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高元钧(高元钧几个儿子)

高元钧(高元钧几个儿子)

高元钧(高元钧几个儿子)我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青海西宁搬回济南的,在济南住过四个地方,最早的家在经二纬一东南侧的魏家庄。魏家庄西边是纬一路,再向西延长线是经三路,东边到了安平街小学所在的路口突然拐向东北,直到经二路,这个路口继续往东北延伸是丁家崖子,路口有个巨大的变压器,后面原来是济南神学院和从纬一路公安局宿舍南面搬过来的济南七十

我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青海西宁搬回济南的,在济南住过四个地方,最早的家在经二纬一东南侧的魏家庄。魏家庄西边是纬一路,再向西延长线是经三路,东边到了安平街小学所在的路口突然拐向东北,直到经二路,这个路口继续往东北延伸是丁家崖子,路口有个巨大的变压器,后面原来是济南神学院和从纬一路公安局宿舍南面搬过来的济南七十一中学。

魏家庄曾经有很多很气派的老建筑,比如我家最早住的地方是一座五层正方形的回字楼,北侧是楼梯,东西侧各有三户,楼体的中间是极大的一个天井。我家所在的大院文革前是中国保险公司,后来是山东冶金设计院和济南计量局。魏家庄43号45号,安平街13号15号,是张宗昌的公馆和花园,保存最好的部分大门在民康里,曾经是济南市博物馆的馆址,路口曾经有过博物馆的指示牌,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对外开放过,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拍电影的在里面取景。魏家庄整体拆掉之后,这组建筑和迁移过来的老教堂并肩而立保留至今,如今南半边是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北半边是一个消费很高的茶楼。

魏家庄作为连接老城区和商埠区的重要通道,曾经十分繁华。魏家庄的中间位置是新市场,市场始建于1905年。最早纬一路一带有两个大坟场,北边的在小纬北一带叫北岗子,南边的就是在新市场建立之前的位置,叫做南岗子。新市场的北门在经二路上,大门西侧是胜利电影院,东北是五交化商场,偏北有很大的空场,有几棵巨大的梧桐树,空场以南有南北向的三条胡同,东面那条是死胡同,中间和西面的通往魏家庄。

高元钧(高元钧几个儿子)

高元钧(高元钧几个儿子)

新市场当年曾经是济南娱乐业的重要地区,最多的时候有一家电影院,一家剧场,一家戏院和几家卖艺的棚子。电影院在市场西北角,最早叫做中苏友好电影院,反修电影院,胜利电影院,影院就一层,大门在南侧,散场的平安门在东侧和经二路上,票房在东面新市场大门的北边。剧场在东北的一个角落里,叫做民乐剧场,是市中区曲艺队,明湖曲艺队驻场的地方,类似于现在德云社的天庆园,剧场外很早以前有几个说书,杂耍的棚子,济南曾经作为曲山艺海的年代,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五音戏大师鲜樱桃(邓洪山),济南评书巨匠傅泰臣、山东琴书大师邓九如,济南摔跤老前辈谭树森,变戏法的大胖子李福祥,会吞铁球的杂技演员瘦老李都曾多年在此献艺。那所戏院叫做天庆戏院,后来叫做天庆剧场,位置是在空场的南面,自打我家搬过来就没有看到这座剧场演过东西。

魏家庄和新市场也是济南美食的发源地之一。现在济南一个特色就是把子肉,没吃过大米干饭把子肉,就不算来过济南府。把子肉,四喜丸子现在济南有超意兴,药膳,老兵,三点等等很多连锁的店铺。其实济南府卖把子肉的店铺传统上叫做某某大米干饭。最早的把子肉就是从新市场开始扬名的。把子肉的首创者是赵殿龙,最早在普利门外青年会空地上做生意,以后在北岗子、万字巷都经营过。1905年,新市场建立,就搬到这里摆摊,后来搭起了两间木板房,起了字号,叫做赵家干饭铺,所以济南最悠久的的把子肉是赵家的,现在经四路基督教堂东面和汽车厂路还有赵家后人开的米饭铺,虽然和那些连锁把子肉没啥区别,但是还是有很多粉丝去捧场。

