁宝钗满十五的“将笄之年”这样一个不宜大办却不可忽视的生日,贾母把这种喜爱公示出来,让大家都明白她的心意。贾母给宝钗过生日,还引得黛玉吃醋,也旁证了贾母是在表达对宝钗的喜爱。
薛家进京,原本准备投奔王子腾,谁知王子腾突然升了官调离京城,薛姨妈才临时决定投奔贾府,希望能借助贾政的“训子有方,治家有法”,约束和管教薛蟠。
如果说,薛家进贾府时,贾母“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客气的成分居多,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对薛家不但喜爱,而且还有些依赖。所以,借助给宝钗过生日,贾母公开向薛姨妈示好。
贾母爱热闹,希望后院的人越多越好。连突然钻出来的刘姥姥,她都要留下来住几天,并且不惜花费钱财组织观光团浏览大观园。所以,从爱热闹的层面来说,她希望有人能陪她玩乐。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贾母都想长期留下,她还有品行上的要求。长期相处下来,“无可无不可”的薛姨妈和“稳重和平”的薛宝钗,都是非常不错的陪伴者。所以,第八回,当宝玉在薛家喝醉回来,贾母“知是薛姨妈处来,更加喜欢”。这个“更加欢喜”,充分体现了贾母对薛姨妈和宝钗母女的喜爱。
这种喜爱是与日俱增的,正应了那句“日久见人心”,随着相处的深入,贾母越来越离不开薛姨妈,也越来越多地当面称赞宝钗。近距离相处多年,薛姨妈和宝钗从未给贾府带来麻烦和困扰,反倒帮贾府解决了不少问题。
没错,务虚的贾府,太需要务实的薛家来帮忙解决问题了,这也是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和平”的原因。因稳重而踏实,因和平而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这就是贾母给宝钗过生日的第二个目的:公开向薛家示好。贾母与薛姨妈的关系,最初只是亲戚,现在发展到了有很好的私交情谊,就像是从亲戚变朋友。她用私房钱给宝钗过生日,是告诉薛姨妈:我个人给你女儿过生日,绕开了你姐姐,我们不论亲戚关系,只论朋友情谊。
我们知道,红楼是百科全书,书中包含着人情世故的智慧。仅从贾母用私房钱给宝钗过生日,我们就能学到其中的智慧:给宝钗过生日不走公账,不花官中一分钱,从而不给王夫人带来压力。
王夫人是当家主母,薛姨妈是她娘家妹妹,娘家亲戚花了大家共同的钱,王夫人必会遭受非议,就像赵姨娘说王熙凤把家私都搬到娘家去了。
贾母花的是自己的私房钱,她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爱给谁花给谁花,谁都不能说句不是。当然,作为受惠的薛家,也因此而不会有压力:她们没沾贾府的光,论的是与贾母的私交。
如果真如阴谋论者所说的贾母想撵走薛家,她只需要吩咐王熙凤用官中钱给宝钗过生日,那么薛家就会为了避嫌自动远离。
所以,贾母用私房钱给宝钗过生日,不但达到了向宝钗表达喜爱、向薛姨妈公开示好的目的,又避免了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件事办得皆大欢喜而又滴水不漏,堪称人际交往中的典范事例。这件事,也成为了贾薛两家交往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薛家母女用品行征服了以贾母为代表的整个贾府,这也是她们能长居贾府的根本原因。
相关阅读:
《红楼梦》|宝钗的孤独和贾母的庸俗
《红楼梦》|贾府真正疼爱黛玉的人,不是贾母宝玉,而是王夫人
《红楼梦》|世上竟有薛姨妈这样的母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