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西学传入中国,故我国近代学术历史上出现了相对“西学”的“国学”一词。
但实际上,“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又有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国学”是用来表示国家学校和教育制度的专用名词。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国的知识分子先是从“师夷长技”进而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承认西学先进,进而对中学产生动摇。中学成为旧有学问的代名词。这一变化在知识界激发了文化危机感,为抵御西学的冲击以及青年中的西化倾向,他们开始积极地倡导国学。“国学”概念就在这种情形下转化引申成为:“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它同时包含着国故、 国粹、国学的三重内容。但这时候的“国学”,只是用来和“西学”相对的学术概念而使用,并没有强调褒贬的含义。
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而现在所谓的国学概念,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学是在中国产生的,并且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问。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浩劫,一场场火烧圆明园、洗劫故宫的悲剧,使中国古代国学典籍实物被一次次破坏、焚毁、掠夺,到今天,还有数不尽的国家宝藏被迫流落海外,当然,如果这些被掠夺去的古籍珍宝能被妥善保管发挥作用,总好过被一把火烧了、一扬手砸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学又一度被卷入浩劫,在那黑暗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多少在战火中幸存的中国古代经学典籍被破坏焚毁殆尽,“打倒孔家庙”的口号再一次在伤痕累累的中国大地上响起。但在这个时期,对中国后世产生最大的不利影响是彻底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对国学的认知。国学就是封建迷信,是糟粕,是碴渣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别说复兴国学,在之前就连继承国学都困难重重,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陷入了濒临断绝的危机。
但在近几年,在中国社会上突然出现了一股“国学”热。电视上,类似评书连播的国学讲座节目深受百姓喜爱,中央台百家讲坛里有关国学的故事以及释义连番播出;书店里,讲座的底稿成书更是供不应求。这股国学热,热得让人觉得国学很神秘,甚至觉得国学会让人显得更“有身份”。
其实,对于国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一直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一方面人们认为,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国学在浮躁的世俗环境里已经不需要了,所谓的《四书》、《五经》、《论语》……只是在旧社会里满足心灵空虚、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罢了,网络时代下的国学已经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觉得国学所提倡的忠、孝、仁、礼、信、爱等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旨在使人成为一个有良心、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
但其实对于国学的作用最好的一句概括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最大的作用在于以此为基础培养出来的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论比从而以序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实践而以乐为本。古人们以此逐渐形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向意识和“天人合一”的终极意识。一个人人生价值的肯定,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国学经典则正是圣贤们对这些问题的终极思考。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浩浩汤汤,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从未断绝。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骨子里仍然继承着以国学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并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诸如大家挂在嘴边的“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忧患意识正是《孙子兵法》的影响;大家天天观看的日历本上的宜忌,正是《易经》的一点映射;一切“以和为贵”是《中庸》的体现;“温故而知新”是《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
崇尚“和谐”是国学的核心。他既是一种哲学原则,又是一种社会秩序,这又暗合了当代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国家繁荣安定、社会全面发展、世界和平共处的理念。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先进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生命、家庭的智慧,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学习国学,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涵养自身德性,提升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国学中那些原有的、陈腐的、古板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利用。唯有如此,国学在当今世界生存境遇令人堪忧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也唯有不断地与时代相呼应,社会才能开辟出一条文化复兴之路、国家复兴之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