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18日,救国军(司令王德林)来到了镜泊湖南头地区的阵地。根据作战预案,补充团为主攻部队,埋伏在“墙缝”狭道左侧的崇山密林之中;姚振山团卫队连连长带全连潜伏于狭道出口;王德林率领一个营从敌左侧绕袭敌之后路;独立营营长戴凤令带兵两连,伏于石塘附近从右翼支援补充团;2营8连连长卓景福带全连伏于滴答嘴子一带,从左翼支援补充团,以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同时,炮兵营景瑞山部在小山嘴子设炮兵阵地,掩护各路军队出击。
李延禄将军简历(东北抗联李延禄)
部队按部署先后都进入了伏击阵地。身临前线阵地指挥的李延禄(救国军补充团团长后任抗联第四军军长),望着“墙缝”一带的地形,心里隐隐地生出一些担忧。
“墙缝”地势险要,蜿蜒2.5公里长的山崖上,岩石林立,光秃秃的没有一点儿树木和野草。山崖下就紧临镜泊湖,靠近山根有条由敦化通往宁安的通商古道。这里也是日军入侵宁安的必经之路。补充团的伏击阵地,就设在临大道的山崖旁边。挖不成战壕,700名战士就依仗大块的岩石作掩护。
战士们三五成伙地潜伏扼守。只要是有大块卧牛石或是巨大的马头石的地方,背后就有黑洞洞的枪口瞄准路上。山崖对面,可以望见牡丹江上源的支流。这时,冰雪刚将融解,青草还没发芽。望过去,直到对面的山上,都是乌黑一片。那边的山脚下,也有一条大道,若是敌军选择那条道走,自然会安安稳稳通过,因为那里没有可以隐蔽的伏击阵地。
但是,敌寇要走那条道,需要绕远,需要渡江,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作那样过于慎重的选择的。因此,由于环境生疏,不摸底细,会直接顺路北上,进入救国军伏击圈的,李延禄在心里暗暗地这样盘算着。但是如果敌寇从瓦房店渡江绕道走,那么补充团在“墙缝”打伏击的计划就会彻底落空。因此,在没有获得敌寇大军从瓦房店直接奔“墙缝”北开的情报,李延禄的心情就不能完全安定下来。
李延禄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一位镜泊湖的爱国猎人用他的生命消解了李延禄心中的担忧。3月18日拂晓,敌小川松本大尉带领的日伪军,以伪军曲团李营为先头部队,经官地向石塘开进。这时,镜泊湖山区的爱国志士陈文起(后被日军杀害)假装为日伪军带路,将敌人引诱到伏击地区。就这样,日寇天野部队以陈文起为向导,从瓦房店连夜出发。
3月20日凌晨,陈文起将上田支队千余人,连同后面的辎重部队,全部引进了“墙缝”伏击阵地。
补充团依崖猛攻、猛打的700名战士,往外抛手榴弹。在山崖入口处的开阔地上,敌寇同样的尸体狼藉,芦草叶子上,血迹斑斑。日本军帽和倒下的马匹以及枪支,到处都是。从望远镜里可以看见,大车底下还有日军的机关枪手匍匐着向救国军的阵地盲目射击。并且,不知道从哪里响起大炮声,自然,炮弹都呼啸着掠过救国军战士的头顶,打到山背后去了。
激战2小时,日军发起四次冲锋,但均被补充团战士击退。战斗到下午2时,终因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日军停止了进攻。小川松本指挥残余日军迅速后退,救国军马桂林连奉命勇猛追击;预先埋伏的救国军戴凤令、卓景福两部又于途中夹击,小川被击毙。
这时,日军铃木旅团长已得到前方战败的消息,他传令伪军曲宝市团长,在官地附近收拢残部,准备反扑。救国军伏击部队因驻守在西山岭的戴凤令营已撤出战斗,李延禄也率部撤离了战场。
这次“墙缝”伏击战,补充团大胜。李延禄派人打扫战场,发现了日军的三个集体火葬点。此战共毙敌小川大尉以下120名,缴获给养车17辆、辎重车25辆;此外,还有一大堆遭焚的枪支残件,以及被日军埋藏好的完整枪支二千多枝。这些枪支和残件经过修理后,全部用来装备新成立的救国军补充第2团。救国军一战得枪二千多枝,军威大震。救国军在作战中阵亡连长以下军官3名、士兵4名,负伤9名。
