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经过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使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三国时期。由于三国故事广为流传,人们一直把魏、蜀、吴看作是三国鼎立的三方,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三国鼎立时,还有一个影响力颇大的公孙渊政权。而公孙氏政权对控制中原的曹魏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令当时的曹魏皇帝头痛不已,而解决这一心腹大患的人,正是我们熟知的司马懿。但是后来的辽东之战中,公孙渊兵力远胜于司马懿,最后却为何会兵败身死呢?
公孙渊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表面上向曹魏称臣,实际上却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时叛时降。公孙度死后,他的大儿子公孙康继承,可是公孙康不久后便死了,从此便由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掌控辽东,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长大成人后,将叔叔公孙恭赶下了台。此后,公孙渊便正式成为了辽东太守。
孙权字什么(孙权字什么号什么)
公孙渊
景初元年,魏明帝曹叡派遣大军出征辽东,却被公孙渊所败,此后公孙渊便自立为燕王,引诱北方的鲜卑侵扰曹魏。之后,曹叡决心彻底解决辽东问题,便派遣司马懿领兵四万征讨公孙渊。
曹叡
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阴险狠毒的枭雄,在军事上几乎没有建树,这无疑是对司马懿的抹黑和矮化。历史上的司马懿在跟随曹操的征战岁月中,锻炼出来了非凡的军事才干,在他的戎马生涯中,除了对诸葛亮的几次小战役偶有失误外,大部分都是胸有成竹,进退自如,而他这次征讨公孙渊的辽东之战,更是被孙权认为是“变化若神,所向无前”。
司马懿
在出征之前,司马懿先向曹叡陈述了他的战略规划,司马懿认为,面对曹魏大军征讨,公孙渊有三种应对方式,上策是弃城逃走,中策是据辽水与魏军对抗,下策是坐守襄平,束手就擒,而公孙渊必将采取中下策,而且司马懿还明确规划了战争的时间“去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休息六十日,共一年平定公孙渊”。司马懿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可以说是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司马懿
而历史也证明,辽东之战完全是按照司马懿的规划所进行的。当时司马懿率大军进入辽东后,公孙渊果然派军数万据守辽水东岸。司马懿声东击西,派大军强渡辽水,却不与公孙渊大军野战,而是直攻公孙渊老巢襄平,此时辽军大惊,堵截魏军,可是惊慌失措下的辽军三战皆败,被迫退入襄平,此时司马懿立刻将襄平团团围住。
司马懿
可是,在围困襄平的时候恰逢连日大雨,魏军急切之间不能全围,而辽军却借着水势樵采放牧,司马懿帐下大将都想断其樵采,却被司马懿阻止。司马懿指出,这次征讨的目的是消灭辽军,彻底解决辽东割据,最重要的目标是将辽军围困消灭,敌军樵采放牧便有所倚靠,不会弃城逃跑,如果断其樵采,反而会把敌军逼上绝境,功亏一篑。而这也充分显示了司马懿高妙的军事见解。
公孙渊
果不其然,雨停水退之后,魏军将襄平完全包围,在城周围筑起土山地道,在山上居高临下放箭,箭如雨下,并运用各种攻城器械昼夜发起猛攻。公孙渊欲弃城突围,被魏军击杀,司马懿大开杀戒,屠杀公孙渊家族亲友和党羽一万人,震动天下,从此辽东彻底平定。
司马懿
此次曹魏方面是出兵仅四万人,关于公孙渊兵力方面有“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之说,而此处的“数万”是多少,没有具体说,只能靠人们猜测。而我们可以将蜀汉作为一个参考,蜀汉在三国末期的兵力是十万两千余人,公孙渊虽然说占据辽东和半个朝鲜半岛,但怎么说也比蜀汉要差,估计拼凑出五六万军队也就顶天了。
公孙渊
后面司马懿在围城阶段,有“贼众我寡,贼饥我饱”的说法,那么公孙渊部队的人数上可能确实超过了司马懿部队的四万人,而且此次是在公孙渊本土作战,能够征调大量民兵,而司马懿如果强行突城,这些民兵全部都会变成敌对。但是曹魏这四万人是十里挑一的精锐部队,而公孙渊的五六万人而是把统治范围内能拿得动兵器的都征集起来了,战斗力肯定没法比。而且要论指挥能力,曾经对阵东吴和西蜀都打过不少打仗的司马懿,自然更不是公孙渊能比的了。
司马懿
其次,从战争性质和士气上,公孙渊反复无常,为了个人野心而称王反魏,是不得人心的,就连他自己的部下很多人都反对,这些人被公孙渊杀的杀、关的关,导致燕军内部矛盾重重。这样一来,人多势众的燕军,只有在打胜仗时候才能有一鼓作气,一旦吃亏,很容易陷入溃败。果然,司马懿围城之后,使公孙渊弹尽粮绝,乃至到了人相食的程度,于是公孙渊的部将叛变,军心动摇,最终突围不成,力战而死。
公孙渊
此辽东一战,魏军占据了城外有利地形,又有充分的粮食补给,而燕军则是军民混杂的乌合之众,被断绝了粮食后,当然只剩死路一条了。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懿的军队从整体战力、补给力和指挥能力方面都远胜公孙渊,又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步步算计。反观公孙渊,完全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区区数量上的优势是算不得什么的。
公孙渊
实际上,打仗兵多兵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指挥者的素质,指挥者的智谋在战场上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孙渊除了人数上比司马懿多,其余各方面都被司马懿碾压,输了也很正常。纵观整个三国的大战,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皆是以弱胜强的战争,而关健就在于谋略,而司马懿的谋略显然远胜公孙渊。
“鹰视狼顾”司马懿
如果您对历史趣闻感兴趣,那就关注小编吧,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内容,欢迎您评论转发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