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

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

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鲍君甫,1893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自小家境富裕。曾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19年回国,因精通日语,曾供职于上海的日本三友商社。此时恰逢“五四运动”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曾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思想倾向进步,鲍君甫积极参与。1924年,以杨登瀛的名字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投身大革命。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鲍君甫从1925年11月起,共产党员陈养山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发行科长,

鲍君甫,1893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自小家境富裕。曾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19年回国,因精通日语,曾供职于上海的日本三友商社。此时恰逢“五四运动”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曾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思想倾向进步,鲍君甫积极参与。1924年,以杨登瀛的名字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投身大革命。

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

中统局长历任(徐恩曾中统局长)

鲍君甫

从1925年11月起,共产党员陈养山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发行科长,1926年春,鲍君甫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陈养山,并教他学习日语。渐渐地,两人逐渐成为情投意合的密友,鲍君甫也了解到了陈养山的真正身份。

陈养山

1928年,“中统”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在上海筹建侦察机构,其负责人陈果夫、陈立夫有意在同时拉拢青帮力量,于是任命了杨剑虹为驻上海特派员总干事。

鲍君甫虽然答应了,但此时的他一方面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深感厌恶,另一方面苦于没有出路而感到矛盾。

表面上,鲍君甫卖力地搜捕共产党员,而且“成绩斐然”。几乎每个月,在陈赓的帮助下,鲍君甫都能“获取”一些共产党的情报和文件,事实上这都是一些不太重要或过时的东西。有时,中共特委故意在租界内外设立一些虚假中共机关,放几份无关紧要的文件、几份进步刊物,并留下一些过时的资料、联署的暗号,使鲍君甫能成功带人去破获。因此,鲍君甫在陈立夫、杨剑虹心中稳步高升,几乎成为调查科内部共产党问题的专家。

因为张道藩早些时候在国民党内部斗争中有一个政敌,就请了鲍君甫设法将人除掉。

鲍君甫的这番助力对张道藩的仕途起了不小的推力,使张道藩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站稳了脚步。为此,张道藩视他为知己,两人交情甚好。

张道藩

鉴于此,组织上派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者田汉的夫人安娥(张红惠,又名张式沅)

安娥

“在国民党方面,巡捕房不愿同鲍君甫的人接触。” 兰普逊还将鲍君甫推荐给法租界的巡捕房。因此鲍君甫又成为了法租界巡捕房的顾问。

1928年4月15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原主任罗亦农在与邓小平商谈完工作后,不幸被英国巡捕房的侦探抓走。

罗亦农

听到此消息,鲍君甫立即联系了陈赓。陈赓得到消息后,一面派出红队特工处理叛徒问题,另一方面则组织人员解救罗亦农。不幸的是,陈立夫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竟将罗亦农就地处死。

1929年11月,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常委任弼时被捕,被关进了租界巡捕房遭受严刑拷打。

任弼时

1930年4月的一天傍晚,工作了一天的周恩来化好妆,刚要戴上礼帽出去,陈赓来了。

"你这是要去哪里?"陈赓问道。

1931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关向应在上海被公租界巡捕房逮捕,随后在其住所内查获一箱中共机密文件。这些文件一旦落入国民党手中,会使中共潜伏在国民党的多数特工完全暴露。

关向应

到了1954年底,鲍君甫因连生两次大病,耗光了最后一点积蓄,入不敷出,破瓦房漏雨都无钱修,连一日两餐都成了问题,他无奈之下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那时,陈养山早已调往北京工作,市政法公安部门其他领导人对鲍的情况又不太了解,虽批下一些救济金,但仍不能解决他家的困窘。鲍君甫考虑再三,分别给在北京的陈赓与李克农写信求助,语气恳切,等了2月余,未见回音,他有些失望。

其实,那时陈赓正在外地视察,李克农则感到回信有些不妥,但他收到信后很快就给公安部长罗瑞卿写信,介绍了鲍对革命有大功的简况,建议由公安部通知南京市公安局,以后每月给鲍君甫发150――200元补助。鲍君甫终于收到第一笔补助金甚为感动。接着,经由有关部门代转达了陈赓副总参谋长的口信,表示他没能及时读到鲍的求助信,现特邀鲍君甫上北京,住一段时期,一应费用由他解决,并已委托华东军区司令部情报部派员陪送鲍君甫去首都。这位老人激动地说:“首长们并未忘了他啊”!

1956年3月15日,鲍君甫来到北京,被安排住进总参招待所,次日陈赓夫妇先设家宴款待了他,共叙冒险犯难,出生入死的风云岁月,真是感慨万千!陈还亲切询问了鲍的情况,有什么困难,他一一作答。又过了一天,陈出面邀约昔日军委特科的战友李克农、陈养山、安娥等同志,共同设宴招待阔别多年的鲍君甫。后又安排他去医院检查身体。陈赓等同志还自己凑钱给鲍君甫添置了两套解放装、一套粗呢子制服、两双新皮鞋等,连皮箱都是陈赓送的。半个月后,这位老人回到南京,他衣着光鲜,神采奕奕,话也说得多了,如同换了个人,茶摊也不必摆了。

1969年12月19日,杨登瀛因病去世,终年76岁。临死前他再三对自己的子女说:“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上一篇: 上古四凶(上古四凶分别叫什么)
下一篇: 山长水阔(山长水阔知何处欲寄彩笺兼尺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