日军天野部队于3月20日在南湖头的“墙缝”战斗中受挫后,其余部离开南湖头,绕道向宁安方向败退。
松乙沟这里虽不如“墙缝”险要,但因群山环绕,中间是一葫芦式的峡谷,遍地草木丛生。它没有林立的山峰、悬崖和岩石,却是一个实施火攻的好地方。只要划根火柴,就像当年诸葛亮火烧葫芦峪似的,定会把天野的全部残兵败将火葬在那里。
李延禄当机立断,决定在松乙沟再次伏击天野部队。事不宜迟,兵贵神速。李延禄带领部队稍事休息后,便立即命令史忠恒在队伍里挑选熟悉松乙沟地形的战士做向导,由补充团1营营长崔永贤和作战参谋李延平两人指挥。这两人率领500名战士,每人增拨5枚手榴弹,并另发一盒火柴,在松乙沟的前、后路口堆上树枝干柴,静候日军的到来。三天后,松乙沟火烧天野部队的战斗打响了!
天野暗喜,部队终于绕过了那些令“大日本皇军”吃够苦头的林立的山峰、悬崖、巨岩,他不由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却没想到,在远山环绕的松乙沟那草木丛生的空地周围,补充团的500名战士,已在那里露宿了两天,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天野他们的到来。
当天野所率领的3000残兵全部进入补充团设计的伏击圈之后,李延平一声信号枪响,四围战士就纵起火来。南风又猛,一时乌烟弥漫敌我双方隔着烟雾射击。补充团的500战士,在南、北两个堵塞口之外阻击。烟雾中人喊马嘶,乱成一团。风大火急,日本兵身上背的弹药来不及解开,就纷纷爆炸了。
敌酋天野少将,开始是命令突围回窜,但回窜时迎面扑来烈火,他又急忙命令掉过头来往前冲。但3000人马这时已经集结成一团,道路阻塞不通了。后来,天野少将突然转到上风头,在烟火包围的圈子里放起火来,预先烧出一小块空地。在这些零零碎碎的三五处被烧光的空地上,日军匍匐倒卧,躲避火焰扑来,最后只剩下四百来人和十几头驮炮的马匹得以死里逃生。
当时,松乙沟已经全部在乌黑的烟云笼罩之下,两三公里之外的村庄,都能看到冲天的浓烟。实际上,那片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还没有熄灭。这次战斗,救国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烧死、烧伤日军数百人,缴获战利品甚多。
救国军便选择了这个地方伏击天野旅团残部。参加关家小铺伏击战的部队,是从驻防绥芬河的第21旅张振邦第660团各营中临时选拔出来的,以张宪廷的8连为骨干,还从五虎林调来补充团的2个连兵力,此外9连也参加了战斗,共五百余人,组成了两个战斗队。
8连连长张宪廷,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年轻爱国军官。张宪廷指挥的8连埋伏在主力阵地窝狼圈,9连与补充连埋伏在东、西两座山头上,从五虎林调来的2个连驻在沙虎,均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这时西山葡萄沟一带已完全被日军占领,救国军伤亡很重。张宪廷在身负重伤后,仍旧组织起28人,上起刺刀与敌进行肉搏。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军西山阵地后面突然响起了救国军的冲锋号。原来,救国军的补充团已从五虎林方面赶来,在敌人占领的西山顶上展开激战,大刀队冲入敌群,一阵猛杀猛砍。日军抱头鼠窜,不得不边打边向海林车站方向溃去。
日军退走后,李延禄立即赶到海林车站,秘密联络了地下党领导下的铁路游击队,在高岭一带的盘山道设下埋伏,并拔掉铁轨上的道钉,拆断铁轨,截住了这列逃往哈尔滨的日军军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