魏家庄一带最有名的大馆子叫做新梅村,在新市场三条南北巷子的西边那条的北段,也就是胜利电影院大门外。新梅村最有名的是长清大素包和蟹壳黄。长清大素包起源于赵君祥和他父亲联手在长清县西门开设的一家素馅包子铺。大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赵君祥在大观园后门路北开设店面,从此“长清大素包”开始在济南扎根落户,后来店铺迁到了新市场的南门外魏家庄街口,原来回民餐厅的位置,1956年公私合营,长清大素包和新市场内的北顺居以及七、八家店铺合并在一起,于1956年4月29日正式改名为“新梅村饭店”。北顺居的蟹壳黄、荷花酥、状元水饺等特色面食和大素包一起让新梅村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南最有特色的餐厅之一。那时候一个素包子0.15元,需要排大队,我的记忆里最久的一次排了四十分钟。那时候餐厅吃饭或者外卖都是先到一个窗口排队交钱,给一张小票,再拿着小票排队从另外一个窗口取,这种服务是那个时代一大特色,现在很少能见到了。虽然现在济南很多地方都有打着长清包子的店铺,但是早已堕落到只配叫做粉条馅包子的地步。

魏家庄还有一个名吃叫做老玉记扒鸡,开创者叫做张诚,曾在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下当差,在京结识了清宫御膳房的张厨头,二人因既是同乡又是同姓,所以一见如故。张诚早有心改行从商,于是便乘机向张厨头讨教了烹调技巧和名吃秘方。以后他便在济南县东巷开设餐馆。他所创制的口蘑脱骨扒鸡,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熟烂离骨,清口不腻,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欢迎,一时门庭若市,名噪泉城,成为济南地区独树一帜的风味小吃。张诚之子张玉孝继承父业,迁店至魏家庄,开设了玉记扒鸡店。为了继承传统加上了一个老字,老玉记很长时间只有魏家庄一家店铺,后来在朝山街北口,纬十二路,明湖东路开设分店,但是影响远不如当年,很多现在的济南市民都不知道这个曾经响彻济南府的名吃。我到济南上的七十一中学,老校大门在经三纬一路口往北路东的小道里面,东墙隔壁就是老玉记的生产车间,每天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会有浓郁的扒鸡香味飘散过来,念初二那年老玉记着火还是我们翻墙头帮忙灭的火呢。

当年魏家庄,新市场一带十分的繁华,济南最早的邮市就活动在经二纬一路口东南角的济南邮票公司门口,而当年最大的书刊报刊门市部和邮票公司共居一室,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两层德国洋楼,那个时候金猴邮票20元一枚,红楼梦小型张面值随便买,后来邮票公司和集邮市场迁到车站街,随着邮票市场的没落和万达广场的修建这些都灰飞烟灭,连遗迹都看不出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看港片,看手抄书,听盗版带。胜利电影院曾经每天晚上连放四到五部港台电影,我们叫做通宵片场,电影院里面放的算是港台片里面符合当年主流的片子,我在那里看过《铁板烧》,《海市蜃楼》,《八百罗汉》等等,而民乐剧场那个位置后来改成录像厅,从早晨播到凌晨,那些在那个年代放不到台面的电影,比如武打片,恐怖片,西方的一些电影,而半夜时分会放一些半黄不黄的片子吸引年轻人过来观看。那个时代录像厅在很多家长眼里就是乌七八糟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天庆剧场改造的台球厅,每天都有待业青年在里面混上一天。

从民康里往南是麟祥街,附近有几家工厂,最大的是无线电九厂。曾经有一段时间济南流行一个恐怖传说,某天凌晨在某个公共厕所里面,环卫工人发现一个包裹,里面是红衣服包裹着一名女孩被砍碎的尸体,据说那个露天厕所就是九厂大门对面的那一间,传闻半夜三更那名女孩就会在附近穿着红色的衣服背对着你。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年月,都快要忘记没有电子屏幕的我们不上学的时候都干嘛。没有很多雾霾,钱还很值钱的日子离我们现在已经很遥远了,青涩的变的模模糊糊,迷迷糊糊,似乎很美好,又似乎很忧郁,然后有很多半老的人在怀念。

我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个时候新市场的中间空场被当做存放自行车的停车场,收费的地方是三棵巨大的梧桐树,每到春天地上落满了紫色的喇叭状花朵,树下一个老人家全年无休的推着小车,卖鸡汤瓜子和花生米,每次我都会买两毛钱的拿到学校吃,两毛钱的瓜子有两大把之多,承在一个报纸卷成的圆锥袋里面。那个时候买馒头,包子等一切面食,都要粮票,一个肉火烧是二两粮票和两毛钱。那个时代吃的巨便宜,电子产品巨贵。

记忆是会随着年代日益模糊起来,那些天天期盼2000年,期盼四个现代化实现的日子,终究回不去了。

(原文藏于自家小号,销号后,略改迁移于此纪念四十年前。)

上一篇: 欧洲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彰显了哪种精神)
下一篇: 拜占庭重骑兵(拜占庭重骑兵数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