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一周了,这几天陆续收到两个孩子的学校发来的通知,是关于校内课后兴趣班报名的事,请家长们在规定时间里向学校递交孩子的报班意向申请。
因为德国公立中学只上半天课,午后左右就放学了,下午一般没课,所以学校会向学生提供各种兴趣班。是否报名参加兴趣班则完全视个人的意愿,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种或者几种,当然也可以选择完全不参加。这些兴趣班有的是每周一次开展活动,也有的是每月一次,还有一些在时间上不固定,以老师通知安排为主。
所有这些兴趣班(除了个别乐器私教课外)基本上都是可以免费参加的。开办这些兴趣班的也都是当前在校任教的老师。由于德国中小学的老师流动性很大(出于教育资源公平性的考虑),所以每年学校提供的兴趣班也会有一些不一样。
今年大儿子学校的课后兴趣班有二十几种:
从列表上可以看到,从5年级开始就能学的课外兴趣班有这些:
低年级合唱团/管弦乐队/大提琴/中文/冰球/瑜伽/校刊杂志编辑/戏剧表演/德语辅导
针对中高年级的课外兴趣班有:
中高年级合唱团/校乐队/管弦乐队/大提琴/高年级戏剧表演/舞台布置技术/多媒体写作训练/中文/初阶俄语/进阶俄语/数学资优生课/世界文学资优生课/历史资优生课(世界政治冲突)/冰球/瑜伽/图书管理/校刊杂志编辑/传媒研究/学习辅导/校卫生员
虽然从列表上看兴趣班也已经不少了,但事实上,由于新冠的原因,很多兴趣班都被取消了,比如之前还有高尔夫球训练/网球训练以及滑雪训练等。今年的选择度比往年少了很多。
印象中,有一年学校提供了近四十种的兴趣班活动,孩子们可以尝试很多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活动项目。
我个人觉得,德国学校在帮助挖掘和找到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方面真的是非常肯花力气的。而且考虑到一些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孩子请私教学乐器的心愿,学校就会以非常低的费用为本校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乐器私教课。比如学校今年就提供小提琴、萨克斯风、大提琴、笛子以及小号等乐器课。
大儿子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报名参加过大号的乐器初阶学习课。那时他刚进中学,第一次由音乐老师带着去琴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很多对他而言都是第一次见,所以充满着新鲜感。在众多的乐器中,他对大号特别感兴趣,大号金灿灿的外形和低沉有力的声音吸引了他,因此,他回家后很兴奋地告诉我,他想学大号。
于是,我们向学校递交了大号学习的报名申请。
这个大号学习的课程持续时间为两年,每年的学费是两百多欧元。因为学费非常优惠,所以学校也有规定,如无特殊情况,这两年中不得中途退出,必须有始有终地学完。
对我们家长而言在学校里学乐器的另一个好处是,不需要自己购买乐器,可以向学校免费借用。而且学校也非常欢迎家长来借用,甚至呼吁提倡借用而不是购买。
学校认为,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上了这门乐器,有了想要一直学下去的打算,那么到时候家长再决定是否购置也不迟。
也因此,在报了名之后,学校就把一个大号发到了孩子手里。因为是免费借用,所以学校也会和家长签订一个合约,即如果乐器丢失,则家长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便于学校用于新乐器的购买。也因此,学校建议,对于比较贵重的乐器,家长可以考虑是否去为它买一份保险,这样万一孩子不小心损坏或者丢失了乐器,就可以由保险公司来负担这笔费用。
乐器课的上课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约45分钟左右。由一名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带着他一起学,虽说是高年级学生,但已学了多年的大号,在这方面颇有经验水平,所以对孩子来说,这位学长也可称得上是亦师亦友。
两年结束时,孩子已经能吹一些简单的基础曲目了。因为体验过了,加之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这个乐器实在兴趣不大,所以课程结束后就决定不再继续往下深学。
今年兴趣班报名通知发下来后,大儿子告诉我,他最想参加的是“校卫生员”这个兴趣班,学一些基础的包扎急救知识,不过他预备明年报名学,因为今年他已经参加了校乐队,对他来说已足够了。
