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筛掉“水硕”,近日我国首个跨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出炉。
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在北京发布。而这个指标,或将成为留学生回国“含金量”的判断依据。
世界大学排名中,尤其是QS排名近年来不能让人信服。
一些人觉得部分院校排名虚高,认为学校只要有钱就能位列前茅。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不再向世界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和经费,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也紧随其后。
在新发布的判断依据中,研究团队选取了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图书与信息管理及教育学等13个国际通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作为评价对象。
从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两个维度,对境外1万余家学术机构的相关学科实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得分前2%评为A+、前5%评为A、前10%评为A-、前40%评为B、前70%评为C。
目前:
在9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哈佛大学都位居境外大学之首;
在另外4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各在一个领域排名境外大学第一。
在对学科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将评价范围内学术机构入选13个学科A+、A、A-的情况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境外大学学科综合竞争力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
综合得分前2%评为A类、前5%评为B类,其余为C类。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位居前列的大学如下: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
据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教授介绍,此次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是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建立中国自主的跨国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有益探索。
其创新之处体现在4个方面:
看完了,热热闹闹的排名,跟德国高校没什么关系。
就在不久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2023最新发布的 "全球大学2000强"(Global 2000)的榜单中,大多数德国大学的科研绩效与排名相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只有一所德国大学进入世界前 50 名。并且仅有 14 所德国大学的排名有所提升。
相比之下,80%的大学的排名比去年差。
德国的专家们认为德国大学表现不佳的原因不在于教育系统的质量不高,而在于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方式。
新的排序方式出来了,更符合国内行情的排名。
德国高校说:排名能上升算我输。(手动狗头
Ref.: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