原本我想建议他参加数学资优生课或者中文,一方面当然是我们作为家长认为“学这些很有用”,而他的数学老师也在七年级期末的时候向资优生课的老师推荐了他,但是他自己说,数学资优生课的时间和校乐队训练的时间有冲突。考虑再三,他还是喜欢校乐队。至于中文,他说兴趣班是针对没有中文基础的德国学生的,课程内容他去了解过,对他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他也不认为有参加的必要。
听了他的话之后,我就没有再说什么,只回答了他很简单的两个字:好的。
我没有说,你以后又不走搞音乐这条路,多学点数学还可以促进思维发展,这对学习课业很有帮助……巴拉巴拉。
也没有说,学校的中文课虽然简单,但是你可以当成是基础复习和巩固呀……巴拉巴拉。
就由他自己去决定吧。尊重他的意愿和选择。再说了,我相信,如果将来他真的感觉到自己有这方面深度学习的强烈需求时,他自然也会让自己去好好学的。
所以,今年的兴趣班大儿子就基本定在校乐队。
说完了大儿子的学校兴趣班,咱们再来看看我家小女儿学校的兴趣班。那么小女儿学校的兴趣班有哪些呢?
从列表上可以看到,今年学校提供的兴趣班有这些:
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合唱团/管弦乐队/校乐队/金属管乐队/女子足球/健体力量训练/学校杂技团初阶课/学校杂技团进阶课/沙滩排球及普通排球训练/校刊杂志/校网站编辑/摄影及影视制作/校卫生员/德语辅导课/法语兴趣课/中世纪历史及考古实践课/活动组织课/机器人及微控制器课/实验研究课/环保组织活动/人道主义研究课题活动(幸福是什么)
小女儿学校提供的兴趣班和大儿子学校所提供的兴趣班,对比来看,有些是类似的,比如合唱团或者管弦乐队等,但也有一些是学校的专属特色了。
对于德国学校的兴趣班,我想和国内注重“学科类”的课外兴趣班有着较大的不同。这里真的是以注重“兴趣爱好”为宗旨的。比如小女儿学校的杂技团课,跟课堂学业并没有直接关系,又或者是让孩子学着如何组织一场活动的“活动组织课”,甚至是人道主义的课题研究活动,都只是试图从“各个角度”帮助孩子们发掘他们的兴趣点所在。
在德国的教育观念里,孩子们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这会对他们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决定了他们以后预备报考的大学专业和毕业后的职业方向。
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很多德国人在成年后对于他们所选择的职业真的是打心眼里喜欢,“爱一行干一行”,这也可以算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体现了吧。
比如我之前有一个邻居,他们家的爸爸是一个公交车司机,三班倒。在旁人眼里,公交车司机是个辛苦的工作,做这份工作应该也是迫于学历或者能力的限制不得已的选择吧。然而跟他聊了才知道,他是因为喜欢开车才选择做司机的,事实上,人家还是读了博士的高知分子。而他的孩子也同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成为一名肉铺作坊的手工业者。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孩子虽然每天凌晨就要起来去制作当天要出售的各种肉制品,但他真的非常喜欢,也从来没有抱怨过辛苦,每天都动力满满地出门去,回家来也很开心。
我想,如果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放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一定是会被否定的。个人自我感觉是否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父母认为怎样才叫幸福”。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是你父母认为你冷”。同样地,“有一种幸福,是你父母认为你幸福”。
所以,在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兴趣班这件事上,我也思考了很多。思考的结论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
于是,小女儿今年没有参加学校的任何一个兴趣班。我也问过她要不要报名校刊杂志,毕竟她也很喜欢写作,校刊杂志可以有机会去做一些采访,结果她坚决摇头。因为她的兴趣是绘画,而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班提供,所以她就没有报名。
好吧。那就不报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